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凝心聚力——妙哉!
河北涿州人怎么样(涿州厉害吗)
作者:张三清
从2020年初夏认识王惠贤妹妹距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所见、所闻、所悟,很是震惊,震撼,不同凡响。心里总是想用我手中还没生锈的“笔”为她而歌。
可是,涿州中学的正高职优秀班主任、语文老师陈亚春早在2018年就为王惠贤撰写了一篇极有水准的长篇通讯,相继在《保定日报》(涿州版)、文联内部刊物《范阳文丛》发表;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剑新妹妹为王惠贤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原三五四三学校校长、涿州作协非常勤奋的作家辛爱枝大姐为王惠贤撰写了不少文章。还有全国各大媒体的编辑、记者,几年来,真没少给王惠贤撰写文章,并在报刊杂志大篇幅报道。每篇文章我看后都觉得非同一般。
从2020年开始,我每天都四点左右起床撰写文章,发表在我的平台《涿州百科》。我的文章大都是一些札记、散记、随笔。是人生感悟,是陈谷子烂芝麻,是久远的故事,很是接地气,很是耐人寻味,渐渐地有了读者群,有了粉丝。
记得去年中秋时节的一个傍晚,我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说她叫王惠贤,是立马公司经理。其实她不介绍我也知道。因为2018年涿州作协安排我们十几个作协会员写涿州市政协委员,我分的任务是给养鸡大户王宗伟写,陈亚春分的任务是写立马公司经理王惠贤。从那起头儿,王惠贤这个名字才进入了我的视线。
去年六七月份,疫情有所松动,我应邀到王惠贤的企业转了一圈,听了王惠贤的情况介绍,既是吃惊、又是喜出望外。我这个从业四十多年新闻工作的老记者,走遍了涿州大街小巷,号称涿州通的张八,竟不知道王惠贤把涿州的快递产业做得如此之大,竟不知道她头上戴着的全国顶尖荣誉的光环如此之多。在王惠贤的办公室,使我仿佛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到新鲜致极;让我惋惜的是这么好的、这么有价值的新闻人物我为什么没在第一时间捕捉到。
王惠贤创业17年来,无数编辑记者为她的宣传都写了“八开六够”,17年后我再写,能写出花样来吗?
去年见到王惠贤时,我也应允了她,准备为她写一篇像样的东西。从去年到今年,我到王惠贤的公司去了三、四趟,情况了解了不少,但始终没能下笔。在这期间,我写了知名企业家瞿坤,写了我早年的朋友刘跃进,又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恩铁撰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文学。本来我很早就应了王惠贤,给她写。中间插了那么多“杠子”,为什么王惠贤的报告文学还没模样呢?
说心里话,我这笔杆子历练了四十年,无论是撰写大小文章,从来都没有犯难发憷过,从来都是顺手拈来。然而,撰写王惠贤妹妹的文章,真的有了压力,真的犯难了。压力之一:王惠贤的事迹已经在全国各大媒体报道了十几年,大家都耳熟能详,我再写写她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其二:我的老领导、涿州的资深文人、学者、格律诗大家李长青弟命令我:“给王惠贤写文章不能用‘三清写法’,要中规中矩给王惠贤写一篇不同凡响、耐人寻味、非常叫座、非常棒、像样的报告文学。”
您听听,我还没动笔呢,我的原顶头上司、现在关系一直不错的哥们弟兄,就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什么叫叫座,什么叫棒,什么叫像样?我这个只断断续续读了九年书,靠命运鬼使神差当了40年记者,靠努力修炼,跟《保定日报》记者陈士福老师比葫芦画瓢,学会了写几篇新闻稿子,不能说一点底蕴都没有,反正我吃几碗干饭,我肚子里有多少文化水,别人不清楚,我自己是心知肚明。领导、朋友对我寄予这么大的希望值,您说我怎么能没有压力呢?!
