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常峪庄,出过名人的村庄

常峪庄,出过名人的村庄

常峪庄,出过名人的村庄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常峪庄村

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常峪村据说因常姓较早在此定居而得名。据村民介绍,村庄北面的山叫做九顶莲花山,山前的村庄原来叫做九山。明末清初,常姓人迁此定居,因定居地临近一条很长的大峡谷,遂改村名常峪,也写作长峪。这条大峡谷经过多次填堵、拦截,目前已经看不到原来的样子。现在的村庄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先后获得了综合考核先进村庄一等奖,邹城市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村、邹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村、中共邹城先进基层党组织、邹城市级绿色社区、济宁市级文明村等荣誉。

姓常的著名人物_历史姓常的名人_常姓的历史名人

2021年,常峪村与附近的姜庄合并称常峪庄村。合并后全村人口1566人,有刘、张、杜、邓、徐、何、倪、姜、尚等十几个姓氏。

本村《倪氏族谱》序言有一句“明曰九山,清曰常峪”,应该说的就是村名的变迁了。历史上,本村长期缺水,村民需要早起摸黑抢水。据村民回忆,当年挑水的扁担前面担着水桶,后面担着井绳,井绳比一桶水还要重,可见井的深度和井绳的长度了。现在的常峪庄人已经喝上了纯净水用上了太阳能路灯,那些摸黑抢水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姓常的名人_常姓的历史名人_姓常的著名人物

一位朋友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候,见到了一本《种蕉山房诗文集》,作者为刘景隆,长峪村人,1917年生。刘景隆先生名景隆,字茂庭,号亦农,工诗文,擅联对。《种蕉山房诗文集》这本书虽然不算大部头著作,但却有三位邹城文化名人参与,编委有张延龄先生,封面题字是李华亭先生,封面设计是孙永康先生。村民介绍说刘景隆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做私塾先生,教出了多位邹城知名人士,刘景隆本人也可以说是邹城名人了。其后人迁居高庄、西深井、前营、涝摊等村庄。

常姓的历史名人_姓常的著名人物_历史姓常的名人

常姓的历史名人_姓常的著名人物_历史姓常的名人

本村《刘氏族谱》载:“吾刘氏世居滕西王晁村,自明英祖于明朝末际兄弟二人以急人之难与人不平事,痛殴催科吏致死,逃之外乡,落籍于邹之长峪村。其弟则落籍于邹之巩庄。未数传复有巩庄迁居长峪高庄等村。”族谱中刘氏的迁徙脉络交代很清晰,村名写的是“长峪”。

村民介绍说,村里有常家林、马家林、郝家林、姚家林、赵家林和孟家林。目前,这些姓氏大多已迁出。在村庄北部一户村民的院墙外我们发现了一通墓碑,墓碑主人是孟子六十七代孙孟毓琛,其子孟传印和孟传玺,其孙孟继元,曾孙孟广至。立碑时间是民国十四年。

历史姓常的名人_常姓的历史名人_姓常的著名人物

本村邓姓由滕州大坞先迁古村,后迁常峪。解放前土地多,村民称其家为“邓员外”,曾建有邓家楼两座,目前仅存一座,保存完好。楼房的结构像瞭望哨,应该不是为居住而建,村民说是为看护邓家的土地建造的。本村何姓目前人口不多,但是围绕村庄却有四处何家老林,还有一处地名为“何家沟套”,可见何家曾经人口很多。本村倪姓明末清初由滕州“怡村”(村民说的这个读音,不知是哪个字)迁入,始迁祖可经,二世祖明隆,三世有兄弟三人,部分后人迁居东沃。本村杜姓明末清初自邹城东部的土旺村迁入,土旺村杜姓明初自济阳迁入。

常姓的历史名人_历史姓常的名人_姓常的著名人物

历史姓常的名人_姓常的著名人物_常姓的历史名人

徐玉生先生介绍说,本村徐姓自滕州小坞迁入,与附近的东井、姜庄、金斗、苗庄等村的徐姓是一家。小坞徐姓自鱼台徐楼一带迁入,徐姓祖坟座落在小坞村西坡。徐姓行辈是:其、蘭、承、守、光 、景、文、峄(一、大)、夫、殿、峰(元)、保、振、玉、香、义、志、忠、庆、泰、茂、德、广、继、安,目前能找到并有记载的就是这二十五世。

据村民回忆,常峪村原村址在西北方向的葫芦峪,位于金斗山东。村西南原来有奶奶庙,规模不大,还有一座关公庙。关公庙是一座完整的院落,南北方向有20多米长,一圈院墙。有大殿三间,东屋三间,西南角有钟楼,都是小瓦覆顶。院外大门西侧有四五通碑,有一通刻着“万古流芳”四个大字。院里也有碑,不记得有几通了。解放后,砸了神像和铁钟,大殿做了打面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拆除。

*** ****** ****** ****** ****** *** **

常姓的历史名人_姓常的著名人物_历史姓常的名人

作者简介:

付岩芹,邹城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宁市首届文化之星,济宁市圣地名师。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邹城地方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多年来,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组织人事报》《语言文字报》《中华魂》《山东文学》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2010年出版散文集《芹献》,2018年出版儒学专著《孟子政德思想研究》。

上一篇: 太极拳发源地 中国温县陈家沟 陈氏家族陈庚支系家谱(挂谱)制作成功
下一篇: 2017年度济源市常姓委员会助学金发放在常氏祠堂举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