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斯诺赴苏区所撰写的系列新闻通讯报道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中译名《西行漫记》),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此书甫一出版便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1938年2月,中译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胡愈之先生等翻译《西行漫记》一书时,因不知他还有过一个“施乐”的汉文名字,而译作“斯诺”二字,并一直沿用下来。
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说的:“只有那些当时身在中国的人们,才能回味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像火焰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的确是这样,斯诺首次向全世界报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真相,展示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打破了国民党十年的新闻封锁,揭穿了它的造谣污蔑,打开了人民的眼界,他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是震惊世界的成就”,“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他的采访被誉为20世纪“新闻记者所施展的一个最了不起的绝技”。斯诺因此成了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可以说,“红星”照耀了中国,也照亮了世界,斯诺自己也成为人们敬仰的“星”。在美国,历史学家、著作家、评论家在当时共发表了100多篇书评,他们都极力称赞斯诺是“我们这一世纪中作出最伟大个人贡献的新闻记者”;“是驻中国最勇敢、最富于进取心的新闻记者”;“是一代记者中的风骚”,是“左翼记者中最成功的一个”。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完斯诺的著作后,先后在1942年2月24日、1944年5月26日和1945年3月3日三次接见斯诺,还亲自推销过斯诺的书。
1937年3月10日,毛泽东在延安专门致信斯诺:“我们都感谢你的。” 1938年春,毛泽东还亲自对一位德国记者说:“当其他人谁也不来的时候,斯诺来到这里调查我们的情况,并帮助我们把事实公诸于世……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个人。”
斯诺的《西行漫记》不止影响了一代中国人,也影响了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人。他们从中认识了共产党,投身于她领导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抗战时期,斯诺曾自豪地写道:抗战爆发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总会出其不意地在什么地方突然碰到一位年轻人,胳膊下挟着一本未经申请而偷印的《西行漫记》,询问我如何才能到延安去学习。时至今日,世界各国还在不断地再版《西行漫记》,成为人们阅读和研究的永恒的经典著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