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杨得意 典故(杨得意与司马相如)

杨得意 典故(杨得意与司马相如)

杨得意 典故(杨得意与司马相如)她是一个诗书之家的闺秀,对女婿从事的事业给予理解支持,并作出巨大牺牲。她痛失爱女,又因牵挂女婿外孙,焦虑终日。她说领袖女婿有赤子之心……毛泽东曾视这位岳母为生母,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常给老人家寄去安慰祝福,捎去皮袄人参,还月月寄去生活费。老人去世后,毛泽东亲自写信,允许老人与女儿合葬。杨得意典故(杨得意与

她是一个诗书之家的闺秀,对女婿从事的事业给予理解支持,并作出巨大牺牲。她痛失爱女,又因牵挂女婿外孙,焦虑终日。她说领袖女婿有赤子之心……

毛泽东曾视这位岳母为生母,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常给老人家寄去安慰祝福,捎去皮袄人参,还月月寄去生活费。老人去世后,毛泽东亲自写信,允许老人与女儿合葬。

杨得意典故(杨得意与司马相如)

杨得意典故(杨得意与司马相如)

她就是杨昌济先生的夫人,即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

向振熙

杨开慧是毛泽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妻子,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杨开慧的母亲是1912年春。那时她的丈夫杨昌济已获得爱丁堡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学位,回到故乡长沙的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杨夫人是一个贤淑的小脚妇人,丈夫留学时,她便住在板仓老家,既要拉扯开智、开慧这一双儿女,又要侍奉年迈的公婆。等到丈夫学成归来,她虽才三十岀头,却已两鬓苍苍了。

毛泽东有幸成了杨博士的第一批门生,但很长一段时间却未见到这位深居简出的师母。

向振熙出自诗书世家,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1888年她与杨昌济成亲后生下一男二女,其中大女儿杨琼早年不幸夭折。

1903年杨昌济出国求学,向振熙就拉扯着儿女在家艰辛度日,一别近十年。杨昌济回国后,杨家举家迁到长沙城。后来向振熙也就成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师母。

毛泽东

有一次伦理学考试,毛泽东得了100+5分,这使杨先生很兴奋,他便邀了肖子升、蔡和森、毛泽东这三位得意门生参加自己的周末午餐会。就是在这次聚餐会上,他第一次看见了自己未来的岳母娘向振熙,她个子不高,但长得慈眉善目,健壮而丰满,与她消瘦的丈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她敏感的大眼睛和甜蜜的笑容里,可以看出她的慷慨大度和多愁善感。

那时,毛泽东生活清贫,他那专横的父亲要他回去种田,过那种自给自足、安稳淡泊的小农生活,于是狠心断绝了他的生活来源。年轻的毛泽东没有家里的支持,只能靠师范里的助学金生活。

时值严冬,毛泽东只穿了一件已褪了色的土布长衫,浑身冷得瑟瑟发抖。杨夫人看在眼里,便给他织了一件毛衣,色彩是当时长沙城最流行的玫瑰红。这件毛衣毛泽东穿了很多年,经过了秋收暴动、上井冈山、爬雪山、过草地……实在不能再穿了,也舍不得丢弃,一直珍藏着。建国后,这件毛衣便收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是啊,在最困难时获得的爱心往往是最刻骨铭心的!

毛泽东

当毛泽东爱上乳名霞姑的杨开慧时,杨先生起初还有些犹豫。他预感到投身政治的毛泽东不会一帆风顺,风险很大,把爱女委身于这样的人,不会给她带来幸福。当时,在杨先生最得意的三位弟子中,他其实是把肖子升排在第一位的。

杨夫人遇事自然没有丈夫想得那么深远,她只是凭自己善良的直接感受来决定一切。对那位来自韶山冲里的英俊后生仔,她是打心眼儿里喜欢,何况女儿也那样喜欢他呢!杨夫人在霞姑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自然也在这位未来的女婿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

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正式结婚,婚礼极为简便。婚后杨开慧继续在校学习。每逢假日,便从学校出来与毛泽东住在一起。

杨开慧、毛泽东

1921年秋,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后不久,杨开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掩护毛泽东的活动,杨开慧接来母亲向振熙,一起住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机关所在地——清水塘,自己则担任湘区党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

