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更孤独了吗?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更孤独了吗?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更孤独了吗?互联网时代下,个体获得更多自由,但又陷入孤独和与社会的疏离;个体试图摆脱孤独,却因为无法消解孤独变得更加孤独。

文/陈根

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大众化普及,人们的联系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沟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人际交流形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使用广泛的社交工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沉浸在网络环境里,价值观和心理体验都在无形中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方面,人们借助互联网提高了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体验到越来越多的个体自由,互联网促进了在线交往,扩大了人际交往平台,使联系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和被束缚感与日俱增,过于依赖网络信息和技术逻辑也导致个性的消弭。互联网削减了面对面交往的可能性,造成个体与社会的疏离,而缺乏心灵交流和真诚原则的网络交往,常常使交往流于表面。于是,人们因使用互联网而孤独,又因孤独而使用互联网。

那么,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更孤独了吗?

我们的社会_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工作者

因互联网而孤独

相较于此前的任何技术,互联网的一个独特影响是推动了社会生活的个体化。这意味着,虽然网络空间中的活动有多人参与,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一个人面对手机屏幕,上网的个体与网上的群体相伴而生。

而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上网更多地成为休闲娱乐的手段,音乐、网游、综艺或追剧都是网络休闲的方式,这种休闲和娱乐具有个体性。此外,互联网的许多娱乐产品往往千篇一律,不会关照到性情殊异的个体。所以,对互联网的依赖越多,越难以满足个体寻求自我和生命意义的人性冲动,也难以体验到与他人的深度连结。

基于此,就产生了第一种依赖互联网的孤独。即人们受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在互联网的使用和依赖中削减了面对面交往,使人产生了孤独之感;同时,互联网的工具理性特征,也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具体来说,传统的社会生活受限于技术因而比较单调,现代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出现很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实现长距离的联系、网上购物、直播购物等。就交流方式而言,以往大众的社会交往大多依靠面对面的交流,长距离依靠书信往来。网络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丰富了大众的人际交流方式。从3G到5G,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GPS技术让位置共享成为现实,远距离视频通话越来越清晰,这一切都带给大众丰富的心理和感官体验。

技术改变了通讯方式,也让大众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依赖技术。于是,人对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兴趣侵蚀着人们面对面交往的兴趣,虽然个人的网友众多,但常常处于离群索居的状态。正如图克尔所言,“我们上网是因为我们繁忙,但结果是花在技术上的时间更多,而花在彼此之间的时间更少。我们将连接作为保持亲近的方式,实际上我们在彼此躲避。”

此外,哪怕是在线交流,也并不是能动的生命意义上的存在,而更多的是互联网及其背后的技术理性对人的注意力的转移和分散。事实上,在线交流可以表达交往双方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必须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符号进行,而电子设备和网络符号无法真正体现出人的言谈举止和喜怒哀乐,就好比使用书面文字无法传达面对面交流中的感知和意会一样。

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符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媒介的工具性遮蔽了媒介背后的人的情感和意志,进而削减了交往中的人性因素。在线信息因为无法传递信息发出者的情感的微妙性,最终降低了交往的质量。

我们的社会_社会实践报告_社会工作者

因孤独更孤独

当个体在高度复杂的社会中越来越孤独时,孤独的个体试图通过互联网化解孤独。于是,产生了互联网时代下第二种孤独,即互联网暂时满足了个体的感官体验,却无法化解孤独的根源,而对互联网的依赖反而强化了原有的孤独感。人们因使用互联网而孤独,又因孤独而使用互联网。

在网络世界里,个体与周边、社会、世界建立起了虚拟的信息联系,彼此分享信息,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媒体,大量的信息传入人们的头脑中。然而,随着信息网络的频繁使用,人们对网络形成了巨大的依赖,生活的角落都被网路填塞满。同时,也只有在网络世界中个体才能找到并确证自我的存在。

虚拟化的网络世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短暂性的精神满足,然而人们又十分渴求这种短暂性的精神欢愉。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人们对网络世界产生了精神依赖。就社会整体而言,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人的闲暇时间都被手机、电脑等新现代通讯设备所占据。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在减少,情感在淡化,而这些情感的需求都需要借助网络世界来弥补。

从网络娱乐信息来看,消费娱乐和八卦信息的围观成了网络用户网络生活的常态。各种社交软件更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成为多种娱乐、八卦信息的聚集地和扩散地;碎片化的信息让人们的专注力一降再降;而网络游戏则成为大众所热衷的娱乐消遣方式,智能化终端设备的普及扩大了网络用户的涵盖范围,基于智能终端的手游也因此走进大部分人的生活。

大众的娱乐消费现状已经呈现出全民娱乐的倾向,全民娱乐化更是让我们迈向”娱乐至死“的年代。因此,社交网站难以满足个体的个性需求,却可能使人耽溺于一次次短暂的新奇体验中。而每次体验结束之后,又是对尚未发生的体验的渴望。然而,对新奇体验的渴望常在,但新奇体验未必常有,结果要么是无聊,要么是孤独,其共性是无意义感。

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曾描述了网络自我的三种新状态。第一种状态是“逃离现实世界”,也许他们正在你身边,但他们的精神已经游离到了另一个世界;第二种状态是“双重体验”,即人们能够体验到“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人生;第三种状态是“多任务处理”,人们由于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事情而赢得了更多时间。

于是,在网络空间中,我们体会到了全天候的在线状态,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变得模糊,个人能够随时向自己以及他人展示着自己的存在,并同时处理多种事情。但真正的情感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被技术稀释,弱连接挤占了强关系,失去了手机我们感到彻底的孤独,更加无所适从。

社会工作者_社会实践报告_我们的社会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下的孤独问题正是现代性困境的代表,个体获得更多自由,但又陷入孤独和与社会的疏离;个体试图摆脱孤独,却因为无法消解孤独变得更加孤独。

而缓解孤独则需要多方位的共同努力。首先,个人要正确使用社交网络,不能将网络社交视为人际交往的全部,更要学会交流和独处,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其次,是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大众形成健康的社交心理;最后,媒介要秉持初心,对驳杂的网络信息进行把关,也要在控制媒介使用时间和促进网络社交真实性方面做出努力。

除此之外,个体更需要有能力在独处之时感知生命的充实,即心灵的充盈感,所谓独处而不孤独。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建基于“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个体生活”才具有根本意义。

上一篇: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怎么交
下一篇: 最新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