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竹石的诗意(竹石的诗意解释)

竹石的诗意(竹石的诗意解释)

竹石的诗意(竹石的诗意解释)六下10课《古诗三首》的三首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志向,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很多读诗的方法,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把朗诵想象、自解诗意和感悟情感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愿表达的,在上一节课得学习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竹石的诗意(竹石的诗意解释)今天学习《竹石》,我还是按照

六下10课《古诗三首》的三首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志向,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很多读诗的方法,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把朗诵想象、自解诗意和感悟情感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愿表达的,在上一节课得学习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竹石的诗意(竹石的诗意解释)

竹石的诗意(竹石的诗意解释)

今天学习《竹石》,我还是按照这个思路做的:

2、读出诗意,先说后写。

3、感悟诗人志向,深化理解写法。

我先抽查个别同学背诵昨天学习的两首诗《马说》和《石灰吟》,大部分同学都流利地背了下来,只有三个同学未完成。我请背会的同学默写,三个未完成的同学到一个拐角背诵,我这么做是因为其他同学都在安安静静地默写,他们就不会出声音背诵,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他们就成了一条船上的人,他们想赶快背会好重归座位,就会投入地背。

事实上,三个同学背会后,还主动拿上粉笔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不会的字。三个同学以前就没有形成好的习惯,家庭也没有学习的氛围,他们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为了不让他们进一步掉队,我只好在课堂上加强。

默写订正完,我出示了学习《竹石》的三个步骤,学生开始自读自悟。我来回巡视学生,看大家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对于中下层次的同学,我重点纠正他们读音上的问题,中上层次的同学就和他们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困惑。我强调了“劲”字的读音,当读“jìng”时,意思是坚强有力,当读“jìn”时,意思是力量,给学生出示了两个意思,我再让大家读诗,大家明白了在诗中应该读“jìng”。

我问冯佳鑫学到哪一步了,他说正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我说用一句话描述想象中的画面了吗,她就拿起来笔写。刘宇菲同学在被我叫起来时她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很是紧张,我安慰她说只要是自己的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即使没有想好老师也会给给机会好好想的,她站着反复诵读着前两句,然后就说:读诗时,脑海中出现了一幅竹子挺拔的画面。我对她说“挺拔”用得好,这个词描述了你脑海中竹子的形象,同学们听到刘宇菲的分享,好像被点燃了一样,给她鼓起了掌。

未雪鹏说前两句是写:竹子扎根在破石里不放松,从里面长出来了。我问:石头破了吗?竹子刚长出来吗?所有同学经过我一点拨,马上明白了“破岩”应该是说石缝,竹子紧紧咬住青山不放松,把根扎在石缝中。我只是在点拨,使学生在点拨处再思考,自己寻求答案,学生能跟着我的提示思考,有的同学自己说出了正确的理解,其他同学,扭头看他时,他的脸上是满满的成就感。段浩博说前两句在写竹子的样子,我问何以见得,他说从“咬”和“立”看出,冯宇翔补充说还写了竹子的生活环境,从“青山”和“破岩”两个词看出,两个同学的分享把大家带到了思维的深处,大家领会了前两句写竹子的挺拔形象和艰苦环境,大家还感悟到竹子很顽强。

我总想请上课不主动思考的同学积极地思考起来,就想请一个同学来带动一类的同学,我请了马轲豪。马轲豪课后写作业总不愿工工整整,经常丢三落四,上课听讲很少记笔记。我请他说说后两句的意思,他站起来开不了口,我就提示他把诗句读几遍,他读完半句半句地理解:千万次的锤打和磨练,仍然挺拔;不管是什么风,竹子仍然不倒。他说得结结巴巴的。我说得不错,再把思路理一理重新说一次。我让他一连说了三次,终于连贯地说下来了。我说:什么叫学习?就是不怕难,敢于思考,敢于张嘴,克服困难的过程。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马轲豪显得很轻松。

我出示了诗人郑燮的资料,学生读完,我问:诗人要表达什么志向呢?学生在资料的帮助下,了解到郑燮是个很有骨气的人,有的同学说表达了顽强不屈的志向;有的说表达了铁骨铮铮的志向;有的说表达了倔强的节操。我出示:诗人以_______为喻,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志向。学生在我的支架帮助下,用笔写下自己对诗人志向的感悟,对诗人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接着,我请同学们把三首诗归结起来,用支架模板也写写,大家写完交流形成共识:

《石灰吟》以石灰为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竹石》以竹子为喻,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这节课的教学没有顺利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分享环节上卡壳了,但是我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愿意学习,只要老师给予机会并提供帮助,学生总会自己思考的,如果老师足够的耐心和热心,学生就能在思考和分享中获得信心,进而不讨厌上课。

这里是:云顶上看教育,常反思课堂,爱直言不讳,期待您的点赞关注!

上一篇: 西藏战争(1888年西藏战争)
下一篇: 郑州简介(郑州简介 百度百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