1922年10月,杨开慧和毛泽东有了第一个儿子毛岸英。添了这么个小外孙,杨夫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她亲自照料开慧母子,小岸英生下来哭了两天两夜,她便抱着他坐了两个日夜。

1923年4月,湖南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长沙去了上海,后又到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先后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工作。

毛泽东

婚后的第一次别离,平添了毛泽东的许多离愁别绪,于是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贺新郎》: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在这首词里,毛泽东截取了他和杨开慧爱情生活的一个断面——临别道情,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情真意切,扣人心扉。

杨开慧和孩子们

1930年,杨开慧和三个孩子被抓进了牢狱,当时杨夫人已带着儿子开智回到了板仓老家。她立即卖掉了家产的一大半,到长沙城里去营救女儿,当军警的刺刀在她的胸前比划时,她也毫不畏缩。

不久,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在长沙识字岭的荒山上,杨母不顾安危,冒死为女儿收尸。在地下党组织的接应下,最终将杨开慧安葬在板仓故园。

杨开慧牺牲后,在党组织的周密安排下,向振熙和李崇德(杨开智夫人)装扮成走亲串门的模样,护送岸英、岸青、岸龙到上海。返回湖南后,二十多年与三个外孙联系中断,不知他们的生死下落,与毛泽东也音讯不通,向老太太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哀,在焦虑忧愁中度日如年。

毛泽东

毛泽东的母亲逝世得早,他把对母亲的挚爱转移到岳母向老太太身上。在上一辈的亲人中,向老太太恐怕也是最得毛泽东关心和牵挂的一个。

1949年8月,长沙解放后,向老太太的儿子杨开智曾将老太太尚健在的消息写信告诉毛泽东,毛泽东非常高兴,当即回电,向岳母表示祝贺和问候:

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敬颂大安。

毛泽东

八月十日

毛泽东

这年9月,当毛泽东获悉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要回湖南省亲时,便托朱仲丽给老太太捎去一件皮袄,以御风寒。礼物之外,还附有一封便信:

你们好吧。

现在托朱小姐之便,前来看望你们。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衣料是送给开智夫妇的。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一日

毛泽东

1950年,向老太太八十大寿,毛泽东嘱儿子毛岸英前去湖南拜寿,并带去两支人参,让老人家滋养身体。人参是别人送给毛泽东的,毛泽东认为老岳母比他更需要进补。

毛岸英的到来,使向振熙十分高兴。她对孩子说,别看你爸爸是个大人物,他也有赤子之心。她还说,过去我常给他做些好吃的,现在不能做给他吃了。

次年,毛泽东又派二儿子毛岸青回湖南探望外祖母,以慰天年。

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以后,毛泽东每月给向老太太寄生活费,从未间断过,一直赡养到老人去世。有时秘书忘寄了,他还会嘱咐补寄。

毛泽东

1960年是杨老太太90高寿。毛泽东听说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要回老家为老太太祝寿,便给开英写了一信:

杨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去二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二百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

毛泽东

一九六O年四月二十五日

毛岸青、邵华

1962年春,毛岸青与邵华结婚,毛泽东对儿媳说:“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嘛!”他叫儿子儿媳回去看望外婆,并给母亲祭扫陵墓。于是,毛岸青、邵华双双回到长沙,带去了父亲对杨家亲人的美好祝愿和问候。

杨夫人已垂垂老矣,神智却很清醒。当她知道杨家的几位族人想通过毛泽东的地位谋到一官半职时,立即阻止了他们。

毛岸英在给表舅向三立的信中,也提到了对外婆的感情:“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

1962年11月,毛泽东的岳母向振熙去世了。毛泽东给杨家写了一封信,信的措词悲怆而又耐人回味:“得电惊悉杨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五百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节哀顺便。”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毛泽东

毛泽东将对恩师杨昌济的崇敬,对夫人杨开慧的无限怀念,都流露在对杨老太太的关心、孝顺上,实在令人感动。

据当时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毛泽东写这封短信时手不停地颤抖,泪水掉在信纸上,将墨迹都染开了……

如今杨开慧烈士陵园的中央,就是杨开慧和母亲向振熙的合葬墓,墓碑上写着“杨老夫人与杨开慧烈士同穴”。

上一篇: 氢氧化钙是强碱吗(氢氧化钙是强碱吗)
下一篇: 相安无事(相安无事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