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恭亲王那么优秀,道光为什么不选他做继承人?
清代道光年间,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流民蓄势待发,道光皇帝操劳一生,却未能完成中兴大清的事业,他只能将这千钧重担交给后继之君了。
恭亲王奕忻(恭亲王府)
正因如此,道光帝选择储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道光帝的儿子们中,皇六子奕訢年少有为,才华过人,本是处理这等纷繁复杂局面的个中能手。
可道光帝却没有把皇位传给奕訢,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满清的立储制度说起了。
清代立储可以立长、立嫡、立贤,奕訢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只符合立贤这一个条件,但在道光的儿子们中,却有另一位同样优秀的皇子更加符合清代立储的要求。
这位皇子就是皇四子奕詝,他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同时,在奕詝出生的时候,道光帝的前三个儿子恰好都因为各种原因接连去世,因此奕詝成了道光帝的嫡长子。
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在道光帝这里也十分灵验,当年痛失三子的道光帝极度渴望再有一个儿子。
或许是道光帝的诚意感动了上天,皇后和另一位妃子竟同时有了身孕,按受孕时间来看,本应该那位妃子先分娩,可偏偏皇后的运气非常好,奕詝居然早产了。
奕詝的到来带给了道光帝无限的欣喜,因而道光帝对奕詝也比对其他皇子多了一重喜爱。小奕詝就这么凭借嫡长子加圣宠成为了奕訢强有力的竞争者。
奕詝的条件虽然很优秀,但奕訢也不差。
论出身,奕詝是皇后嫡子,可奕訢的生母也是静贵妃啊,若不是道光帝接连死了几个皇后不愿再立后,静贵妃妥妥的正位中宫,但即便现在这样,静贵妃也是位同副后的后宫实际掌权人。
论学识,史书上说奕詝“长且贤”,就是说奕詝老成持重,为人贤明,这样看来学习成绩应该还不错。但奕訢的学识那可是华丽丽的学霸级别,不仅成绩好,而且还文武兼备,样样都优秀,还有本诗文集《乐道堂诗钞》。
此外,奕訢的武功也是运动员级别的高手,道光帝还因为他武功出众专门送了一口宝刀给他,而奕詝却因为腿有残疾根本就没法动武。
论治国,奕訢的才华更是没得说,这从他日后在洋务运动中的作为就可知一二。
既然这样,道光帝为什么不选择奕訢做储君呢,这是因为奕詝却有个道光非常喜爱的优点——仁爱孝顺。
说起奕詝仁爱孝顺,还有件小事。
有一次,道光帝带着皇子们一起去南苑打猎,皇六子奕訢刀马娴熟,箭无虚发,不一会就大有收获,而皇四子奕詝却是佛系打猎,不去射杀那些幼小的猎物。同时,如果他发现猎物逃跑,也并不奋力追赶。
狩猎结束后,诸皇子向道光展示战利品。奕訢面前的猎物多得如同小山一般,而奕詝的战绩却差了奕訢一大截。
道光帝看到如此大的比分差,忍不住问奕詝怎么回事,奕詝不慌不忙地说:“皇阿玛,现在是春天动物繁衍的季节,我不忍心伤害这些动物,以致破坏自然界万物生产的规律”。
一句话说得情理兼备,道光帝觉得这个儿子又有爱心又仁孝,欣慰地夸奕詝说:“此真帝者之言”。
南苑狩猎让道光对奕詝的好感度大增,但道光是个优柔寡断的皇帝,再加上奕詝本身有残疾,不符合帝王的形象标准,这让道光依旧对立储之事犹豫不决。
于是,道光决定对两位皇子再进行一次考核,这次考核的内容是治国理政的才华。
两位皇子都知道这次考核的意义重大,于是事先都向自己的老师请教应该怎样奏对。
奕訢的师傅根据奕訢能文能武才华出众的特点,告诉奕訢说到时候不管道光问什么,你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奕詝的师傅知道奕詝的能力不如奕訢,于是根据奕詝的特点告诉他说:“您若是与六爷比拼才能太吃亏,想要取胜只能往孝道上下功夫。皇上找你们去,一般开场白一定会说诸如朕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类话,您听见这话后一直哭就可以了”。
两位皇子各自讨得妙计后,一起来到道光跟前。
道光果然如奕詝师傅预料的那样,先说了一段朕年老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的话,然后话锋一转,让两位皇子各自谈谈治国之策。
道光的话音未落,一旁的奕詝已经哭得喘不上气来,奕訢本已侃侃而谈治国之策,但奕詝实在哭得太伤心,直哭得奕訢说不下去了。
道光帝看到奕詝这样,不禁为他的“孺慕之诚”感动不已,下定决心要把皇位传给仁孝的皇四子。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在道光的传位遗诏上,清楚的写明立奕詝为皇太子,继承大位。或许是道光觉得这样安排委屈了奕訢。
因此这份遗诏上同时写着立奕訢为亲王,道光的遗诏成为清代唯一一份同时写有两位皇子姓名的遗诏。
道光去世后,奕詝登基,年号咸丰。奕詝遵从道光遗愿,封奕訢为恭亲王。随着咸丰的胜出,道光立储总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资料:《清史稿》、《大清帝王——道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