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十二大家及其代表人物
一、什么叫“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
“子”是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社会对一类人的尊称,即称谓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所谓“诸子”,即各位或众多有道德、有学识的人们。例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列子、韩非子、管子、鬼谷子等。
诸子百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有思想的学者们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发展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家”是何时命名的呢?最完整成型地将儒墨并列称家的是司马谈(司马迁之父)的《论六家要旨》。司马谈第一次将“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同题并论。西汉时期的大学问家刘向之子刘歆在《七略》(中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和最早的典籍目录)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近代国学大师吕思勉在其著作《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认为百家中这十二家是最主要的流派。
二、诸子百家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扁鹊、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邓析、公孙龙子、惠子、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许行、邹衍、荀子、韩非子、吕不韦,……等等。
汉朝的: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王充等。
常见的十二家: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三、“诸子百家”中的十二大家及其代表人物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礼治国,呼吁恢复“周礼”。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性善论 ”,而荀子则是对立的“性恶论”思想,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所倡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并以之积极办学。
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儒家学派在秦始皇时期因“焚书坑儒”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时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复兴,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立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学说,为维护皇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南宋时期奉行程朱理学为主流的儒家学说,明代王阳明则发展为心学。
在政治上,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诸侯间争夺财富和土地的战争频繁激烈,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道家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最初也叫道德家。从广义上来说,道家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小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黄老道家追求大一统,主张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两者都主张无为而治。在唐朝统治时期,道家地位大幅上升,与儒家、佛教一道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3、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子。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桑弘羊、王叔文、王安石、张璁、张居正、严复、梁启超等。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代表,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代表,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代表,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代表人物:
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政治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子产,(?—公元前522年),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郑国贵族,郑国国都(今河南郑州新郑)人。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商鞅,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
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或认为在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以“术”著称,著有《申子》。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后来这些著作传到了秦国,秦王政看后,感慨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韩非子的同窗,阴谋害死了韩非子。李斯任秦国丞相,参与制定了大秦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后为宦官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夷三族。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西汉法家、经济学家。桑弘羊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击节赞扬,称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宰相,明朝法家代表人物。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梁启超称其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中国近代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一生勤奋,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黄遵宪评价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4、墨家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墨家在立场上是和儒家对立的一派,墨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很大,曾一度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也叫墨翟,提倡“兼爱非攻”。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墨子去世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流派,到战国后期又汇合为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5、名家
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6、杂家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代表人物:尸佼 他的《尸子》一书,含有他对秦国社会改革的总结,实质上是对魏国思想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三晋思想的精神。
吕不韦: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刘安,他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7、纵横家
纵横家创始人是鬼谷子,学说集成为《鬼谷子》(又名《捭阖策》)。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纵横家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后来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也是纵横家,他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8、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
9、农家
代表人物:许行。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
10、小说家
小说家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者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代表人物:虞初。
代表作品:
《伊尹说》、《鬻子说》、《周考》、《青史子》、《师旷》 六篇、《务成子》、《宋子》 、《天乙》、《封禅方说》、《待诏臣饶心术》、《臣寿周纪》、《虞初周说》 等。
11、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仓公、淳于意、医圣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
现代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12、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兵法的学派。波诡云谲的春秋战国时代,军事斗争是诸侯间争霸的主要手段,如何克敌制胜,如何以少胜多,如何以弱胜强,如何出其不意,如何恰当地使用武力,都是当时人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兵家应运而生了。于是兵家有时也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点在于创造一套兼具理论性更富实践性的战争指导法则,其创始人是孙武。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人。
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中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孙子兵法》甚至为很多现代国家顶礼膜拜和借鉴使用,视之为战争艺术法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