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合餐制,是指将食物端放在一张桌子上,大家聚集在桌子周围食用。
分餐制(合餐制)
很多人认为东方传统就是合餐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吃饭;
而西方人就是典型的分餐制,一人一把刀叉,一份主餐,几份其他餐点,尽显优雅。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实行了分餐制。
《周礼》云:“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
也就是说,早在上古时期的周朝,诸侯士大夫在准备宴会的时候,会在地上铺上用动物皮毛制成的大席子,这有个专用的名词——“筵”。每个过来参加宴会的宾客坐的地方再放一块比较精致的坐垫,这也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席”。
筵席上摆设一张案几(《三国演义》中吃饭的那种低矮的桌子,有点像茶几),案几上摆放着盛菜、盛酒、盛肉、盛酱等各种盘子或盛具。举行宴会的时候,宴会主人会在每个案几上摆放同样的一份各色各样的菜品佳肴,大家各自在自己的案几上享用,和现在的西方分餐制很相似。
那有人就问了,大家都吃的一样的菜品,一样的酒,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如何体现一个人身份的高低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心胸宽广,不在乎礼仪的。
古人也是很有创意的。
比如《周礼》记载,周天子是使用5块坐垫,诸侯是使用3块坐垫,大夫是使用2块坐垫。
古代所谓的坐指的是跪坐,就是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这属于贵族最基本的礼仪之一,故而都是膝盖着地,要想变得舒服一点,坐垫越厚自然越舒服。
而且根据身份地位,坐垫的材质也完全不同。
人们就是通过坐垫的材质和坐垫的多少,来体现身份地位的高低(主要是坐垫的多少,因为材质一般人真分辨不出来)。
当时除了周天子或各大诸侯国的诸侯,其他人的菜品都一样,就是周天子或诸侯也就是多加一份鹿肉或者羊牛肉,以示对天子或国主的尊崇。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招徕天下人才,门下养了数千各类食客。有一次,孟尝君举办宴会,与众多食客同乐共饮,当时有位食客眼睛不好,认为孟尝君的菜品和自己吃的菜品不一样,便觉得孟尝君看不起自己,愤而离席。
孟尝君一头雾水,后来了解情况之后,亲自端着自己的菜品给食客看,与食客的菜品毫无二致,顿时觉得愧对孟尝君的厚待,当场自杀表示谢罪。
在汉魏两晋时期,人们还是以分餐制为主。比如著名的鸿门宴,鸿门宴就是采取分餐制,几个人的座位就像现在的茶楼一样,中间还留着一块场地,欣赏歌舞,所以才能同时容纳几个人跳舞和舞剑。
比如《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召集群臣讨论国事,就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并欣赏一下歌舞。
与分餐制一样,合餐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礼记》云:“饭黍毋以署,共饭不泽手。”
但是这时候合餐制属于非主流。
其实这也对人们有利,因为那时候不注意卫生,要是合餐制的话,病菌很容易互相传染。
到了宋朝之后,虽然贵族士绅阶层恪守祖制,依然采用分餐制,但普通老百姓家庭里面合餐制逐渐普及。
到了元朝、明朝,就连皇家都开始使用合餐制,分餐制在中国彻底被合餐制取代,直到西方入侵。
为什么合餐制又取代了分餐制呢?
南北朝的时候,胡床传入中国,虽然叫床,但是这不是真的床,而是椅子,坐起来远比跪坐舒服,所以逐渐取代了坐席,到了隋唐时期,彻底取代了坐席,成为全国的主流。桌子的历史渊源和这差不多。
这就给合餐制提供了条件。
对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狗来说,分餐制比合餐制优越;但对于人口众多的家庭来说,合餐制比分餐制优越,因为可以节省一笔开销。
贵族士绅不怕浪费,也要恪守礼仪,故而依旧采用分餐制。
可是平民百姓不一样,没那么多讲究。
桌、椅、碗、筷、食材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平民百姓都更喜欢采用合餐制。
位于大草原的草原民族,由于粮食紧缺,烹饪条件有限,一般都是采用合餐制。
比如草原民族一般不吃稻米,也无法在草原种出稻米,他们一般吃牛羊肉,那一家几口人,宰一只羊,要吃很久,为了不浪费,只能一家或几家合起来共同吃,今天你家杀一头羊,明天他家杀一头羊。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草原民族的合餐制做法,得以进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分餐制向合餐制的转变。
特别是元朝,彻底摧毁了宋朝上层贵族士绅阶层和儒家礼仪。
在元朝的时候,习惯共饮共食的蒙古人将分餐制带进中国。
那时候贵族宴会,不再是分餐制,而是蒙古合餐制,抬上一只羊或一只鹿,烤熟了,大家围拢在一起,喝酒吃肉。
到了明朝,朱元璋本来就是底层人物爬到皇帝位子上的,自然而然更倾向于平民百姓的合餐制,有了皇家的带头,自然分餐制进一步受到重大打击,自此合餐制真正取代上层贵族士绅的分餐制。
到了清朝,分餐制基本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在宋朝、明朝时期,整个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合餐制最后的隐患也被清除(合餐制最大的问题就是病菌交叉感染的问题,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自然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
而且经济繁荣,自然产生丰富多彩的各类饮食文化,各式各样的菜品相继出现在人们餐桌上。
平民百姓也有一定的经济水平,可以对各种菜品进行购买,进一步推广了合餐制。
直到西方入侵。
西方入侵和草原民族入侵一样,因为西方贵族使用分餐制,使得中国贵族士绅阶层再一次流行起分餐制。
当然新中国建立之后,西方的分餐制再也不是高贵典雅的代名词,但是分餐制却因为卫生干净而再次流行起来。
在中国,大型宴会一般依然是合餐制,但是很多地方出现了公筷,这也算是合餐制与分餐制的融合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