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援华(苏联援华航空队)
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1939年发动苏芬战争。
1941年,爆发卫国战争,于1945年4月30日占领柏林,于同年5月8日消灭纳粹德国。
斯大林实行的重工业化使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苏联于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冷战格局完全形成。
1991年8月,苏联国内爆发八一九事件。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苏联对华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援助,“大跃进”时期为了还清欠苏联的外债,我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抗美援朝时苏联以半价对华提供武器
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宣布对华提供3亿美元贷款用以购买机器等物资,实际上内部议定这笔钱大部分用于对苏联提供的海空装备付款。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斯大林也曾无偿提供过部分装备,主要是为了弥补双方不愉快而做出的政治姿态。此间苏联提供的陆军装备,几乎全部是二次大战用过的旧品。
苏联起初对华提供的7个师空军装备,有6个师配备米格-9这种1946年苏联研制出而感到不满意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中国空军领导人认为其无法同美军F-84交锋,更不能抗衡F-86,为此同苏联顾问发生争吵。
斯大林考虑到两国关系,于1951年5月两次致电毛泽东致歉,并无偿送给372架米格-15。中国接受苏援第一批武器后,将3个师装备无偿转交朝鲜人民军,斯大林闻讯后为显示其更高的风格,决定再无偿对华援助20个陆军师的武器。1952年,苏联决定将60架伊尔-28轻型喷气式轰炸机卖给中国,这也是斯大林在世时唯一对新中国提供的现役新式装备。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
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又移交了折价9.8亿人民币的装备。这些军事欠款,占了中国对苏欠款总额的6成以上。解放军掌握这些武器,对于迅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1970年,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说:“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它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
赫鲁晓夫对华援助的质量很高
在苏联历届领导人中,对华提供援助最多且质量最高者是赫鲁晓夫。
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急需得到中国党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
在这次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中苏关系中一些不平等约定,议定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对于提供常规武器,苏联也改变了斯大林时期提供淘汰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1952年,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斯大林同意帮助建设141项重点工程。1954年,赫鲁晓夫又追加15项并提升质量。后来落实的工程共150项,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海空三军各种主战装备的制造厂。这样,在不到10年时间内,中国以几十亿人民币费用就建立起配套的国际工业基础,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创造了成本最低和规模速度空前的纪录。赫鲁晓夫时代对中国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帮助建造核弹、导弹生产企业和相应技术。
1956年,东欧出现反对苏联控制的波兰、匈牙利事件。1957年6月,苏共党内莫洛托夫等元老又要求推翻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在掌握军队的朱可夫主持下打倒了多数中央主席团成员,却未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同年7月上旬,赫鲁晓夫派主席团委员米高扬来华介绍情况,希望中共中央对他表示支持。毛泽东连夜主持开会研究,中共中央最后决定公开表态支持苏共中央的决定。
鉴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国,聂荣臻提出,应利用这一机会交涉核技术援助,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马上做出安排。此次,苏方反应空前迅速。7月20日,苏联驻华总顾问阿尔希波夫代表政府做出同意答复。
据前些年已经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持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据当年主管财政的李先念副总理在《关于1961年和1962年国家决算的报告》中所列举的数字,1950年以来我国向苏联所借的外债和应付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共为57.43亿元人民币。
从50年代初至1960年,我国对苏联还债33亿人民币,即已将所欠的武器债务基本还清。此时所欠债务多是“大跃进”两年间因不能按合同交货拖欠下来的贸易债务,以来接受旅顺苏军撤出后所留装备的收购费,其总额折合23亿人民币。
鉴于国内出现的困境,1960年底,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约见苏联驻华使馆参赞,以口头声明表示,中国支付出现困难,在贸易方面估计共欠苏方20亿卢布,可能要在5年内还清。
12月17日,苏联外交部部长帕托利切夫约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指责中国未与苏联协商就把贸易欠债偿还期限确定为5年,并以中方违约为由表示短期内不向中国提供汽油。后来国内一度传说所谓苏联“逼债”,能够找到的主要根据便是指此事。
据国内已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60年至1964年这5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对苏还债数只占国家年财政支出的2%左右,比例很小,当然不会是造成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中国提前还清对苏欠款
赫鲁晓夫为缓和对华关系,从1960年末至1961年春天一度部分地恢复了对中国国防和经济方面的援助。
1961年3月,苏联政府又主动提出,在两国贸易中中国所欠的10亿卢布逆差可分5年偿还,不计利息,4月间双方就此达成协议。同年夏天,中苏关系因阿尔巴尼亚等问题严重恶化后,苏联又不肯兑现再派对华专家和恢复援助的承诺,中国也开始了全面的“反修”斗争。
1965年中国提前还清了对苏欠款,随后又还清了国内公债,“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成为国内宣传中自豪的话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