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完颜雍与昭德皇后(昭德皇后挽歌词)

完颜雍与昭德皇后(昭德皇后挽歌词)

完颜雍与昭德皇后(昭德皇后挽歌词)(小提示:本文基于史料,揭开了韦贤妃是德宗原配的身份,并结合史书上细节对韦氏为何被降嫡做出了推断,再加上对韦贤妃生平事迹的叙述,篇幅达4600余字,不喜欢长文的文友慎入慎入!)唐朝有一位名气很大、出身极高的太后,她就是七代五尊的郭太后,她是升平公主之女,兴唐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如此华贵的出身也难免有遗憾,那就是她明明是丈夫李纯的原配,可是在丈夫登基

(小提示:本文基于史料,揭开了韦贤妃是德宗原配的身份,并结合史书上细节对韦氏为何被降嫡做出了推断,再加上对韦贤妃生平事迹的叙述,篇幅达4600余字,不喜欢长文的文友慎入慎入!)

唐朝有一位名气很大、出身极高的太后,她就是七代五尊的郭太后,她是升平公主之女,兴唐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如此华贵的出身也难免有遗憾,那就是她明明是丈夫李纯的原配,可是在丈夫登基后没能封后,其实郭太后看看她原本的太婆婆韦贤妃的经历就应该宽慰了,她比起韦贤妃还是要幸运得多。

完颜雍与昭德皇后(昭德皇后挽歌词)

完颜雍与昭德皇后(昭德皇后挽歌词)

唐德宗李适画像

在两唐书和《唐会要》等唐代史料中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唐穆宗及以后的唐朝皇帝就没有任何关于原配的记载了,可在这之前,唐德宗李适的原配是谁竟然在这些史料中也没有记录,这就不寻常了,因为李适之父李豫和儿子李诵、孙子李纯都有关于原配的记载,何以单单漏掉他呢?笔者是万分不解,于是查找各种史料,依旧没有所得。偶然在《陕西通志》发现了一点线索,进而在《全唐文》中找到了大诗人白居易撰写了一篇墓志铭,这篇墓志铭解开了德宗年间的一些宫闱之事,读来倒让人颇为感慨。

说起来,郭太后与这位名义上的太婆婆还真是很像,二人都是公主之女,二人的外祖母都是皇帝的原配又因故都没有追封为后。韦氏虽然没有郭子仪那样的牛人当爷爷,可是她的爷爷韦濯与她爹韦会一样,都是驸马爷。

演员贾妮饰演的韦皇后

其实,说起韦氏女子,唐朝最出名的还是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而韦贤妃之所以能出世就和这位远房堂姑祖母有着密切的关系。韦贤妃的祖母是唐中宗李显的庶女定安公主,公主的元夫王同皎乃是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因不满韦皇后和武三思专权,密谋诛杀武三思,事泄被杀。公主因此守寡,没多久,嫡母韦皇后就把她嫁给了韦濯,这个韦濯乃是韦皇后的远房堂弟,真是论起来,定安公主还要叫一声堂舅,二人婚后生育了儿子韦会。

历史没有记载韦会的出生年,但定安公主元夫死于神龙二年(706年),韦濯于唐隆政变(发生在710年)中被诛杀,如此可以推测韦会大约出生在707—711年(不排除遗腹子),为什么一定要提一下韦会的出生年呢?想必大家也想到了,这个韦会就是韦贤妃的父亲,而贤妃之母乃是肃宗李亨的女儿永穆公主(出嫁时还只是郡主),李亨出生在景云二年(711年),也就是说,李亨这个女婿可比他自己年纪都大。

影视剧中的韦妃(贤妃外祖母)

永穆乃是李亨的原配韦妃所生,这个韦妃也算是韦会的远亲(很远很远),因为后来李林甫诬陷韦妃之兄韦坚,李亨不得不与妻子离异,最终也没有追封皇后。但永穆是嫡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韦会的年龄来看,永穆嫁过去应该是作为继室,二人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儿,这女儿就是后来的韦贤妃。如此看来,韦贤妃没有孩子似乎和过于密切的近亲结婚有关。

