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叶飞上将恢复工作并出任国家交通部部长,负责主持振兴国家交通事业,不久,叶飞来到浙江调研,受到浙江省委班子的热烈欢迎。
在视察中,叶飞突然向浙江的干部们询问说:“咱们这里可有一位叫郑少仪的女同志?”
大家都被叶飞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搞懵了,然而却不敢怠慢,省委书记立刻让组织部的同志去查这位女同志。
李明阳最后结局(李明阳个人资料)
组织部的同志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找到这名叫郑少仪的女干部,这是一位在浙江政法一线工作的女同志,平时十分低调,大家都只知道这是一位在解放前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并没有其他突出的地方,大家实在不清楚叶飞将军为何会突然问起她来?
一个开国上将,为何会如此挂念这样一名普通的女干部呢?
当郑少仪急忙赶着来见叶飞的时候,老将军一把抓住她手,紧紧地握着说:“你还记得,曾经救过我的命吗?”
此言一出,在场的同志无不感觉到错愕,大家都知道叶飞上将参加过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戎马生涯近20年,经历的险境无数,怎么可能会被一位女同志救了呢?
实际上,不止是单位的同志不了解她的过往,就连她的子女都不太清楚,其子女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小时候也不知道母亲的真实身份。”
家人真正意识到母亲身份不一般,是在郑少仪的二儿子储方建从部队省亲回家时。
参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当储方建从部队回家时,难免受到兄弟姐妹们的羡慕,也问了他一些部门里面的事情。
储方建对枪械有很深的理解,尤其喜欢射击,当大家问他最喜欢哪款手枪时,储方建就说:“我最喜欢勃朗宁手枪,可以连发,子弹多。”
对于储方建的一些见解,郑少仪很是欣慰,然而她却突然插话说:“勃朗宁不行,当年我们用的时候,皮衣都打不穿,还是老式的驳壳枪好用。”
这不经意的一席话可把大家惊呆了,尤其是储方建,从母亲的话里听出母亲似乎很懂枪。
家人都知道母亲参加过革命,但是都以为她是文职,并不是上前线打仗的那种,那么,她为何会懂得枪呢?
当储方建询问母亲是在哪个部队服役时,母亲却说:“这是机密,不能说。”
储方建很想了解母亲的过去,如果自己的母亲曾在部队工作过,那么自己以后在战友面前就更有吹嘘的资本了。
然而当储方建尝试着去了解时,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仿佛母亲从未在部队中出现过一样,难道母亲说的那些都是骗人的?
可是,母亲是一位政法一线工作者,行事作风十分稳健,从来不会开这样的玩笑啊!
随着储方建返回部队后,此事也就告一段落,谁也不清楚母亲郑少仪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
一直到1975年,叶飞来到浙江视察,请求见一见这位女同志的时候,大家才了解到,这位叫郑少仪女干部的真实身份,她是我党王牌特工,曾打入敌人心脏,干过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不止是救过叶飞将军的命,而是救了新四军挺进纵队2000多人的命,就连陈毅元帅也曾高度表扬过她,只不过由于保密工作需要,一直没有公开的她的事迹。
实际上,老百姓虽然没有听说过郑少仪的名字,但是她的事迹早已为人熟知,在1962年上映的战争片《东进序曲》中,出现一位红色特工,她就是以郑少仪为原型创作的。
郑少仪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竟然让叶飞上将念念不忘?让陈毅元帅高度表扬?