2021年11月初,手头的工作大部分都做完了,心也能平静下来了,为王惠贤撰写报告文学的事又列入了议事日程。
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大家能明白;术业有专攻,一般人也都懂。就拿记者来说吧:记者是个杂家,要具备多方面的底蕴。有文化、会写文章只是底蕴的一半。记者首先要广交朋友,要有犀利的目光,要有新闻的敏感,要有深入采访的功底,要学会深入挖掘有血有肉的、有价值的、有引领作用的、人们喜闻、爱听、爱读的、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可以不客气地说,在挖掘新闻、新闻嗅觉、新闻敏感度方面,我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采访王惠贤,我琢磨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从员工都称她“大姐”入手,顺藤摸瓜,首先与王惠贤聊天,接着,找员工摸底。
2021年11月8日那天,我早晨九点到了他们公司,找了三名员工座谈,不知不觉看看墙上的钟表,时针都指向了十二点,采访还没接近尾声。要不是肚子“老肠家与老肚家”打架,我还想找几个人再进一步深入挖掘。
说句良心话,采访三位员工时,他们叙述“大姐”为他们做的那些事,连我这个大老爷们都是眼泪含眼圈,鼻子也是一阵阵酸楚。为什么王惠贤的公司搞得这么好,揣摩良久,我终于悟出了个中的奥秘:是靠“情感”助推了她的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她开创的“情感之路”,把企业带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我早年就认识涿州市鑫达糖酒公司总经理郭金阁。我的侄女大了,学没上出来,就来到鑫达公司打工。从她的嘴里得知,她在鑫达公司工作将近二十年,中国的山山水水、名山大川都走到了,看遍了。这还不算,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也去了个遍。在涿州一提起鑫达公司,那是卖酒大亨,谈起总经理郭金阁,不夸张的说,在涿州销酒行业里,谁也卖不过她。新冠病毒肆虐两年,大家都叫苦不迭,鑫达的买卖还依然不错。这是为什么?俩字:“情感!”
我认识天保集团董事长李保田二十多年,和他们员工一样,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了李保田对待员工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员工家里有事,公司全权帮助办理,一点不含糊。在公司员工每年要涨三次工资;“五一”国内游,年底出国游雷打不动。就连我这个天保的编外员工,也跟着他们国内国外去了一溜够。天保为什么这些年发展如此之快,其中的诀窍我也悟出来了,俩字:“情感!”
我当记者40年,采访最多的是学校,认识最多的是校长。我通过到学校的无数次采访知道,当老师不容易;我更知道当校长比老师更辛苦。在这诸多不容易当中,为什么有的老师成绩卓著,有的校长脱颖而出呢?这个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涿州实验中学校长王国辉我们认识二十多年了。我与王国辉见面一百次挡不住。每次见到我首先他是面带微笑。我总认为他见到我笑是因为我是记者,他要用我为学校鼓与呼。可是,我亲眼所见,他不光见我笑,见到老师、见到家长、见到学生,都笑。这些年我从来没见到王国辉发过脾气。这是我对王国辉的感受和印象。我要到全市各个地方采访,每当提起王国辉,没有一个人不点赞的。2021年九、十月份,保定在网上评选最美校长让大家投票,我往朋友圈一发,大家的回复是:票投了,王国辉这个校长就是最美校长,我们为涿州有这样一位好校长骄傲、自豪,为他投上一票是自愿的。为什么王国辉在老百姓当中口碑如此之好,我总结了还是俩字:“情感!”
在涿州市企业家当中,用“情感”管理企业的老板,要让我举出实例说明还得写上十万八万字。要是讲他们善待员工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清道不完。40年我采访单位、个人记不清有多少。但是,让我心服口服的当属王惠贤;让我最受感动的还是王惠贤。我40年当新闻记者,写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最走心的当属王惠贤的这篇文章。
有人一定会不解地问:“王惠贤给了你多少银两值得你费那么大劲,为其树碑立传呢?”