说了这么多,似乎只能证明贤妃出身高贵,难道就因为这就证明她是李适的原配了吗?两唐书那么权威的史书都没有记载,谁敢肯定呢?当然,论证要一步步来。

假装是永穆公主(贤妃之母)

笔者也担心《陕西通志》毕竟是孤证,若是能找到白居易撰写的这篇墓志铭就更好了,于是笔者就去翻《白氏长庆集》和《全唐文》,果然找到了这篇《大唐故贤妃京兆韦氏墓志铭(并序)》,开篇第一句就是“德宗圣文神武皇帝元妃韦氏”。

夫稷、契者,皆天子元妃之子,感神而生。—《旧唐书?礼志》

后(郭贵妃)乃宪宗东宫元妃,事顺宗为妇,历五朝母天下,不容有异论。—《新唐书?后妃传》

在历代史书中,元妃所指乃是皇帝原配之处不胜枚举。那会不会是白居易写错了?断无可能。

纪录片《案藏玄机》中的白居易

韦贤妃的早期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直接来个不知其氏族所出,估计是没有看到乐天居士所写的墓志铭,但其透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韦贤妃在李适当太子时就是她的良娣(仅次于太子妃的位分)。李适被立为太子时已经22岁,按照当时的规制,定是早就与韦氏成亲了,既然韦氏乃是李适的原配,为何没有被封为太子妃,而是良娣呢?

假装是王淑妃

众所周知,李适即位后没有直接册立皇后,那位后来被封为皇后然后仅仅半天就去世的王淑妃也没有当过太子妃的记载,只有其为鲁王嫔的记录。李适乃是宝应元年(762年)受封鲁王,当时他20岁。因为李适未满周岁时就被封为奉节郡王,再联系王氏曾为鲁王嫔,猜测韦氏刚开始嫁给李适为奉节郡王妃,后来成为鲁王妃、雍王妃,但在李适从雍王受封为太子时,韦氏只是被封为了良娣。

必须指出,李适虽然是太子,但是他的妻妾册封未必由得了他,换言之,韦氏虽为正妻却没有封太子妃乃是皇帝李豫的主意。查询史料后,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二:

假装是韦良娣

其一是李适身份的变化,让他不能立一位有缺憾的太子妃。李适乃是李豫的庶长子,他原本是没有继承权的,因为他有两位嫡出的弟弟,可是因为马嵬之变,崔妃的母家倒台,两位嫡子因为有杨家血统不能即位,故而才轮到李适。李适在长安失守前已经年满15岁,应该已经成婚或定亲了,联系韦氏乃是李亨的外孙女,这场婚姻极有可能是李亨决定的,让外孙女嫁给孙子,可谓是亲上加亲。

韦氏当一位普通的王妃或许可以,但如果当太子妃或者皇后,她的身上则有一些缺憾。天宝年间,李隆基的宠臣王鉷让术士给自己相面,得到了一个“好结果”,王鉷很开心,然后杀死术士灭口,贤妃之父韦会当时是王鉷府上的司马,知晓此事,回家就宣之于众,然后被人告密,王鉷竟然将堂堂驸马杀死扔在韦家门前,因为王鉷势大,韦会的家人敢怒不敢言。此事直至王鉷伏诛都没个说法。

演员王劲松饰演的李亨

李亨可能看在女儿面子上给外孙女一个好归宿,但到了李豫在位时期,若是将这位外甥女册为太子妃,世人就会诟病太子妃生父有污点,故而只是册为良娣。

其二是李豫有鉴于张皇后之例,自己不立皇后,也不给儿子立太子妃。李豫当太子时深受嫡母张皇后的迫害,故而他即位后就没有册立皇后,就是不想给儿子李适太大的压力。再加上韦氏嫁给李适多年而无子,一旦韦氏成为太子妃、皇后,那岂不是与自己当年一样了,当年张皇后的儿子死后,张皇后一心扶持李亨的次子为储与李豫对抗,李豫有鉴于自己的惨痛教训,提前做了防备。