郑少仪原名李振芳,曾用名李欣,在1940年后,国民党反动派常说:捉到小李欣,剥皮又抽筋。他们说的“小李欣”,正是郑少仪。
郑少仪是江苏扬州人,父亲是一家杂货铺的小职员,却要养活郑少仪兄妹6人,日子过得很清贫。
尽管很贫穷,父亲却并不希望子女跟自己一样一辈子没有文化,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因此鼓励孩子们去读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郑少仪因此得以读书。
在学生时代,郑少仪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十分渴望能够改变不公平的旧社会,当她接触到共产主义的思想后,对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扬州便沦陷,郑少仪的父亲也失业在家,家里就快揭不开锅了,国破家亡的场景激励着郑少仪的爱国思想,她打算前往延安寻找组织,参加革命。
从扬州到延安本来就已经路途遥远,再加上当时扬州已经处于沦陷区,在日伪的封锁,到达延安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少仪并没有气馁,而是在沦陷区积极参加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勇敢地走上街头进行爱国演讲,表演爱国话剧,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
对于女儿的参加的这些活动,郑少仪的父亲十分不理解,这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还会陷入到巨大的危险当中,曾一再试图阻止女儿参加革命活动。
1938年春,因为女儿参加革命活动,父亲被日本人抓了去,在监狱中,他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夏岚,受到夏岚的照顾,逐渐接受了革命的思想。
在夏岚即将出狱的时候,郑少仪的父亲嘱托夏岚说:“您出去以后,一定要带上我的女儿参加抗日队伍,打鬼子救中国。”
1939年5月,郑少仪奔赴高邮找到了夏岚,夏岚当时担任抗日英雄陈文“抗日义勇团”的政训处主任,经中共苏北特委批准,在陈文的部队中建立了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此期间,久经考验的郑少仪等爱国青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郑少仪不到20岁,在部队里始终不方便,后来党组织经过考察后,认为郑少仪更适合搞情报,就派她打入到敌人内部,获取机密情报。
相信看过谍战片的读者脑海里很自然地想到,女特工都是穿着旗袍,游走于地方高层,左右逢源,然后获取到机密情报。
这样的传奇女特工并不少,比如打入军统电台的张露萍,多次破获军统重庆总台的密码,使蒋介石都颇为震动,大骂戴笠无能;
张露萍
比如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在白区期间为了隐蔽自己的身份,每天都去跟邻居打麻将,暗中策反诸多国民党将领;
比如曾经潜伏在蒋介石身边10余年的速记员沈安娜,更是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她们或者通过个人能力,或者通过特殊身份才能够打入到敌人内部,从而干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是这些特工只是传奇性的特工,大多数的特工其实都是默默无闻的,甚至潜伏到最后连一份有用的情报都没有传递出来,对于特工来说,能够潜伏下去就是命令。
组织上之所以选择郑少仪去搞情报,一来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不容易暴露;二来是她在军中生活过,能够打入敌营当中,获取的也是军事情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苏北地区的抗战形势并不理想,多种力量并存,形势错综复杂,除了有新四军这样的抗战队伍外,还有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以及一些倾向于抗战的国民党将领,比如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部等。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在分析了苏北复杂的形势后,提出了“击敌、联李、孤韩”的策略,争取和团结李明扬、李长江等将领抗日,孤立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
在陈毅的指挥下,新四军挺进纵队很快在苏北站稳脚跟,创建了苏北抗日的桥头阵地,并迅速发展成一支数千人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副司令就是叶飞。
郑少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打入到国民党阵营当中,获取军事情报,1939年,她在李明扬、李长江的部队中担任一名政训处政训员,主要任务是密切注意“二李”部队的活动情况。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急于解决中国问题,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政治诱降的策略,致使国民党顽固派抗日态度不坚定,在1939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在这样的方针政策下,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共浪潮。
1940年5月,驻扎在江都吴家桥地区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与日伪军发生激烈战斗,随即转移到通扬运河以北的郭村一带休整。
正在此期间,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挑唆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部制造磨擦,这让郑少仪感觉到危机的到来,时刻关注“二李”部队的动态。
1940年6月27日下午,郑少仪像往常一样到营地办事打探消息,却意外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国民党部队提前给士兵发放了军饷。
李明扬、李长江部虽然也是国民党部队,但并非是嫡系部队,欠响是经常的,提前发响就意味着要打仗了。
