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周景王之无射也(周景王的无射钟典故)

周景王之无射也(周景王的无射钟典故)

周景王之无射也(周景王的无射钟典故)周景王,也许是最后一位能对王室事务说上话的周王了。可即便如此,他在位时诸多事务仍然受制于当时的霸主晋国。典型案例,就是周景王立太子之事。在原太子寿不幸去世之后,周景王想改立王子朝为太子,却遭到了王室大夫单穆公的坚决反对。常理而言,立谁为太子本是天子家事,单穆公就

周景王,也许是最后一位能对王室事务说上话的周王了。可即便如此,他在位时诸多事务仍然受制于当时的霸主晋国。典型案例,就是周景王立太子之事。在原太子寿不幸去世之后,周景王想改立王子朝为太子,却遭到了王室大夫单穆公的坚决反对。常理而言,立谁为太子本是天子家事,单穆公就是不赞同也无决定权。

然而,事情却不是如此简单。

周景王之无射也(周景王的无射钟典故)

周景王之无射也(周景王的无射钟典故)

因为单氏祖上曾善待过晋悼公,晋人向来就与单氏家族关系密切。单穆公反对王子朝,众所周知,其背后肯定有晋人支持。

为了确保王子朝能顺利被立太子,周景王就谋划在田猎时杀死单穆公及其党徒。却不想,还没来得及动手,周景王自己就先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了。之后,单穆公就悍然拥立王子猛为王,是为周悼王。为此,愤恨不已的王子朝在周景王葬礼时率众突然发难,赶跑了单穆公及其党徒。不久后,在混乱的局势下周悼王不幸早逝,单穆公又改立周悼王同母弟王子匄为王,是为周敬王,号称“东王”;而王子朝在众人支持下,占据了王城(今河南洛阳旧城西)称王,人称“西王”。

王子朝之乱,是东周史上第一次出现东西分治局面。直到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在晋国支持下将王子朝赶到了楚国,这次王室的分裂才勉强宣告结束。不过,此后王室却是由单氏主宰了。后人韩非子评价王子朝之乱,就说:“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八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不过,随着晋国衰落,单氏家族在周王室的地位也逐渐衰微。可王室的权力游戏,却没有随之而减弱分毫。周敬王之孙周定王去世后,几个儿子互相争位,让王室再度爆发了血腥的权力斗争。一年内,周哀王、周思王先后被杀后,周考王成了最终的胜利者。因为是非正常继位,为了安抚其他兄弟,周考王将弟弟王子揭分封在河南(即王城),以续周公之职,是为周桓公。

王子揭的分封,成了周王室再次分裂的源头。

成为周公后,王子揭家族势力迅速增长。到了王子揭孙子西周惠公时,他又把自己小儿子班分封在巩(今河南巩义东北老城),奉周王以居,号称东周惠公。从此,周王室分裂成东、西二周。

周王室的这次分裂可不是自愿,而是遭受了外来压力。

公元前371年,因为与韩国相国韩傀有矛盾,严遂派出刺客聂政前往行刺。在前往韩国的途中,聂政经过了周王畿。因为过去曾与严遂有过节,后来的东周君公子班隆重接待了聂政,为他刺杀韩傀提供方便。公子班想着,只要刺杀成功,韩国人一定会追捕严遂,这样就变相为自己出了口气。可不想,聂政战斗力极强,不但杀死了韩傀,还一并杀死了韩哀侯等等数十位韩国政要,差点连韩国太子也杀了!

这可闯下了滔天大祸!

事后,韩国立刻派人来到周王室,谴责公子班所作所为。不但如此,三年后,韩国又与赵国一起,强行把周王室一分为二:西周惠公居住在王城,辖王城、缑氏(今河南偃师家东南)、谷城(今河南洛阳西北)三邑;东周惠王奉周显王居住在巩,辖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偃师(今河南偃师)、巩四邑。

王子朝之乱时的王室分裂,是周人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可一旦王室统一,分裂状态随即结束。这一次东、西周分治,却是外部势力主导的结果,并非周人自愿。可奇怪的是,这次分裂后,周王室就再也没能统一,直到东西周先后被秦国吞并……。

东、西周都户出同门,在外部势力干涉下被迫分家,为何却再也无法统一了?

大约在周赧王时,见南方水稻极为高产,东周也想推广种植水稻。既然要种植水稻,田地自然就需要大量的水。西周位于伊水、洛水等等河流的上游,东周却处在下游。听闻东周要种植水稻,西周君不愿意放水到下游。为此,东周君整天都愁眉苦脸。

这时,大夫苏子主动向东周君请缨:“下臣请求出使西周,让他们放水,可以吗?”苏子,不是苏历就是苏代,都出自于苏家,以能言善道闻名于东周。

东周君听了,当然求之不得。

见了西周君,苏子并没有说什么要善待兄弟之邦的大道理,却说出了一番让人大跌眼镜的话来:“国君的谋划大错特错!今天不放水,只会让东周富裕起来,因为东周民众都因此而改种麦子,没有别的东西。如果国君您想害东周,不如先放一阵水来损害他们所种的麦子;放了水后,他们一定会改种稻子,这然后再去抢夺他们的收成。如果这样,东周百姓就会仰仗西周而听从您的命令了!”

