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刘牢之(刘牢之洛涧之役)

刘牢之(刘牢之洛涧之役)

刘牢之(刘牢之洛涧之役)刘牢之作为东晋一代名将,最终自缢身亡,何至于此?刘牢之(刘牢之洛涧之役)一则不识时务;二则有违道义;三则首尾两端。来源于网络在战场上,刘牢之是一员猛将。其最初率领的“北府兵”,百战百胜。淝水之战,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大败前秦名将梁成,歼敌逾万。在抗击孙恩的起义中,刘牢之更是声威大震,率领刘裕和他的儿子刘敬宣等人,完败孙恩

刘牢之作为东晋一代名将,最终自缢身亡,何至于此?

刘牢之(刘牢之洛涧之役)

刘牢之(刘牢之洛涧之役)

一则不识时务;二则有违道义;三则首尾两端。

来源于网络

在战场上,刘牢之是一员猛将。其最初率领的“北府兵”,百战百胜。

淝水之战,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大败前秦名将梁成,歼敌逾万。

在抗击孙恩的起义中,刘牢之更是声威大震,率领刘裕和他的儿子刘敬宣等人,完败孙恩。

要知道这个孙恩可是当时东晋的心头大患。他依凭海岛,不断侵扰三吴和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一度进逼东晋的首府建康(现在南京)。

但刘牢之这样一个名振疆场的人,为何沦落到自杀的下场呢?

一句话,性格使然。刘牢之,牢之“刘”也,画地为牢,心为所困。

他的名字已经暗示了一生。

刘牢之能征善战,但心无执念,缺乏对道义的坚守。

他曾因对王恭心怀不满,在司马元显的封官许愿下,背叛王恭,致使第二次“王恭之乱”失败,王恭被杀。

他曾因厌恶司马元显,在朝廷讨伐拥兵叛乱的桓玄时,与恒玄相互勾结,背叛司马元显,致使司马元显被杀。

最终,他因恒玄要削弱他的兵权,又想据守长江以北,讨伐恒玄。

历史在这里画了一个句号。

看看《资治通鉴》里的这一段话。在刘牢之与部属商议讨伐恒玄的时候,“参军刘袭曰:“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

意思是说,人生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谋反。将军以前反王恭,最近反司马元显,现在又要反恒玄。你一个人三次谋反,还能靠什么在天下立足呢?说完,刘袭就快步走了,其他将领也一哄而散。

此时,刘牢之已经道义尽失,众叛亲离。在他的内心,已经无路可走,而恒玄又在威逼他。留给他的,要么是自我了断,要么是苟且。

我们说,一个人内心必须要有执念。这是支撑我们在逆境和困难下向前的动力。无论是曼德拉,还是朴槿惠,他们之所以能够度过监狱的煎熬,正是因为内心深处的那份信念。

一个人的崩溃,一定是源于内心的塌方。

刘牢之一而再反,反复无常的性格,主要是因为其内心挂碍太多,首尾两端,又对名利看得太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图一时之快,往往忽略了对力量的权衡和大势的把握。这也就造成了他得一时而失一世的结局。

不过,回过头再想想,刘牢之反的人,从王恭到司马元显,再到恒玄,他们哪一个何尝不也是在反呢?

还是那句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上一篇: 姜维墓(姜维墓在哪里)
下一篇: 李信是谁(李信是谁的儿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