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曾经一度是世界中心,独一无二的科技强国,大国,无可置疑!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更是多的数不清。
中国历法(中国历法今年是多少年)
先秦时期:
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甘石星经》的真伪有待斟酌)
两汉时期: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隋唐时期: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宋元时期: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历法著作:
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等。因此,中国古代历法有现今天文年历的性质。
现在保留下来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历书。其中记载有人们由观察天象和物候决定农时季节的知识。它原是《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来单独成册流传。
这部书是否夏代的历书,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它至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已经成书,而且根据书中反映的天象等情况,说明确有更早时代的资料。
自汉代(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后220年)起,就有完整系统的历法著作留传到现在,包括在各历史朝代中颁行过的和没有颁行过的历法共约一百种,绝大部分收集在《二十四史》的《律历志》中,这是研究中国历法的资料宝库。现择要略作介绍。
《三统历》,西汉刘歆(?-23)作,一般认为是根据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落下闳等人创作的《太初历》稍加修改而成。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历法,后世历法的基本内容这时大体都已具备。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1804)、李锐(1773-1817)、董佑诚(1791-1823)等人都曾对《三统历》做过详细研究,日本、法国学者还把它译成日文和西方文字。
《乾象历》,汉献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刘洪(约135-210)作。它对月亮运动的研究有了新进展,首次提出月亮近地点的移动(过周分),从而算出近点月长度,并在一近点月里逐日编出月离表,又首次提出黄白交角是六度(兼数),首次提出交食计算中推算食限的方法,这些都对后代历法影响很大。
《皇极历》,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刘焯(544-610)作,未颁行。《皇极历》考虑太阳和月亮视运动不均匀来计算日月合朔的时刻,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①。为了求得任意时刻的定朔改正值,又创立了任意间隔二次差内插法的公式。这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后代历法计算日月五星运动使用的内插法多继承《皇极历》的方法并继续发展。
《大衍历》,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后经张说(667-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使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传入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年。
《授时历》,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颁行。明代《大统历》继续用它的方法,前后共使用三百六十多年,是古历法中行用最久的,也是在天文数据、计算方法各方面发展到高峰的一种历法。
《崇祯历书》,明末徐光启(1562-1633)主编,李天经(1579-1659)续成,从崇祯二年到七年(公元1629年到1634年)前后共用五年时间完成。它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古典天文学知识,内容包括天文学基本理论,三角学,几何学,天文仪器,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动、交食,全天星图,中西单位换算等。
这只是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只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冰山一角而已,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医学,建筑学,气象,地质,冶炼等多的数不清,今天就先介绍一下我国的天文历法,后续我会再介绍其他的领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赞,我会陆续更新其他我国的古代科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