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大名历史人物(十)

大名历史人物(十)

大名历史人物(十)运河古都 ,历史名城,修志问道,以启未来 。我们以彰显名城风采为己任,望各界人士踊跃参与,不吝赐教。

运河古都 历史名城

大名县历史人物_大名县的历史名人_大名县著名人物

大名县历史人物_大名县著名人物_大名县的历史名人

卢云发(1921.10——1987.9),临西县尖庄乡卢庄村人。1953年3月,调大名县工作,先后任公安局长、副县长等职。他幼年务农,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

卢云发参加工作之后,担任卫东县公安科战士、县政府通讯员,临清县公安局干事、副股长等职,是一个从基层逐步提拔起来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因此,他作风泼辣,勇挑重担,大胆负责。在他任公安局长期间,遇有重大案件,身先士卒,亲自动手,参予侦破;在处理案犯时,务求件件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担任副县长之后,遇有艰难任务时,他亲临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1963年8月,大名遭受300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卢云发负责领导卫河防汛工作。他想到卫河堤防的安全不仅关乎大名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乎到津浦路和天津市的安全,责任重大。因此,他接受这个任务后,连夜冒雨赶赴阵地。从洪水暴涨,到抗洪胜利20多天的时间里,他不管倾盆大雨,不论黑夜白天,一直和民工战斗在一起,哪里出现险情,他就到哪里指挥,向沿岸上堤的三万名民工发出“水涨堤高,人在堤在”的号召,并在24小时内将长达85华里的堤防加高一米。8月7日龙王庙桥南,出现长达800米险工堤段内5个砖石大堤坍塌在水里,老堤冲刷完了,新堤筑起来。在行将决口,使土困难的紧急关头,卢云发拜访群众,征得群众同意后,当机立断,推倒81间房屋,(后均由政府给予赔偿)用房土筑起新堤,用旧房木料打起新坝,战胜了险堤,保证了大堤安全。

卢云发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他热爱知识分子,热爱有文化的青年干部。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倍加爱护,善於团结他们一道工作。“文革”期间“造反派”说他“专爱给牛鬼蛇神打交道”,诬蔑知识份子是“牛鬼蛇神”,他拒不承认地说:“知识分子是革命的财富,团结他们一道工作是党的政策”。“文革”后期,他曾担任过一段卫生局长。一个著名老中医冯国书先生,因出身地主,被迫害而死。卢云发对此十分惋惜,他亲自主持,给冯先生平反,落实政策,受到知识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1960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期间,政府办公室一个干事,是个知识分子,政府重要文件及领导人讲话稿多出自他的手笔,工作十分繁重。家里孩子多,工资低,生活十分艰难。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亲手从粮食部门批给他80斤豆饼指标,使这个干部一家人度过了难关。县剧团的一个名演员,因待遇低,一度不安心工作,要求外调。他得知后,亲自做工作,帮助她解决困难,使她在大名安下心来,从事戏剧艺术工作。所以,许多知识分子把他当作“知心人”。

郭养之(1909——1987),大名县红庙乡郭庄村人。1930年在七师求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1987年12月23日病故。生前先后任大名县四区抗日救国会主任,元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长,中共元朝县委社会部长、宣传部长,元朝县、大名县县长等职。

郭养之长期在大名县从事革命工作,干部群众信任他,尊敬他,对他有深厚的感情。人们说起他来,无不亲切地说:“老养(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为咱大名人民翻身求解放,过上好日子,绞尽了脑汁,出够了力气!”早在七师求学期间,他就一面学习,一面从事革命活动,创办农民夜校,对贫苦农民进行革命教育,发展中共党员,建立郭庄、任庄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于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那时,他在元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担任教育科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全县建立8处抗日高级小学,领导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村刷标语,演街头剧,说快板,扭秧歌,宣传抗战到底,宣传抗日胜利消息。在抗日祝捷会议上,与军民联欢,组织学生到后方医院去实习服务,为伤员送水喂饭,端屎端尿搞卫生。那时,他常常和元城县抗日第一高级小学师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打游击活动在一起,教育学生树立革命人生观,坚持抗战到底,使这所学校成为了一支很有生气的宣传队和工作队。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参加了革命工作,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人材。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先后任元朝县、大名县县长。为医治战争创伤,使群众尽快的富裕起来,他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号召,领导群众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从1950年到1953年这3年时间里,郭养之在机关时,精心研究有关互助合作的方针和政策;下到农村去就搞调查研究,解决合作化工作中的问题;在会议上,三句话不离本行,滔滔不绝地讲组织起来实行互助合作的优越性。人们说他是:“互助合作化迷”。在大名县委(郭养之是主要成员之一)的积极领导下,大名县的互助合作化运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县之一。涌现了张希顺、裴星辰、贾建明、任成修、晋学贤等一批全国互助合作化模范。

作为一县之长,在重大工作中他牢牢掌握党的方针政策。1952年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大名县有一个当过日伪县长的李××,从这人的身份上讲,属于应该镇压处决的范围。但此人任伪县长期间没有重大劣迹,没有民愤。他根据党的“可杀可不杀的不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杀”的政策,主张不杀,提出尽量少杀人,并亲自向上级写出不杀此人的报告,上级在此报告上批示:“此主张是正确的”。

郭养之一生热爱马列著作。在抗日战争的游击环境里,他的文件包里经常装着《资本论》,转移到任何一个地方,夜间就借来油灯看书。在和平环境里,他不仅自己学习马列著作,而且经常给干部上马列主义课。他学识渊博,讲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干部队伍中有“马列主义活字典”之称。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教育青年干部把有关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到的理论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郭养之一生艰苦朴素。他从来不讲吃,不讲穿,冬季一件灰棉袄,一顶灰毡帽,夏天一身粗布衣,一双粗布鞋。“灰棉袄”几乎成了“老养的形象”。在担任县长期间,坚持自己动手搞工作总结和报告,一熬就是一个通宵,饿了让伙房拌一碗疙瘩汤,喝喝就行了。下农村去,到群众家吃派饭,他说:“这样才能知道群众的疾苦,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在要求什么,做领导工作才有资本。”

郭养之具有坚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1953年4月,在所谓“大名事件”中,他受到错误处分,家属子女受株连,“文革”中受到迫害,但他从不讲怪话,他背着沉重的“处分”这个包袱到秦皇岛搞“四清”,立场坚定,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工作者”。他坚信党的正确,从不动摇。他的历史错案在1986年6月,组织上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待遇。同年离休,享受厅局级待遇。

不吝赐教

望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我们以彰显名城风采为己任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方志大名

大名方志【第24期】

邮箱:dmdfzbgs@163.com

电话:0310---6581236

地址:河北省大名县人民政府院内(大名府路313号)县地方志办公室

上一篇: 杨培明:用宣传画打量历史
下一篇: 叶公好龙: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