《大唐荣耀》中的张皇后

韦氏可能没想到,明明是正妻却封为良娣只是一个开头。毕竟虽然只是良娣,但毕竟没有太子妃,她仍是东宫的主事之人,李适登基后,连这个表面上的荣光都没有了。

李适登基后,追封母亲的弟弟沈易良为司空,特意召舅母崔氏觐见,并命王美人和韦美人出拜,李适即位之初后宫不明,但根据其后宫的情况和这二人的姓氏,与李适对舅母的尊崇,这二人应该就是其后宫地位最高的两位,即原配韦良娣和长子生母王氏,而在此时,王氏就已经排在了韦氏之前。

电视剧《舞乐传奇》中的唐德宗李适

不久,李适封王氏为淑妃,而韦氏没有加封,淑妃在唐朝后宫是仅次于皇后和贵妃的位分,而李适没有册封皇后和贵妃,王淑妃就是后宫之首,韦良娣可真是应了那句俗语,鳄鱼变壁虎越活越抽抽。当年唐高宗的萧良娣册为淑妃、唐玄宗的董良娣册为贵妃、唐肃宗的张良娣册为淑妃,韦氏不仅在东宫位次居首,还是原配嫡妻,如今没有封妃也就罢了,还在原来的妾室之下,这种事在旁人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

虽然如此,李适毕竟还是顾及到了韦氏的身份,在泾原兵变发生时,他带领众人逃往奉天县,史书中特意提及他带走了王氏和韦氏。王淑妃在李适回归京城后不久就病重了,李适十分心痛,到了贞元二年十一月,王淑妃病危,李适不忍爱妃留下遗憾,就宣布册之为皇后,结果册封礼刚结束没几个时辰,王氏就崩逝了。

假装是韦贤妃

根据《旧唐书》记载,就在王氏册后、崩逝的同年,韦氏被晋封为贤妃,李适的意图十分明显,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既然爱妃去了,后宫还是要选一个人来管理,而韦氏曾管理东宫多年,又是原配嫡妻,向来是后宫仅次于王氏之人,自然是最合适的了。李适还因为册立韦贤妃为岳父韦会正名,时隔数十年,总算是给了韦家一个说法。

韦贤妃不愧是出身京兆韦氏的世家女子,母亲和祖母又都是金枝玉叶的公主,她的德行操守是一等一的,李适也盛赞其为后宫典范,命其他妃嫔以她为榜样,白居易也称赞道“二十七年,礼无违者,册命曰贤,不亦宜哉!”此后的19年岁月,贤妃一直都是后宫之首,这倒是比王淑妃执掌后宫的时间要长得多。从白居易的墓志铭等史料来看,贤妃在此期间实际行使了皇后的权力和义务,包括祭庙、接见番邦女眷、管理妃嫔等,而且贤妃确实贤德,做到了普惠六宫。

纪录片《案藏玄机》中的宪宗李纯

李适驾崩后,贤妃十分悲痛,自请于崇陵守护先帝,宪宗元和四年,贤妃薨逝,虽不明确其寿数,但根据唐朝帝王与原配年龄差推断,贤妃的年龄大概是在67—72岁之间,在当时也算得上高寿了。皇帝李纯特意让大才子白居易为这位似是而非的嫡祖母撰写墓志铭。

韦贤妃的确是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她或许也曾有过意难平,但是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直面一切,她深知,在皇室的威权下她即使有着再高贵的出身也无济于事,所谓恩宠无非是过眼云烟,她坚持自我,以敏惠贞静的性格行走后宫,虽然她没有王淑妃得宠,可是她耐得住寂寞,享得住长久。

历史就是如此回环往复,后来居上的王淑妃虽然享受了几年后宫之主的威严和受封皇后的礼遇,可却因病早逝,没有等到儿子李诵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原本可能被历史遗忘的韦氏再次成为了后宫主宰,最终得以高寿而终,对比唐朝其他皇帝的原配,她虽然没能封后,但寿数却是最长的,所谓“有得亦有失”,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唐代宗独孤贵妃,李俶的毕生挚爱,她比崔妃和沈珍珠都要幸运

唐德宗生母沈珍珠,或许没有感人至深的爱,但有催人泪下的母子情

上一篇: 纪念屈原(纪念屈原的诗)
下一篇: 古石桥(古石桥图片欣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