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4,年老体迈的周太皇太后去世。
为了将祖母葬在英宗的裕陵里,
明孝宗朱祐樘亲自仔细检阅着裕陵地图,
钱皇后朱祁镇(钱皇后结局)
当他看到预留给祖母的墓穴,有一道宽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墓道后,满意地点点头,
忽然,他惊讶地发现,裕陵的一条墓道竟被挖错了!
这条墓道,是英宗的嫡妻——钱皇后墓室通往丈夫英宗墓室的通道,
原本应该直通英宗墓室,如今却在图纸上显示着,
这条通道不但与英宗墓室方向错开足足数丈之远,
而且在中途就被堵住了。
孝宗在震惊过后,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看来这是自己祖母——当年的周贵妃捣鬼的杰作,
英宗与钱皇后这对患难夫妻“生同衾,死同穴”的心愿,就这样成了泡影,
孝宗皱皱眉头,随后命人召集了大臣........
说起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真正算得上是大起大落,
其父明宣宗盼儿子盼了十年之久,所以对朱祁镇这个姗姗来迟的长子非常疼爱,
毫不犹豫就将出生两个多月的他立为了皇储,
英宗7周岁的时候,宣宗去世,年幼懵懂的他就这样成为了大明天子。
往后的几年里,朝政由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共同打理,
小英宗也渐渐成长,很快就到了要娶妻的年纪。
对于宝贝孙子的婚事,太皇太后张氏也十分上心,她深知皇后这一角色,
与皇帝以及整个大明王朝有着多么重要的联系,
这个久经风雨的女人,并没有选那些贵族女孩子来当自己的孙媳妇,
反而选了一名家世不那么起眼的女孩子——都指挥佥事(三品)钱贵之女,
事实证明张氏的眼光很毒辣,钱皇后端庄贤静,落落大方,
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少年皇帝的心,
虽说是“包办”婚姻,但英宗对这个祖母选来的妻子也十分满意。
为了讨好妻子,英宗很“壕气”地主动提议:
给老丈人钱贵封个爵位。
但没想到,这一提议果断被钱皇后谢绝了,
英宗觉得妻子是不是在故作谦逊,此后又提了很多次,钱皇后仍然不“领情”,
这时候,抛开儿女情长,英宗才真正认识到祖母为自己挑选了怎样出众的一个妻子,
自此,他的内心油然滋生出了一种敬重。
皇帝的后宫,妃嫔自是少不了的,
遗憾的是,几名宫妃都先后诞下了子嗣,
钱皇后却迟迟没有消息.......
不过,英宗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想法,
他和宣宗不同,宣宗不喜欢自己的胡皇后,
连带着并不想要胡皇后生下嫡子,
甚至待庶长子朱祁镇出世,就迫不及待地废掉了胡皇后,而立朱祁镇之母孙贵妃为后,
要知道,即使胡皇后未能生育,这也不该是废后的理由,
毕竟妃嫔的孩子都可以养在她的名下,
可见宣宗不喜欢胡皇后,是要多薄情就有多薄情。
英宗与父亲不同,他一心盼望着嫡子的降生,
即使庶长子朱见深已经两岁了,
英宗都没有立他为太子的打算,
这让朱见深的生母周妃——未来的周贵妃,感觉很憋屈,
因此,这个时候她对钱皇后多了一层不知是嫉妒还是憎恨的情绪.......
但是,不等钱皇后生出嫡子,
英宗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低谷——被俘!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英宗便是如此,
时逢蒙古瓦剌部出兵骚扰大明边境,前方正是交战激烈的时候,
本该在皇城内下达命令的英宗,
在宠信的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冲动地决定“御驾亲征”,给瓦剌点颜色看看,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是英宗想象的样子,
还没到达前线,这支队伍便陷入了瓦剌的包围圈里,当然,这是王振这个祸害惹出的祸,
在哪扎营不好,王振撺掇英宗在一处荒郊野岭上过夜,
四面空荡荡的,连个城防都没有,瓦剌军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于是,之前还雄赳赳气昂昂的明英宗,成为了瓦剌的俘虏,
酿成了大明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当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入京城,朝野上下顿时慌乱不已,
众臣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救出英宗,
最后大伙儿一番商讨之后,打算先用财帛赎回皇帝。
此时后宫中也乱作一团,钱皇后得知群臣的决定后,也把自己所有的私财都献了出来,
她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回来。
然而,大批的珠宝反而激发了瓦剌的贪欲,他们觉得既然大明天子现在成为了人质,
岂不是意味着可以从明廷要更多的好处?
