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黄家驹个人资料(张家驹书画)

黄家驹个人资料(张家驹书画)

黄家驹个人资料(张家驹书画)Beyond乐队的作品确实很出名,但跟Beyond歌曲一样出名的,还有他们那些“热情”的歌迷。1989年6月25日,香港某商场内,在这里,Beyond和草蜢将先后登台献唱。舞台在商场正中,现场并没有专门的艺人通道。当Beyond表演完毕后,家驹等人突然发现,糟了,出不去了!台下的人群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无奈,只能由三个保安在前面带路,一行人艰难地朝出口方向挪动。黄

Beyond乐队的作品确实很出名,但跟Beyond歌曲一样出名的,还有他们那些“热情”的歌迷。

1989年6月25日,香港某商场内,在这里,Beyond和草蜢将先后登台献唱。舞台在商场正中,现场并没有专门的艺人通道。

当Beyond表演完毕后,家驹等人突然发现,糟了,出不去了!台下的人群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无奈,只能由三个保安在前面带路,一行人艰难地朝出口方向挪动。

黄家驹个人资料(张家驹书画)

黄家驹个人资料(张家驹书画)

疯狂的歌迷迅速从多个方向进行包抄堵截,现场一片混乱。原本只有2分钟的路程,最后跌跌撞撞走了20分钟。与其说是走出去的,倒不如说是被挤压被推搡出去的,恐怖至极。

抵达出口后,家驹他们回过头来看见,草蜢已经登台。望着极度失控的歌迷仍在不断涌向出口方向,台上的草蜢目瞪口呆。

追星不可怕,即使略有些狂热也无伤大雅,但过度狂热就不妥了。凡事有度,过则为灾。

对于歌迷的狂热表现,家驹表示理解,他明白追星的心理有时很难控制,粉丝的年龄普遍较轻,容易冲动,所以他时常劝说粉丝要守规矩要自律。

相比男歌迷喜欢在演唱会上吵闹和砸桌椅,其实女粉丝的“黏人”反而令Beyond更揪心,如果你认为女歌迷只是尖叫、强吻和哭闹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楼后座是Beyond的大本营,在二楼后座附近,经常有女歌迷出没,甚至有人熬夜蹲守等着拍照签名。家驹与队友们辛苦排练完,往往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苦口婆心地劝她们早点回家,有时还会塞给歌迷打车费。

黄贯中运气差了些,他劝粉丝回家有过被骂的经历,“又不是等你,与你何干?”

家驹对此颇感无奈,“坦白说,很多歌迷的喜欢是盲目的,而并非是欣赏我们的才华,必须承认,我们Beyond确有这类歌迷,不过好在她们逐渐开始懂得欣赏音乐,从听我们的作品慢慢改变,进而提高自身的品味。”

四子时期,女歌迷的数量十分庞大,家驹生前就深受女粉丝追捧,在他离世后,女歌迷的数量更是直线上升。到了三子时期,情况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三人去大马演出时,在追车、拍车和跟车的人群里,男生已经多过女生了。

对于歌迷的种种表现,黄贯中这样看,“Beyond最成功的地方,是拥有一大群“死硬”的乐迷,无论我们的音乐会在哪里举行,都必定能看到他们。后来出现了“妹妹仔”群体,虽然她们的狂热经常为人诟病,但她们最后一样会长大的,结了婚,生了子,甚至连她们的丈夫也受到影响听我们的歌。”

据家驹的友人回忆,每次去听Beyond的音乐会,最无法忍受的就是那些过度狂热的女粉丝,她们根本不欣赏作品,只是一味地尖叫,分贝远远盖过了台上家驹的琴声。这样的歌迷,着实令人尴尬。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有一个现象非常突出,在浩浩荡荡的追星大军中,往往女性粉丝的表现更加突出,她们在疯狂程度、响应速度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均远远超过了男性粉丝。

原因显而易见,大部分女性天生偏于感性,很容易被外在的颜值、造型和谈吐吸引,所以女粉丝在追星时往往更为狂热。这当然不是绝对结论,并不是说所有女粉丝都不听歌,并不是说男粉丝就不狂热,只是相比之下,女粉丝显得更加“亮眼”。

如今家驹已去26年,当下Beyond女粉丝是怎样的状态?昔日家驹的谆谆教导起到作用了么?

来看一张有意思的图,这是“一路有家驹”的用户构成图。除了有几十位用户的性别无法判断外,男性用户数14775人,女性4612人。

别看男用户是女用户的3倍多,但成蹊仔细回想了一下,四年来与狂热有关的印象大多来自女粉丝。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自从建了这个公众号,Beyond女歌迷是我格外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我的感受和经历主要来自这个公众号,所以结论并没有普适性,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家驹女歌迷的认识,成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过程相当复杂虐心,出现过多次重大转变。

第一阶段,喜欢

现实中,我身边欣赏黄家驹听Beyond的女生非常少,差不多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可想而知,当我怀着一腔热情刚建起一路有家驹时,听到那么多女歌迷说喜欢家驹,我是何等的激动,简直太喜欢她们了,有一种找到失散家人的感觉。

