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务正业的皇帝,否则就不会朝代更迭了,例如唐玄宗开小差玩一会,安史之乱就来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埋葬了自己。类似这样误国误民的不误正义的皇帝还有:“书画双绝”的宋徽宗,“千古词帝”李煜,“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蹴鞠皇帝”唐僖宗,“旅游皇帝”隋炀帝等。这些项目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乏是健康的爱好,但是你是皇帝,不能因为这些爱好不理朝政。那些误国误民的“酒色皇帝”就更多了,每个朝代几乎都有,数不胜数,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是皇帝的通病。
每个朝代顶多出一个两个这样的皇帝,向明朝这样多的不务正业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明朝不务正业的皇帝,具有“蟋蟀皇帝”之称的明宣宗朱瞻基。天启皇帝朱由校,痴迷于木匠,为了专心做好木匠活,把大权交给太监魏忠贤手里。明宪宗朱见深,迷恋房中术,热心于修炼丹药。
明朝木工皇帝(明朝做木匠的皇上)
明武宗朱厚照沉迷于后宫,玩豹子,更喜欢游玩射猎,作为一国之君,竟然玩自当将军的游戏,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嘉靖皇帝朱厚熜二十多年避居西苑,想要修道成仙。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上朝。这些荒唐的皇帝,都有几个特点,不理朝政就等于全面放权了,自己不干预朝政,重用能人,能够让手下人相互制衡。
?明朝为什么有这么多不误正义的皇帝呢?明朝科举制度完善,明朝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发展完善,特别科举制度极大地改善了用人制度,打破了皇亲贵族和世族的垄断。部分下层读书人能通过科举进入上层社会,施展才华,真能做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人进入朝廷后,能够各司其职,按部就班。
明朝皇亲贵族允许科举入官,在这里还的多说一句,朱元璋吸取唐朝亡于节度使,宋朝军事实力衰落于藩镇的教训,规定各地王爷不能从事任何社会职业,只能在固定领地活动,为了防止亲王们串通,还规定亲王不能相见,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想见”。大量养尊处优,教育资源良好的皇亲贵族子弟,不能通过科举入仕,反倒保证了科举制度的公正、公平性。
官僚制度非常成熟,帝国政权是由这些优秀的士大夫阶层来支持,明朝的内阁制度代替了宰相制度,他们权力相互制衡,不仅消除了宰相专权的弊端,更能充分发挥了理政的职能,类似于今天西方君主内阁制。首辅大臣相当于总理,皇帝不干预具体事务,这种体制到了后期更加成熟了,皇帝成了虚有实名的代名词。在皇帝不上朝的情况下,国家照样运行。
明朝早期实行了严酷的文字案件,残酷刑法,以及东厂特务制度。特别是朱元璋时期,大量的诛九族事件,使皇权威望达到了顶峰。皇帝是绝对的中心,即使皇帝几十年上朝,事事也得经过皇帝同意,否则谁也不敢做主。谁也不敢反皇帝,皇帝反倒无所事事,特别是治国能力平庸的皇帝,只能通过个人爱好打发时间,宣泄下心中情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