他们根本不同意放回英宗。
这个时期,“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也已去世多年,朝中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只得拥立英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登基,是为明景帝。
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孙太后也将英宗年仅2岁的庶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
钱皇后得知英宗未被放回的消息,瞬间如遭五雷轰顶,同时,她又得知哥哥钱钦和弟弟钱钟都命丧在“土木之变”中,
如今的她,已无任何依靠,
只能用一个女人最无助的方式,日日夜夜跪在冰冷的后宫中祈求上天能够救回丈夫,
为此,她哭瞎了一只眼,伤了一条腿,落下了终身残疾.......
好在,在于谦等大臣不懈的努力下,瓦剌终于放回了英宗。
经历过这样“惊心之旅”的英宗,拖着满身疲惫的身体,回到了京城,
然而,迎接他的是弟弟景帝冷漠的双眼.......
毫无疑问,皇帝换人了,已成天子的景帝难免会对哥哥有所忌惮,
甚至没给英宗喘息的时间,便将英宗幽禁进了冷清的南宫。
遭受如此打击的英宗,无力地任由他们安排,
但当他在南宫中看到残疾的钱皇后时,还是不由地震惊了,
夫妻二人两相对照下,实在是百感交集,
英宗没有嫌弃妻子的残疾,反而在内心感恩着妻子对自己的付出,
往后的日子里,夫妻二人在南宫中相依为命。
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
景帝不允许英宗走出南宫一步,甚至砍光了南宫中的树木,防止有人爬上树与外界互通消息。
势利眼儿的宫人们,自然也知道这位“太上皇”这辈子算是完了,
变着法儿地克扣南宫的日常衣食。
看着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丈夫,钱皇后不得不拖着残败的身子赶制绣品,以此换些食用,
这样艰难的日子,一过就是7年。
七年后,没想到英宗的人生再一次发生根本大逆转:景帝重病!
起初景帝是被迫坐上皇位的,
但是在这个皇位上坐得越久,就越舍不得离开,
于是景帝除了对英宗严加看管之外,
还将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掉,换成了自己的儿子。
这让一些大臣心生不满,直到景帝病重,群臣趁机冲入了南宫,拥英宗复辟。
英宗就这样再次坐上了皇位,钱皇后自然也该回到皇后之位的,
但这一次,却受到了阻碍,
有人认为,一个残疾的皇后,会失掉大明王朝的颜面,更何况钱皇后未生育,所以她不能再成为皇后,应该立太子的生母周妃为后。
英宗听到这个提议,顿时怒不可揭,狠狠处罚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将发妻再一次拥上皇后宝座,同时,封周妃为周贵妃。
周贵妃早就对钱皇后心生不满,
再加上自己的儿子如今已是太子,如今钱皇后这样丑陋不育的女人,凭什么要占着皇后之位?
但她除了自己生闷气,也奈何不了钱皇后。
即使周贵妃经常找茬儿,与世无争的钱皇后也一而再地避让,
她所求不多,只想与丈夫相守度过余生而已,
不料,尚且年轻的英宗患了重病,人生即将走到尽头,
英宗临终前,放不下自己的妻子,他担心这个无依无靠的女人在自己死后会遭到不幸,
为此,他将太子朱见深叫到面前,叮嘱他: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言外之意是,不要废除钱皇后的嫡后之位。
这样说了之后,英宗仍然觉得不放心,
他又交代顾命大臣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只有嫡后才可以与皇帝同葬)
还留下了“罢宫妃殉葬”的遗诏,
这也是明史上辉煌的一刻,自英宗起,这一陋习被终止了。
英宗留下这样一种遗诏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担心钱皇后会被逼迫殉葬。
即使放心不下,英宗也无能为力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明宪宗即位后,要尊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同时确定徽号。
此时周贵妃摆出皇帝生母的架势,派出亲信太监宣布懿旨:钱皇后病废之人,不足称太后,
应该独尊贵妃为皇太后,更何况钱皇后无子,理应废掉。
群臣一听,先帝还尸骨未寒,周贵妃这是要向钱皇后“开火”了?
