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代父从军
花木兰故事似乎大家都知晓,从北朝民歌《木兰诗》到传唱甚广的豫剧,到美国迪斯尼动画片,再到真人大片,你看到的花木兰,她是怎样一个奇女子?忠孝两全?骁勇善战?不慕名利?还是什么?是的,无论如何评价,她就是一位英雄,一位女性英雄形象。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了,文学作品塑造一个形象,往往是要为自己的某种思想或情绪发声,民歌《木兰诗》塑造木兰,又要传递什么思想呢?先从文章最后几句话说起,为讨论方便计,将课文引用于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代父从军(代父从军是成语吗)
这段是故事讲完了,讲述者在发表看法,就如《史记》结尾有一段"太史公曰"。什么意思呢?他在赞叹,意思其实就是豫剧经典唱词中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这种言论,对于现在来说,不足为奇。然而在男主内女主外的古代社会习俗中,这也算是惊天动地的高论了。有人可能说,南北朝时期对女子清规戒律少,但再少花木兰也只能是易容出征。所以,这应该是比较早的女性主义的觉醒,在表达一种男女平等的可贵的思想。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以死拒婚,其实是从另一角度写女性的觉醒与自我意识。
我们再来看《木兰诗》的开头,花木兰临窗织布,停机思索,想什么呢?是家中大事,是国中大事--打仗驱敌。这该是女儿身考虑的么?建功立业从来都是男人诗的一大主题。同时期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怎么写女子临窗织布,她们停下手中的活儿想什么呢?且看引文:
?【折杨柳枝歌】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女子在想什么?在想谈男朋友的事情。诗歌写女子心理活动,往往即写此事。木兰就是在如此背景下才显得可贵:她是在宣示女儿本该的模样,不附属于男子,亦可替家分忧,为国出力。着实了不起!民歌体现了老百姓质朴刚健的内在追求,我们可否假想它的创作者就是这样一位飒爽的女子呢!
最后看文中对男性的调侃吧!她处于男人堆里,竟然无人发现!有人质疑作品的不可信。而木兰的魅力恰在此处,非一般智商、非一般勇武,无法逃过男子的法眼。"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残酷战争,木兰竟然是活着归来的一位!男性的惊呼,仅仅是好奇么!我们不妨就把战场当作一个男女共同谋事的平台,在现在看来,不是司空见惯吗?你不得不惊叹,北朝时期的一个创作者,预见了未来世界男女共生共荣的样态。再看一下,男子还有不如女子之处,花木兰从军不为封候,花木兰英勇杀敌不为立功!那她为了什么?她参军的初衷仅仅为了完成父亲的征兵任务么?或许,花木兰真是一位超越功利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一个伟大的"人"。她已跨出了性别,给争名逐利的男人们上了一堂课。那民歌创作者可能是一位男性,他想如此为国效力又不计名利。
哈哈,或许是我想多了,叫"过度解读"。然而,这恰恰是我看了上海华师大教授詹丹解读后的真实感受,博取一笑。今年八一建军节献给女兵的MV,题为《新木兰辞》,附上歌词,大家不妨古今对比,或许你真的认可了我的见解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