以当时国民党部队的情况来看,断然不会对日军主动出击,那么,他们的目标很有可能是新四军,“二李”的部队距离新四军挺进纵队最近,想到这里,郑少仪不寒而栗。
郑少仪
她知道新四军挺进纵队当时不过2000人,又刚刚与日伪军激战过,迫切需要休整,“二李”的部队却多达两万余人,十倍于新四军挺进纵队,如果国民党军在这个时候进攻新四军,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搞清楚国民党部队的真正意图,以及战略部署,郑少仪当即以传达命令为借口,在各驻地辗转,当时各部队都在准备开拔,也没人注意到她,很快她就了解到,原来是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以江苏省政府的名义,下令李明扬、李长江部于6月28日凌晨趁机“围剿”驻扎在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
在郑少仪搞清楚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时,已经到了晚上,距离进攻时只有几个小时了,正常来说,郑少仪只要将情报传递给地下联络站,然后通过联络站传递到新四军那里。
然而与情报员接头是有着严格的程序的,别说现在是晚上,即使是白天,也不一定能够在几个小时内把情报传递到那里,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郑少仪打算违背组织纪律,铤而走险,亲自去传递情报。
尽管自己去送情报有可能会暴露自己,但是考虑到挺进纵队两千多名战士的性命,她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打定主意后,郑少仪就打算出发,现在还有一个困难就是自己的身边还有一名勤务兵,为了甩掉这个尾巴,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借口去买鸡蛋,然后迅速赶到一个熟悉的裁缝家,脱下国民党军装,换上了一套素雅的旗袍,从后门悄然而出。
因为郑少仪对国民党军队驻扎的情况了然于胸,所以她选择绕路,以免被国民党军发现。
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郑少仪绕过一个个村庄,走的都是不好走的路,在走到彭家庄河时,因为河面过宽,也很深,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她决定蹚水过河。
在她下水走了几步后才发现水比想象的还要深,还要急,很快淹没到胸口,她虽然身体素质很好,但是水性却不好,被水流冲来后,她顿时控制不住自己了。
郑少仪很快沉住了气,扑腾几下后,灌了好几口水,还是扑腾到了河对岸。
所幸当时是夏天,天气并不冷,全身湿透后反而凉快了一点。
然而接下来又遇到了问题,以前穿的鞋大多都是布鞋,在沾到淤泥和泥土后,使得鞋子变得很沉重,根本走不快,短时间内又清理不了,情急之下,她脱了鞋,光着脚走。
她走的路都是避开国民党岗哨的小路,很不好走,坚硬的石头子还好一点,就怕那种荆棘,割得脚疼得不行,然而考虑到情报紧急,郑少仪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在到达与郭村仅一河之隔的岸边,找到了船夫,载她过了河。
来到新四军驻地后,被岗哨送到了政治部,当时已经半夜12点,距离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只剩下4个小时。
郑少仪在见到叶飞等人后,立刻向他们汇报了“二李”部队的动向,及战略部署,要挺进纵队早做准备。
在一股脑将所有情报说完后,郑少仪早已没了精气神,因为体力透支得厉害,几乎瘫倒在地。
尽管距离敌人发动攻击只剩下4个小时,然而这4个小时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在弄清楚了敌军的进攻时间和部署后,叶飞当即下达了作战命令,在凌晨4点前就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战斗打响后,叶飞便率部与敌军作战,郑少仪却在床上睡得很熟,因为她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她相信组织能够保护她,郑少仪后来回忆说:“我像回到妈妈的怀抱,心里甜甜的,轻松愉快地躺下来就睡得很熟了,战斗打响了我还在酣睡中,枪弹打在屋顶上,噼噼啪啪……”
郭村保卫战打得很艰难,从6月28日一直打到7月4日,挺进纵队的战士们浴血奋战7个昼夜,尽管牺牲了500多名战士,却在逆境当中给予敌人重创,为我军后来全面打开苏北抗战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一切,都跟郑少仪冒险提供的军情有重大的联系。
在郭村战斗胜利后多年,叶飞将军依然能够想起当天晚上郑少仪冒险送军情的经过,因此说道:“她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她那是还是个小姑娘,只身深夜前来郭村送信,使我们赢得了好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郭村保卫战,她是有功劳的!”
在身份暴露后,郑少仪不得不放弃潜伏时使用的名字“李欣”而改名郑少仪,因为反动派得知是李欣传递的情报,致使这次军事行动失败,因此喊出了“捉到小李欣,剥皮又抽筋”的口号。
在郭村保卫战后,郑少仪就留在了新四军,继续随军南征北战。
可以说,在郑少仪的潜伏生涯中,传递过不少情报,但是最有价值的就只有这一条,然而正是这一条,却立下巨大功劳,挽救了挺进纵队2000多人的性命,以致陈毅直接评价郑少仪为王牌特工。
对于这样的功劳,郑少仪从来不挂在嘴边,反而对于自己潜伏时期的事情闭口不谈,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奋战在政法一线,在和平建设年代,不提过去的功劳,没有躺在功劳簿里,而是任劳任怨,把党交代的每一件工作做好。
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生活比起解放前来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能挺过来,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多干点事情呢?”
2002年10月,郑少仪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此离开了我们,然而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那些在革命中做过贡献的人,没有他们的艰苦付出,哪有今日之幸福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