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什么时候的政策)

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什么时候的政策)

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什么时候的政策)2023考研1000题“帽子”考点汇总(马原部分)注1:下面的蓝色字体是“帽子”。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什么时候的政策)注2:更多“帽子”详见后续推文。/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法两国的空

2023考研1000题“帽子”考点汇总(马原部分)

注1:下面的蓝色字体是“帽子”。

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什么时候的政策)

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什么时候的政策)

注2:更多“帽子”详见后续推文。

/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著作是《神圣家族》。

/6.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

/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9.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本源问题。

/10.物质是世界统一的基础。

/11.意识根源于物质。

/1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13.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

/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或)存在方式。

/1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7.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18.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公众号:考研军火库)。

/19.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0.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1.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23.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24.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25.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

/26.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27.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28.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29.辩证的同一是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30.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31.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32.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是把握事物的度。

/33.否定实质是“扬弃”。

/3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5.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显著特征)。

/3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3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8.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39.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0.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4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42.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3.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的基础。

/44.实践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45.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公众号:考研军火库)。

/46.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是摹写性(=反映性)和创造性。

/47.人工智能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

/48.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49.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50.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是直接性。

/51.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52.列宁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

/53.认识的真理性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5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55.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是由客体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等决定。

/56.价值直接与主体相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心。

/57.价值的基本特性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社会历史性。

/58.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

/59.人口因素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60.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61.社会意识变化和发展的根源总是深藏于经济事实当中。

/6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公众号:考研军火库)。

/6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4.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是生产方式。

/65.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66.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67.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8.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69.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70.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物质标志)。

/71.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72.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73.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74.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75.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76.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

/77.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78.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79.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公众号:考研军火库)。

/80.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81.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2.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

/83.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8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5.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它的根源是经济。

/86.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87.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88.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89.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商品的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90.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9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9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9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94.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95.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96.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97.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

/98.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公众号:考研军火库)。

/9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100.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101.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102.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103.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104.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105.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06.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107.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08.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10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1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111.经济危机在形式上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112.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113.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公众号:考研军火库),主要是政治统治的职能。

/114.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的。

/115.列宁指出,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116.获得垄断地位、垄断统治是获得垄断利润的条件。

/117.获得垄断价格是获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

/118.获得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的实质。

/1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120.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12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122.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乌托邦》。

/123.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124.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25.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26.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革命。

/127.第一国际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公众号:考研军火库)。

/12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特征和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129.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发展商品经济。

/130.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131.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132.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预见未来上的根本区别。

/133.各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134.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上一篇: 水火无情(水火无情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多生怪柏绝的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