浅议社会平等 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要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当时,这句话就曾引起了媒体及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各种热议纷纷见诸报端。而在五四青年节参观北京大学的时候,温总理重提“要更加重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光辉。一个不公正的社会注定是不稳定、不和谐的。”值得大家思考。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矛盾正日益凸现出来,而今“平等”已成为热议的词,而反映出来的问题正是社会还存在各种不平等现象。这使我想起了史铁生出版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其中两个主人公有如下的问答: “人其应该是平等的吗?” “当然” “那,你能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曾经是平等的吗?你能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人可以是平等的,是一样被重视,被敬爱吗?” “平等是一种理想,你不必要求那一定得是真实。” “可如果那永远不是事实,你不觉得这很滑稽吗?你不觉得这理想的宣传者们有点儿什么可疑的动机吗?” 从中我们看到要真正做到完全的平等其难度之大和不可能性。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因此逃避人基本权利得到平等的责任. 《世界人权宣言》的序言开宗明义就指出:“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坚定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紧接着又在第一条中再次声明:“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 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的平等;获得基本自由的平等;人格的平等;政治的平等;精神和文化能力的平等…..可是这些基本权利的平等在当今还存着诸多不平等。 我们经常可以从新闻媒体中看到比如“隐形世袭”、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等等的现象。就说今年吧,广东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因涉嫌贪污而落马,人们开始关注其背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利用职权替家人谋私,其弟弟丈夫名字现身多家房地产公司,不明家产达二十亿,我们可以想一想,若是其不是市长,她的家人能够拿到多家公司股份吗?这对广大群众来说可谓机会起点不平等之典型。据《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社会流动》指出,自 1949 年到 2001 年父亲的干部因素是影响其子女是干部因素的主要因素,父亲具有干部资历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控制了其父亲受教育程度因素之后,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概率是非干部子女的 2.1 倍。世袭只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堂而皇之了,取而代着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但是殊不知,“隐形世袭”泛滥的恶果,就是直接制造政治腐败、社会结构断层和社会阶层对立,从而带来社会稳定和秩序的严重危机。
教育不平等现象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性别之间都普遍存在,其中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现象特别值得关注。 , 现有的公共教育投入并不是倾向于相对较弱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尽管也关注于农村教育),而是过分强调发展高等教育。即使只考虑基础教育投入部分,公共教育投入也是偏向城市的。农村拥有70%以上的人口,却只拥有全国义务教育经费的56%左右(见表1)。城市义务教育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农村却主要由农民自己负担。据统计,1997--2003年,全国义务教育经费中政府财政拨款的比例为54.3%.教育费附加、集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