但是英宗有遗命在先,岂是一名妇人能随意更改的,
他们据理力争,对于所谓无子废后的说法,大学士彭时说道:岂有尊生母不尊嫡母?
言外之意,从祖宗宗法上来说,你儿子也是钱皇后的儿子,而且钱皇后还是嫡母!
周贵妃败下阵来。
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这个女人既没文化也没涵养,找茬儿的功夫却很厉害。
群臣也是头一次与周贵妃打交道,三言两语便知道了这个女人的打算,
想到宫中可怜的钱皇后,大家不免为之叹息,不知这样有情有义的皇后,能捱到什么时候?
到了为英宗兴建陵墓的时候,
周贵妃——如今的周太后,又出幺蛾子了。
本来群臣商议,要在地宫中同时营建三间墓室,英宗一间,给钱太后和周太后各预留一间,
这种办法已经很好了,本来英宗遗诏是只想跟自己的钱皇后合葬,根本没有周贵妃什么事,
群臣觉得毕竟是宪宗的生母,与先帝合葬也不算什么。
但是周太后反而不乐意了,她怎么甘心在自己死后,还当钱太后的陪衬?
哭闹着说什么也不同意。
而抑郁寡欢的钱太后,最终在丈夫死后的第四年,也离开了人世,
不难想象,她在宫中过着怎样的生活,
或许衣食无忧,但却孤苦凄凉,有了尊位又如何,
她刚刚步入中年,便已过上了无生趣的生活,
也许,这对她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按照英宗的遗嘱,钱太后要被葬入英宗的裕陵,
周太后怎能甘心,死活不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还撺掇儿子宪宗为钱太后另择墓地。
挤在生母和群臣之间的宪宗,
可谓是十足的“妈宝男”,渐渐地倾向了周太后。
面对群臣搬出的先帝遗诏,宪宗毫不脸红地说道:朕只是担心钱太后一旦入葬,就会使朕的母后失去与先帝合葬的机会!
这种牵强附会的说辞,反而给了群臣反击的契机,
借着宪宗的说法,群臣很快就想出了方案:先把钱太后葬入裕陵,再留个空位给周太后。
周太后一听,又来了!
几年前这群大臣就这么打算,如今还是,她怎么可能同意,
折腾来折腾去还是让自己去当陪衬!
周太后不点头,宪宗自然也不敢批复这个奏议,
事情就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
而面对这样没了原则的皇帝,群臣也很不满,再想到那个有情有义的钱太后,
群臣再也不想拖了,于是,一个又一个疏章堆满了宪宗的案头,他们要为钱太后讨说法,
看到面前400多份疏章,宪宗仍然不为之所动。
后宫中的周太后,听闻有这么多大臣为钱太后讨说法,气得暴跳如雷,
但是她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将钱太后葬入裕陵的!
于是,
第二天,群臣聚在文华门外嚎啕,烈日炎炎之下,即使晒晕了好几名,他们都不肯退去,
我想,钱皇后的一生虽然坎坎坷坷,
但是如果她在天有灵的话,即使丈夫离世,亲人离世,无儿无女,
但有这么多大臣为她讨公道,她也不是无依无靠的。
看见群臣如此一致的誓死决心,宪宗再也顶不住了,
周太后也万万没有想到钱太后在百官心目中竟受如此尊崇,
这对母子,最终答应了群臣的请求。
周太后虽然被迫同意了让钱太后葬入英宗的裕陵,
但她怎么会甘心呢,
所以,在营建墓室的时候,她暗中授意经办此事的太监,
将钱太后墓穴的那条隧道故意挖错,不但与英宗墓室方向错开足足数丈之远,
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
而留给周太后自己的墓室则刚好相反,有一道宽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
这也就回到了开篇那一幕,
孝宗看到祖母竟然是这么做的,他并没有隐瞒此事,
而是召集来大臣,商量为钱太后打通墓道一事,
并且做了个决定:将祖母的牌位另祀于别殿,不是与英宗共祔太庙。
可惜的是,打通钱太后墓道的想法,最终因钦天监认为会影响风水而作罢。
英宗想与妻子合葬的心愿,就这样化成了泡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