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言文,乃世界文学之独有,是中国古的一种独特文体。而小品文之美,更是美在情趣,美在韵味,美在语言,美在意境。是散文诗,是无色画,诗情画意,悦人耳目,怡人性情。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陋室铭背景(陋室铭背景音乐)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背景】李白与兄弟春夜聚会饮酒赋诗,写下此作。
【简析】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开筵饮宴,好不欢乐。
【时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告诉大家,及时行乐,莫负好时光。
2、《记承天寺夜游》
3、《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背景】这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的书信。
【简析】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描绘了途中这一段山光水色,与禽鸟共舞,与山水同乐,沉浸在这奇山异水之中,什么世间俗务,什么利禄功名,刹那间便会伴着美的体验灰飞烟灭。
【自然】如果你累了,就到山中去吧,看看山,看看水,内心会变得平静许多。
4、《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背景】明亡后,张岱居住在浙江剡溪山中,此文记述了他湖心亭独自去看雪,却遇看雪人。即使已经长时间的习惯孤独,也还是会对突然的不谋而合感到惊喜。
【简析】此文描绘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5、《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背景】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两人经常饮酒、赋诗、赏月、拂琴、越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6、《三峡》
【背景】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三峡》出自其著作《水经注》。抒发了当时人们“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悲凉。
7、《小石潭记》
【背景】因为“永贞革新”的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在此,他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此即为其中一篇。道出了山水陶冶性情,治愈人心的真谛。
8、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赏析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9、后赤壁赋(山水描写部分)苏轼
赏析该选段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而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10、《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修身】修身俭德,恬淡生活,坚持学习,方能有所成就。安贫乐道也是一种人生!
11、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
12、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13、《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背景】北宋嘉祐八年,周敦颐任虔州通判,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时,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的散文《爱莲说》。
【简析】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14、《钱本草》唐张说
【简析】古时半两文,堪比五岳沉,现今一张纸,压垮世间人。古人能写钱本草,入木三分品味高。良方能醒世人脑,金钱面前视为草。
15、《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简析】天朗,气清,风和畅,文章开篇,尽是视听欢愉,读来,如亲临盛会,畅快自得之意得到满足,随之而来的是对生命的感慨。岁月,在悲喜交集的点滴中流逝,唯有遵守本心,活在当下,才不负韶光。
文章最后,小编要说的是学生时代,于文言文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背诵全文”的恐惧中,知其美,却不知其所以美,长大后,回忆起来,方才真正懂得,中文原来这么美!可惜书到用时方恨少,谨以此十五篇奉阅诸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