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是几岁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稀之年是几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来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比如“弱冠”、“耄耋[màodié]”等,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古稀之年是几岁(古稀之年是几岁的人)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也最有趣。或叫“鲐背”,鲐[tái]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古稀之年是几岁,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dào]”外,还叫“龆龀[tiáochèn]”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jī],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古稀之年是几岁的人
传统文化中,长者的年龄通常用一些词汇形容。比如说:30岁的而立之年,40岁的不惑之年,50当知天命,60岁则耳顺,古稀之年是70岁,耄是80岁,耋是90岁,期颐是100岁。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词语是形容人的长寿。
“喜寿”是77岁,因为喜字的草书跟七十七一样。
伞寿:指八十岁,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所以称为伞寿。
半寿:指八十一岁,“半”字可拆为八十一,故得此名。
“米寿”是88岁,米字拆分开,上面一个倒写的八字,中间是十字,下面是个八字,合在一起为八十八。
“白寿”是99岁,那九十九怎么讲呢?白字再怎么拆,也拆不出九十九来呀。人们都希望长命百岁,百岁的百字去掉上面的一横就是白字了。所以99岁就叫白寿,中国文字对年龄的描述,是很有意思的。
古稀之年是几岁啊
马季说过一段相声,古稀之年是几岁,叫《数字与生活》,讲的是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一段说道如何在不使用数字的情况下表达年龄。
用数字表达年龄是最准确、最快捷、最方便的方法,但是古代中国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替,特别是在一些诗词文章中。
关于年龄的特殊称谓,你知道多少呢?
关于年龄的称谓,最常见的要数这五个: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这五个称谓分别指代30岁、40岁、50岁、60岁和70岁。具体出处是《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这其中,“而立”又是最常被人引用的。大概因为30岁像是一道坎,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吧!除了这五个之外,还有一个“志学之年”,古稀之年是几岁,指的是15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