我的回答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回来。”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就认识一个字“钱”吗?涿州中学90年校庆,我帮助张罗了一年多,一分钱没拿过。校庆那天,我赞助了一千多条红围巾;我们家楼道过去跟其它楼道一样,脏乱差。我自掏腰包几万元铺地砖、安不锈钢扶手、找广告公司做楼道文化;小区没有健身器材,我花了大几千元买来了秋千、石头桌子、摇摇椅,供大家伙玩。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情怀?不言而喻。
其实有很多人没有悟出这个道理:钱是有形的,是物质丰富的象征,它可以用数字来计算。而大家更要知道,有很多无形的东西比钱更重要。王惠贤的情感,郭金阁的情感,李保田的情感,王国辉的情感,他们那种为人处事的风格,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无价之宝。
还会有人说:“你写王惠贤都用了一万多字了,已经不少了,又用好几千字说东扯西瞎啰嗦、瞎白虎,是不是多此一举,无病呻吟?”甭管你如何理解,我要表达的绝不会在肚子里憋着,我想说的绝对要像竹筒倒豆子——一个不剩。
三千多字的感悟文章用“情感”凝心聚力——妙哉!不知说透了没说透,也不知您从中悟到了点什么?反正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几年我做的事,我写的文章,都是带着“情感”去做去说。最后一句话:沿着王惠贤的“情感之路”一直往前走,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更会天堑变通途!
并非赘述
人老了就是爱忘事。写完了用“情感”凝心聚力——妙哉!的感悟文章以后,也写了结尾。可又转念一想,还是忘了点事。十二月初,我给王惠贤的报告文学写完以后,第一时间把初稿发给了黄建平老师,让她给修改;第二时间发给了涿州中学的优秀语文老师姜水,让他给修改;第三时间发给了涿州市不知名的、在网上出了大名的网络作家、我的同事杨俊英,让她给修改;第四时间发给了涿州中学正高职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老师陈亚春,让她给修改。可以说,最终的一万二千多字的定稿,还是采用亚春的修改意见了。
说真心话,这四个老师在我的文章成为现在这个版本,由一万四千多字压缩精炼到一万二千多字,他们四个人功不可没。在此,我感谢姜水老师,感谢黄建平老师,感谢陈亚春老师,感谢我的同事、作家杨俊英。我的文章初稿第一时间发给了书堂兄、会军兄、长青领导弟弟。他们第一时间读了,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写了读后感,对我的报告文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他们三个人我也要客气客气,也要道一声谢谢你们。
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尽管是经过这么多人的修改,这篇报告文学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还会有的字、词用的不够准确,希望大家横挑鼻子竖挑眼,多多提出宝贵意见。文章不惜千遍改吗!
文章修改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干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记得非常牢。最后感谢我的读者,我这么长的文章都能耐着性子读下去,给我的面子真不小。写文章是我人生的一大嗜好,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写下去,还要把我身边的人和事只要有新闻价值,就不怕劳神费力,就毫无代价的去奋笔疾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我等当自强,大家共勉之。
作者简介:张三清、男、1956年出生,双塔办事处东关村人。河北涿州中学1974届高中毕业。曾当过农民、会计、电焊工、钣金工、民办教师、专案组长、市场协理员、公社广播员、县广播站编播组长;《涿州电视台》新闻部主任、专题部主任,国家公务员副科级待遇,2017年退休。现任涿州市30个单位宣传大使,《涿州百科》总编辑;《保定日报》特约通讯员、《中国唐尧网》通讯员;涿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涿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涿州市东关新村临时党支部书记,涿州市老干部局关工委负责人,涿州忠义文化协会副会长。2009年出版个人专著《张三清新闻作品选》20万字;2020年出版个人专著《难忘流逝的岁月》30万字。
编辑:姜水黄建平
实习编辑:周子晴
总编辑:张三清
副总编辑:丽娟建平俊成炳涛秀菊
董事长:付璐
2022年1月8日(4478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