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公元690年),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在神都紫微城则天门举行,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女皇武则天称帝登基,推翻李唐政权,改国号为周。那为什么把国号定为“周”呢?是与周朝有什么关系吗?大家好,欢迎观看历史小昕。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在男尊女卑社会统治了两千多年的王朝中,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武则天出身于商人世家,父亲武士彟早年曾走街串巷卖过豆腐,后来靠做木材生意成为一方巨富,家财颇丰。
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举兵反叛时,武士彟慧眼识珠,花费了巨资来支持李渊起义。所以,等到李渊灭了隋后,做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武士彟也就成了唐朝的第一批开国功臣。在武德年间,武士彟先后出任工部尚书和荆州都督等要职,晚年并被唐高祖加封为应国公。武士彟的结发妻子病故后,唐高祖亲自为他指婚,将隋朝的宗室杨氏许配给他做了续弦。杨氏则给武士彟生了3个女儿,其中的二女儿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武则天登基打一成语(武则天登基的时候多大岁数)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得到宠幸后唐太宗为她赐号“武媚”,后来唐高宗一见钟情封为昭仪,后为皇后,还尊号为天后。当唐高宗李治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之时起,她便已经在深度参与大唐的国事,后面由于李治一直重病缠身,基本上都是武则天在行驶皇权,有野心的她自然开始竭尽所能的利用手中的大权,对李唐皇族的宗室们进行各种贬谪,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轻易放过。
如此一来,等到武则天一揽大权之时,宗室王爷们手中既无可供立足的尺寸之地,也没有可以反抗的强大军队,以至于后来准备发起反攻的李贞和李冲父子,只能依靠散家财来高价募兵,结果召集起来的几千名散兵游勇,在得到朝廷发兵平叛的消息之后随即溃散,李贞父子也兵败自杀,并没有对武则天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大权在握,便准备改朝换代。而在古代想要登基为帝,都要遵循名正言顺,若要登基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朝堂力量和一个名正言顺的显赫身份。那么,什么样的身份才能让武媚娘成为武则天这个一代女帝呢?而武则天从当皇后开始,就已经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公元659年,大唐王朝新修《姓氏录》,武则天的父族和母族,都飞升为九等中的第一等,成为天下高贵的姓氏。而且此时母仪天下的武则天还不只是普通的大唐皇后,更是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为“二圣”的天后。
但是,想做皇帝这种身份只是把父母姓氏列入贵族之列还远远不够,武则天还需要有切实证据,证明武氏家族的高贵之处,而高贵氏族的前提必须是名门之后。而根据《姓纂》记载,武姓来源于周朝王族。据说,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刚一出生,手掌便握有一片特殊纹路,组成了一个清晰的“武”字。后来周平王的子孙都以武为氏,因此,武则天自称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孙。按照这个说法,武氏就源于姬姓,属于周朝的国姓,所以,她也算是周朝的后裔。
因此,武则天就先是把自己的父亲由应国公改封为周国公,登基称帝后,又特意改国号为“周”,而宣诏天下的地方,就是周公庙旁边隋炀帝的则天门,为了避讳,改则天门为应天门。就是为了强调其周王室后裔的高贵出身,并以此彰显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同时以“大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远大抱负,想要如周朝一样,让国家深得敬仰。按照常理说改朝换代会被万人唾骂,但是武则天虽然改朝换代,对帝国的统治基本上完全沿袭了唐朝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权力斗争基本上局限在京城之内,对地方官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以至于将她的“周”朝当作唐朝的自然延续,官臣们也心安理得顺理成章的接纳了
武则天死后以“则天大圣皇后”的尊号葬入乾陵。乾陵大家都知道,这是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死后能与唐高宗同陵,说明虽改唐为周,但心里还是默认唐周是一起的。时至今日,当谈论起武则天时,说她是大周皇帝也可以,但说她是唐朝皇帝也不会有人强烈反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