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原湘鄂赣省委书记林瑞笙奉调回中央工作。由于前往中央苏区的路途艰险,林瑞笙年底到达湘赣苏区时,中央红军早已出发长征,遂奉命留萍乡大安里指导萍乡县委工作。
1935年春,国民党萍乡“保安团”四五百人枪“围剿”大安里。为保存有生力量,3月中旬,县委向宜春古庙一带转移,4月初到达万龙山。
成语调虎离山的故事(三十六计调虎离山的故事)
一天傍晚,大雾迷漫,县委在白术坳搭棚驻扎。由于连日劳累,同志们倒头便睡。第二天天微亮,林瑞笙叫醒大家,布好岗哨,然后带领彭余庆、陈国智及两名警卫员,外出掘竹笋、挖蕨芽,为大家准备早餐。大约个把钟头后,忽听驻地枪声四起。林瑞笙立即拔出手枪,命令彭余庆等绕道登上驻地两侧高地,包抄敌人,自己则带领警卫员从正面扑向敌人。
林瑞笙进入阵地时,发现游击队正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激战,情况非常危急。他当机立断,绕道抄敌后路。随之,登上两侧高地的战士们也开火了。突然四面受伏,敌人一时晕头转向,惊惶失措。
◎林瑞笙
林瑞笙趁机下令撤退。这时,敌人怀疑游击队援军赶到,赶快掉转枪口向林瑞笙方向疯狂扫射。当他们发现自己中了“调虎离山计”时,县委和游击队早已转移。这时,正面吸引敌人火力的林瑞笙和两名警卫员,却被重重包围。他们凭借有利地形和一块巨石作掩护,不断射杀敌人。不多时,两名警卫员先后牺牲。林瑞笙悲痛欲绝,旋即纵身跃上巨石,用枪口对准敌人。下午,敌人开走了,彭余庆、陈国智返回阵地,发现林瑞笙已经牺牲,二人伏尸痛哭,随后将其安葬。彭余庆特意在棺内留下一绺红色毛绳为记号,又在墓前植下一棵松树,以便日后寻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余庆带领林家后辈在白术坳找到了林瑞笙的坟墓,并亲手掘寻忠骨。当一绺红色毛绳显现在眼前时,他不禁潸然泪下,哽噎着呼喊“:林瑞笙同志!林瑞笙同志!……”后来,他们把烈士遗骨安葬在烈士家乡芦溪县林家坊村,供后人缅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