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发工资,乃是人生一大乐事,每到每个月固定某天,看到银行的通知短信或者是工资条到手的通知,简直令人激动,瞬间就想要打开淘宝把积攒了一个月的购物车通通清空,找到种草已久的店打卡享受美食……然后第二天看着还完花呗信用卡的余额继续等待下一个发工资的日子……
?
要说发工资,现在我们想到的都是银行卡,工资条,似乎这些词都是现代专属;而要是往前数个几十年,工资虽然不能通过银行卡发放,但是因为工资数目不大,几十几百块钱,直接拿现金也很方便。不像现在动辄几千上万,如果全部用现金十分不便。
陶潜传翻译原文(陶潜传(节选)翻译)
那么没有支付宝也没有银行卡的古代人,要怎么发工资呢?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古代官员们的工资发放问题,因为古代不像现代有如此大的公司规模,连锁店遍布全国,发起工资来人头都数不清。古代的店铺或者大家族给员工发工资,直接交到手上或者领取都比较方便,毕竟人少,钱也不会太多。但是官府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朝廷,上上下下一大堆人,都是吃皇粮的,不同人俸禄也不一样,折腾起来就要麻烦很多。所以古代的官员如何领取工资呢?
不同朝代的官员发放工资的形式和领取工资的方法有所不同,我们从一些诗词或者史料上来看看古代官员们怎么领取工资吧。
第一个关于工资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这说的是陶渊明,《晋书·陶潜传》里这样记载“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意思就是陶渊明感叹,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小人献殷勤呢!这里的五斗米,代指的实际上就是陶渊明的官位,也就是他的俸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官员俸禄和我们当今的工资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别,就是他们的工资形式比较多样,除了钱,还有粮食,绢帛等形式,有的朝代甚至全部是用粮食来作为工资,比如说西汉。
而到了晋朝,《晋书》中比较明确地记载了各个等级官员的俸禄: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来,高级官员俸禄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米,绢布,菜田乃至于仆人都有,可以说是全方位配备,除了钱什么都发,充分保证官员的吃穿,并且还可以利用田地可持续发展,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概念超前。
而且各个等级的官员的俸禄高低规定也是非常清楚的,以上五个都是大官,是朝廷核心官员,待遇非常好,陶渊明是一个县里的小官,因此俸禄只有五斗米,对比下来仿佛工薪族与福布斯榜第一的差距,令人心酸。
?
所谓“一石”
而到了南北朝,有的朝代规定按布匹计算工资,有的是按照食物,总之给钱的不多,给物比较多。
从工资角度来讲,宋朝是一个幸福的朝代,连清代的学者赵翼都在他的《廿二史札记》中感叹:“宋制禄之厚。”,可见宋朝朝廷给钱多,良心。
那么宋朝怎么发工资呢?其实形式还是大同小异,《宋史·职官志》中比较详细的记载了宋代的各种工资发放条例,总的来讲作为工资的东西比较多,除了上面提到的粮食布匹田地,甚至服装茶盐等也在发放之列,而且这次终于有正儿八经的钱发下来了:
除此之外的各种实物,更是不胜枚举。让人感叹宋朝官员的幸福。
比起高工资幸福生活的宋代,明朝的官员们想到工资可能就要后悔生错了地方,明朝的工资也以粮食的形式发放,核算起来刚刚够吃,到了后期国库空虚的时候,发不起粮食就折成钱币,但是因为物价飞涨,直接导致了钱币一边发一边贬值,国家公务员们也只能是一个惨字了得,也可能正因为此,进一步加剧了贪污腐败,把明朝推向了恶性循环的深渊。
?
明朝那不怎么值钱的纸币
最后说说发放方法,既然是国家官员,自然是国家发钱,也就是国库拨款,国库不仅在京城有,各地也有分库,所以各地官员去对应的地方领取自己的工资即可,看到满满的粮食和钱币,说不定比当今一串余额数字更令人开心呢。
文/特约作者元气爆破少女乖酱
图/网络
参考资料/《晋书·陶潜传》、《晋书·职官志》、《廿二史札记》、《宋史·职官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