静静倾听她们与Beyond结识的经历,互相交流乐队成员的魅力,分享着自己对音乐的认知。不要太开心。

本以为家驹早就被时代遗忘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记着他爱着他。满足,欣慰。当时在我看来,所有歌迷都无比美好,无论男的女的。

第二阶段,害怕

美好总是转瞬即逝。渐渐的,我发现有些女歌迷不太对劲,她们习惯把家驹当做信仰,张口闭口大爱,但却从来不怎么听歌,只听三四首的人为最多,每次和她们谈音乐,她们都会回避或沉默。这太奇怪了。

接着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了。

有人把家驹当老公,说自己一直不嫁就是在等他。有人把家驹当虚拟情人,他的地位比老公和父母更加重要。有人把家驹当寄托,收藏了大把图片和视频,每天定时看定时哭,然后工作生活全扔了。有人把家驹当碾压和谩骂其他歌手的武器,而且用起来十分顺手。

一位超典型女歌迷的出现,让我的恐惧升到了极点。这位女歌迷认为,黄家驹是一个没有任何欲望的人,根本不是凡人,而且他没有死,最后成了神。请注意啊,这里的神不是神化和封神的层面,而是已经无法准确描述了。

那些说家驹至今藏在日本的段子手,远不能和上面这位的能量相比。哦对了,她还非要拉着我信佛,我以自己不够纯粹为由拒绝了。

不知为什么,在听她们叫过“黄伯”和“二哥”这类称呼后,我便再也叫不出口了。

你肯定以为她是个例吧?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不是的,还有很多人和她一样。正是这位歌迷的出现,让我陷入了焦虑和分裂。

那个阶段我真的很害怕,我害怕自己写过的煽情句子会加重她们的“病情”,我害怕上述歌迷沉溺在我的号上不愿离开。总之,就是害怕。

于是,我开始刻意减少感性的文字,甚至明明该感性的话也理性表达,大幅增加音乐赏析类内容,偶尔还会发一些批判脑残的激烈文章。

这一时期,我辨别歌迷的能力大幅提高,只需聊上几分钟就能大致看清对方的类型了。

第三阶段,冷静

单独个例不能代表全部,少量样本无法提取结论。随着接触的歌迷越来越多,成蹊也变得冷静下来了。

脑残不分男女,偏激不问岁数。许多男歌迷照样残,而且一点不耽误,狂热的招式丝毫不输女性。反之,许多女歌迷却是真爱,她们也许有的开朗有的内向,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家庭主妇,但只要是理智欣赏音乐的人,就不会与冷漠和偏激有染。

有个问题值得深度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去喜欢一个陌生人?Beyond与我们并无血缘关系,所以不是亲戚不是家人。Beyond与我们没见过面没深入聊过天,所以不是朋友不是伙伴。Beyond与我们不在一个办公室上班,所以更谈不到同事关系。那么,我们与Beyond之间最强的联系是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喜欢某位与自己没有任何真实交集的人,起因只是源于作品!假如不是因为作品而去疯狂迷恋一个艺人,出发点肯定有问题,终点自然也会偏离。想解锁一位音乐人的内心世界,钥匙只有一把,那就是作品。

不信你去观察歌迷群体,如果大家的相处不是建立在艺术交流层面,而是建立在颜值讨论和精神口号层面,结果一定是悲剧。矛盾丛生和不欢而散,你应该见过很多了吧?

对这一点,家驹始终看得很透彻,他在时,一再呼吁歌迷关注作品远离八卦,多元欣赏告别肤浅。可惜的是,过去没多少人听,如今更不会有人听了。

第四阶段,珍惜

人无完人,我们一定会因年龄不同阅历不同而认知不同。

感性也好,狂热也罢,统统不是根本问题,最根源的是思维认知,这一点必须清醒理智地看到。

忆起这几年最难忘的感动瞬间,很多都是来自温柔的女歌迷,其中有很多人都成了微信通讯录里的牵挂,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经常收到女歌迷的留言,“成哥,我已经走出了家驹离去的阴影,现在就是专注欣赏音乐,每天获得的更多了。”听到这些,我总能高兴好几天。

还有一些迷失许久的女粉丝,通过一路有家驹意识到了自己过往的不足,正在收起泛滥成灾的感性,把读书、学习、工作和教育孩子当成了主要任务,与此同时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自认没有改变别人的能力,如果这里恰好促发了你一些好的转变,实在功德无量。

自己成长和见证别人成长都是一种幸福。我加倍珍惜一切灵魂相近的人,这一路能收获如此多的幸福,我由衷地感谢。

最深沉的爱,从来都不是山呼海啸的。最纯粹的喜欢,也许不露一丝痕迹。最完美的距离不是热烈地肌肤相亲,而是保持一点距离却还能心有灵犀。

这是一张家驹的超清照片,非常罕见,单纯、鲜活而明亮。

现在请你告诉我,他是想拥抱你,还是想与你保持一点距离?

上一篇: 潘玉儿萧宝卷(潘玉儿是哪个电视剧)
下一篇: 黄三泰(黄三泰杨香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