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明长城(明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明长城(明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明长城(明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明长城金塔段主要分布于金塔县境南部边缘,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15.8千米,地处洪积扇冲积平原及戈壁荒漠地带,流沙侵蚀较为严重。地处中部的烽燧线分布于北大河冲积平原和黑河两岸绿洲,其间经过农田和村庄。本段长城自酒

明长城金塔段主要分布于金塔县境南部边缘,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15.8千米,地处洪积扇冲积平原及戈壁荒漠地带,流沙侵蚀较为严重。地处中部的烽燧线分布于北大河冲积平原和黑河两岸绿洲,其间经过农田和村庄。本段长城自酒泉市肃州区土棋墩进入本县,经杨家井,至半截红墩,越金(塔)—石(泉子)公路,再经沙桥墩、红口子,至石泉子,进入高台县境内。在金塔县境内,明长城主要位于金塔镇境内。本段长城烽燧线主要分为四条线路:第一路沿长城走向而行,位于长城南北两侧;一路分布于县境南部长城北侧南夹山腹地,呈东南-西北向;第二路也位于县境南部,从金塔县与高台县交界处兔儿墩起,大体呈南-北走向,沿黑河东岸修筑于芨芨乡大茨湾村、双树村、上元村一带;第三路分布于县境中部天仓乡、大庄子乡、西坝乡一带,呈东南-西北走向。

明长城(明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明长城(明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本段长城由墙体、壕堑、关堡和单体建筑组成。墙体长1620米,筑于壕堑南垄上,黄沙土夯筑,夹杂少量砂石,夯层厚0.13~0.18米,底宽3米,顶宽1.7米,高2米。壕堑长14.2千米,构筑方式为中间挖沟,土石堆于两边成垄。堡2座,构筑方式有砂石土堆积和黄土夯筑两种。单体建筑34座,其中敌台1座、烽火台33座。单体建筑平面主要呈矩形,少数呈圆形和不规则形,剖面主要呈梯形,少数呈不规则形。单体建筑构筑方式分为五种:一是黄土夯筑,其中1座夹片石夯筑;二是土坯砌筑,土坯长34~36厘米,宽17~24厘米,厚6~10厘米;三是两种构筑方式混筑,有外部土坯砌筑、内部黄土夯筑,底部黄土夯筑、顶部土坯砌筑,南侧黄土夯筑、北侧土坯砌筑,底部黄土夯筑、顶部土坯砌筑,底部青石块垒筑,顶部土坯夹柴草砌筑,底部锈砂岩块砌筑、顶部土坯砌筑等;四是锈砂岩块砌筑,或夹土坯砌筑及外部锈砂岩块砌筑、內填砂石;五是红土夯筑,仅1座。单体建筑黄土夯筑夯层厚0.1~0.3米,红土夯筑夯层厚0.21~0.23米,土坯长30~36厘米,宽17~24厘米,厚6~10厘米。少数烽火台周围有围墙(墩院)、壕沟、燧体等,顶部有铺舍。

本段长城属明代甘肃镇肃州路参将防区。

杨家井长城

杨家井长城长1620.8米,筑于杨家井壕堑南垄上。黄沙土夯筑,夹杂少量砂石,夯层厚0.13~0.18米。底宽3米,顶宽1.7米,高2米。沿线有堡1座、敌台2座。

半截红壕堑(图片1张)

半截红壕堑长3736.5米。中间挖壕,两侧堆砂石土成垄。壕沟上宽8.8~13.1米,底宽4.7~6.2米,深0.55~1.9米,壕垄底宽4.7~9.7米,顶宽2.8~4.6米,高0.2~1.65米。沿线有敌台和烽火台各1座。

梧桐大墩

梧桐大墩位于金塔县东南、高台县罗城乡双丰村东北。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顶边长3米,底部东西宽4.07米,南北长4.2米,高8.3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2~0.22米。烽火台顶部有铺舍。

五分墩

五分墩位于天仓乡五分村二组西北。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顶边长11.2米,底部东壁宽16.5米,南壁宽17.6米,西壁宽16.3米,北壁宽16.6米,高11.5米。台体底部2.7米为黄土夯筑,夯层厚0.13~0.18米,上部7.8米土坯砌筑,土坯规格36×22×9厘米。烽火台顶部有垛墙遗迹,台体周围有围墙(墩院)。

(甘肃省文物局)

上一篇: 昆山旅游景点(昆山旅游景点排行榜)
下一篇: 四书是什么(四书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