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郭攸之 费祎 董允怎么读(郭攸之是谁)

郭攸之 费祎 董允怎么读(郭攸之是谁)

郭攸之 费祎 董允怎么读(郭攸之是谁)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汉境内呈现兴旺发达的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孟获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曹魏,拟夺

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汉境内呈现兴旺发达的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孟获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曹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考虑到后主年幼,为了安顿后方,便上书刘禅,所书即这篇《出师表》,区别后来所书,又称《前出师表》。

出师表

郭攸之费祎董允怎么读(郭攸之是谁)

郭攸之费祎董允怎么读(郭攸之是谁)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四人,他毫不吝啬对他们的夸奖,可见四人之能干。文官方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武官方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郭攸之,河南南阳人,蜀汉建兴二年(224)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与费祎、董允任侍中和侍郎时,共同被蜀汉昭烈帝刘备、丞相诸葛亮所赏识。刘备、诸葛亮去世后,继续服侍蜀国后主刘禅。

郭攸之

据《楚国先贤传》所记载,“攸之,南阳人,以器业知名于时”,郭攸之富有学识,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是蜀汉的一位重臣。但《三国志·蜀书·董允传》中提及,“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郭攸之性情过于温和,平日不愿意主事,许多事情都是由董允完成。

可见,郭攸之虽然以学识显名天下,但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这或许与他性格有关,过于温顺,不喜欢争权夺利。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没有被屈服。孙权因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对他礼遇有加。

费祎

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希望他们得到重用。诸葛亮死后,费祎任军师,后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

费祎主政时,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费祎性格谦虚,对人恭敬,十分廉洁,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延熙十六年(253年),蜀汉举行岁首大会,费祎欢饮沉醉,没有戒备,被魏国降将郭修亲手持刃害死,死后被追谥敬侯。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此后,刘备夺得益州,继续信任董和。

董允

董允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鉴于其政绩显著,很多蜀汉官员甚至担任了益州刺史的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进爵,奖赏食邑,但都被董允拒绝。

据说有一次刘禅采纳了一位官员的建议,悄悄地把整个分水镇划在董允的名下,作为他及其子子孙孙的享用之地。听说此事之后,董允一面上书刘禅,坚决不受,骑着马不分昼夜赶回分水镇,烧掉地契,将分到的田土退回给乡民。

向宠,左将军向朗的侄子,是蜀汉时期一位重要的将领。他性格谦虚平和,做事公平,受到下属称赞,对军事也通晓畅达,刘备在世的时候十分欣赏他。

向宠

延熙三年(240年),汉嘉地区蛮夷发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去平叛,在双方混战中身亡。由于向宠平时深得部下军心,所以在向宠的属下得知向宠被害后,返回奋力冲杀,把向宠的遗体夺回,送回成都安葬。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向刘禅推荐了四位大臣。事实效果正如诸葛亮所料,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四位大臣竭尽全力帮助后主稳定后方,没有发生太大的动乱。

上一篇: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太阳绕地球一圈是多久)
下一篇: 耶路撒冷在哪里(耶路撒冷的地理位置在哪)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