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数: 3
集数: 12
单集片长: 25分钟
从2021年至今,《千古风流人物》共制作播出3季。
虽然没有在央视播出,知名度不高,但它却凭借高质量获得了高口碑。
第一季8.8分,第二季9分,第三季9.1分。
从片名就可以看出,这套纪录片将目光聚焦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
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去梳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核。
前两季中,为我们呈现了李白、陆游、白居易、陶渊明等人的生平故事。
在最新的第三季中,继续将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带我们进入一个个文化名人的世界。
这套纪录片的片名“千古风流人物”,取自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第三季里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这位生活在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及书法家。
公元1036年腊月,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
眉山是一个有着非常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两宋年间考中进士的总人数近900人,这在宋朝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如此深厚的文化熏陶下,苏轼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并通过考试实现了从政的理想。
公元1061年,苏轼到任凤翔正式开始了仕途生涯。他的官职是判官,负责协助知府陈希亮整理日常事务。
府衙中一些仰慕苏轼的小吏,尊称苏轼为苏贤良。
平日受人恭维惯了苏轼不免也有些飘飘然,坦然受之。但陈希亮听到后勃然大怒,这令苏轼十分难堪。
苏轼一向以文章自负,在此事之后更是与陈希亮交恶。
后来陈希亮在凤翔境内建了一座凌虚台,让苏轼撰文记录。
年轻气盛的苏轼决定借机报复,他在文章中洋洋洒洒写下几百字,大讲兴废之理,颇有借古讽今的意味。
他原以为陈希亮又会像以往那样对文章进行大肆修改,没想到陈锡亮让人一字不改地把凌虚台记刻在石碑上。
后来他明终于明白了,陈希亮当初之所以批评他,是怕他年少得志后变得骄傲自满,所以才故意削弱他的锋芒。
从此之后两人的关系才开始缓和。但这段从政之初的经历,却仿佛预示了苏轼在官场颠沛流离的一生。
时间来到公元1067年,年仅20岁的宋神宗即位。
第二年开始,宋神宗开始重用王安石,并进行了一系列变法。
在新法开始的一个月内,王安石还罢免了14个御史,迅速把反对他的人排除出权力中心。
苏轼认为新法太激进,某些具体的措施甚至会扰民害民,于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也正因如此,苏轼被卷进了变法的斗争旋涡,最终迫于无奈只能申请外任来避开是非。
公元1074年秋,苏轼来到了贫穷偏僻的密州城(今山东诸城)。
虽然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严峻艰苦的现实还是让苏轼大吃一惊。
上任之后,密州正逢大旱。加之大旱生蝗,旱灾和蝗灾都极为严峻。
苏轼带头和百姓亲自到田野里灭蝗,并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赋,逐渐将当地民众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刚解决完灾害问题,西北边境又燃起了战火。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苏轼报国心切,迅速组织了一场狩猎活动,希望自己也能奔赴疆场弯弓杀敌。
与此同时,他也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传统的词题材很窄,苏轼第一次将狩猎这样的大场面写进词里,扩大了词的题材。
因为这首豪气冲天的词,苏轼也被认为是豪放派的鼻祖。
在治理好密州的灾害之后,苏轼还在城北修葺了一个废弃的台子。
在超然台修好的第二年春天,苏轼登上高台尽赏密州春光,又留下了一首经典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年华的追求与向往。
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和一众高朋雅士在超然台饮酒赋诗。
在那个诗酒相伴、月光皎洁的不眠之夜,苏轼写下了一首传诵至今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被认为是中秋词中写得最好的,南宋初期的文学评论家胡仔曾评价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这首《水调歌头》唱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道尽了人一生的颠沛流离。
月缺复原不能阻止,苏轼在官场漂泊的脚步也无法停下,很快他将要迎来人生中巨大的转折。
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
对变法不满的牢骚话,被新党抓住了把柄。他们指责苏轼愚弄朝廷,包藏祸心。
紧接着,这些人开始翻查苏轼的诗集,从中挑出隐含讥讽新法之意的句子。
一时间,苏轼成了朝堂上人人喊打的对象。
被押解到京城后,苏轼被关进御史台的大牢中。
御史台的官吏用尽各种手段来审讯苏轼,用不堪入耳的语言对他进行通宵达旦的辱骂,苏轼的肉体和精神都遭受着痛苦的折磨。
在苏轼最危难的时候,他的好友如章惇等人纷纷向皇上求情。
在监狱中度过了三个多月后,苏轼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判决,他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从前无论是在政坛还是文坛,苏轼都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
如今沦为边远地区的犯官,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他的生活突然安静了下来。
也正是这样的生活,让苏轼开始反省自己,他的思想也愈发成熟,人生境界也得以升华。
经历了险些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后,苏轼越来越享受这种平淡真切的生活。
无论命运如何变幻莫测,苏轼都可以欣然接受。
在此心境之下,他写下了另一首知名度极高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从“一蓑烟雨任平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他从此前的才子型苏轼,变成了现如今的哲人苏轼。
当然,在关心国家大事之外,苏轼也爱好身边的美食。
在那个君子远庖厨的时代,苏东坡不仅爱吃,更精通厨艺。
他在诗里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来这两种食材常常出现在苏轼的餐桌上。
苏轼还很喜欢吃肉,他在笔下详细写下了东坡肉的做法。
或许当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困顿中发明的这道食物,竟成为了一道风靡千年的名菜。
纵观苏轼的一生,他经历过年少有为的顺势,也经历过谪居多地的逆境。
他走遍大半个中国,留下诸多传世美句、经典词作,也留下了他在不同阶段,对人生的不同体悟与思考。
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超然的精神境界,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喜爱。
除了苏轼之外,《千古风流人物》第三季还讲述了李清照、欧阳修等人的往事。
每集不到30分钟,在短小精悍的呈现中,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去追寻名人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纪录片不仅全程采用4K拍摄,还结合情景再现,手绘动画,三维特效等多种形式。
在如此用心的制作之下,让当今时代的观众能够有机会去观察这些文化名人的人生,以及他们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中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亦多如牛毛。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值得铭记的人都已经被逐渐淡忘,很多值得被铭记的历史故事都不再被提及。
通过《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文化纪录片,不仅能够让观众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能让大家走进这些名人的内心,去感受他们鲜活而真实的喜怒哀乐。
正如该纪录片总导演海金星所说:
“我们拍摄这个纪录片的定位不仅仅是人物传记,而是可以带领观众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把他们还原成一个普通人,解读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如果你也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爱好研究历史的观众,相信这部良心好片不会让你失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