西周君听了,连连称妙,果然往下放水了。就这样,苏子这次出访不但得到了东国君的赏赐,还获得了西周君的认同。很显然,苏子这是在两周之间挑拨离间,让东、西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苏秦一家人,再怎么说都是周人。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苏子为何不劝和两周,反倒是在其中煽风点火?

首先,战国的权变之士,原本就没有固定的效忠对象,一切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其次,苏氏祖上与东周王室也有过巨大的过节。早年周桓王时,曾强行把苏国土地转封给郑国,引发了苏氏对王室的高度不满。所以到周惠王时期,为报复周王室,苏氏便联合五大夫支持王子颓作乱,差点将周惠王赶下台。可惜,后来在郑国和西虢国支持下,周惠王成功复位,不但杀死了王子颓,还顺便灭了苏国。身为苏氏后裔,苏子这时是不是还存有替祖先复仇的意思?

且不说其中恩怨,自从苏国被灭后,苏氏就沦为了平民。虽然家境依然好过普通家庭,但政治上的地位却完全消失了。不管苏子在两周间上下其手时是什么心态,这件事情足以证明,不但东、西周上层之间已产生了嫌隙,连普通周人对于周王室都没什么归属感了。

普通民众心态如此,在周王室高层,人心也变得极为微妙。

著名的《过秦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这其中提到的“周最”,其实也是周人,他还是西周国君的儿子。

身为西周君之子,能被后人与陈轸、楼缓、乐毅等人放在一起,足证周最才干极为突出。常人看来,周最会留在周王室,辅助父亲治国或是辅佐周王。可实际上,周最却长期在齐、魏出仕,曾在两国出任相国!因为这个缘故,齐宣王对周最也十分欣赏。为此,就有人建议齐宣王:“大王何不分封土地给周最,助他成为西周太子。”

周最能当上太子,政治上对齐国有利。齐宣王听了,果然派出司马悍到西周去推荐周最。

然而,事情却有些意外。

虽然西周君也不反对周最做太子,可周最自己却死活不同意。无奈之下,西周君就只能另立太子,并准备回绝齐宣王。

王室司寇布知道此事后,却前往劝阻:“国君把周最不想做太子的事告诉齐王,下臣以为这样不妥。如今国君您也想让周最做太子,但天下只有您一个人知道这事,天下还没有其他人相信。我怕齐王会误以为国君您原本就想立公子果为太子,然后虚让给周最,以此来糊弄齐国。奉养父王没有谁比周最更真诚的了,请先让天下人都看到这一点吧!”

周最放弃做太子,这话传出去恐怕没几个人会信。所以,司寇布才劝西周君不要轻易回绝齐宣王,以免造成误会。

作为西周君最有才干的儿子,为什么周最不愿做太子,却宁愿到他国出仕?如果说周最跟父亲有嫌隙,可当王室遭遇困难时,周最又屡次现身,为王室化解危机;如果周最跟父亲没有嫌隙,那为何他又不愿留下来辅佐父亲呢?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周最认为周王室这座小庙,已难以让他展现自身才华了。到别处出仕,周最可以做到万乘大国的相国;留在周王室,不过是管理三、四座的小国之君,仅相当于齐、魏郡县之长,这未免有点太屈才了。所以,周最才会拒绝做太子。

身为西周君儿子,却不愿留在周王室任事,只是在王室遇到危机时偶尔现身帮忙——对周最来说,周王室对他也许仅剩下了血缘上的羁绊了。

公元前426年,周考王封弟弟于王城,续周公之职,是为周桓公;公元前367年,周显王继位刚两年,周桓公之孙西周惠公被迫将公子班分封在巩,东、西周从此分治;到周显王之孙周赧王之时,东、西二周就势同水火,俨然成为敌国了。

从东、西周被迫分治,到形同敌国,不过三代人、数十年的时间。在这数十年里,户出同门的东周与西周上层彼此争斗不休、势同水火,这让周王室内人心分崩离析。当以苏氏家族为代表的平民,以及与周最为代表的上层都不再以周为祖国,东、西二周怎么可能再度合而为一?这也许是当年周桓公、西周惠公与东周惠公们都不愿看到的可悲局面吧?

上一篇: 燕王刘旦生平简介(燕王刘旦的母亲)
下一篇: 林志颖几岁(林志颖几岁当兵)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