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1、 源于西周,以谥号为姓。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 2、 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3、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4、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追改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郡望堂号:【郡望】南阳郡:秦代置,相当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范阳郡:三国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将涿郡改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堂号】"半树堂":宋朝厉元吉,号"半树",做乌程尉,后回家隐居。元朝访问宋朝旧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头才回家,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历史名人:厉仲方:字约甫,原名仲祥,宋朝时东阳(现磐安)人,师事叶适,素留意于事功之学。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他任领卫官,出知安丰军,进召授左领卫中郎将,镇守建康,并在安丰种桑垦地,军实甚众。
他又发明了一种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很适合实战,后来被部队使用,大败金兵。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清朝时钱塘人。康熙举人,乾隆初召试鸿博,不遇,遂潜心看书著书。所见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诗话说部山经地志,著有《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辽史拾遗》、《东城杂记》、《湖船录》等,皆博洽详瞻,诗幽新隽妙,自成一家。词亦冷峭独绝,有《樊榭山房文集》。补1:厉氏之先,系出姜姓。相传姜尚助武王克商,封于齐。传六世厉公即住,子孙遂以所谥之"厉"为氏。永康厉氏,郡望南阳。可分郭段厉氏和道坦厉氏2支。郭段厉氏据《郭段厉氏宗谱》,始祖厉子安约在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从东阳绍塔厉迁此。郭段厉属芝英镇。据《永康县地名志》载:"原名麻塘头,村民姓郭,后来郭姓他迁,厉姓迁入,改称郭断厉(取郭断厉接之意),后演为郭段厉"。据光绪《永康县志》载:"郭段厉宗祠,祀子安。"迄至1993年末全村有382人。道坦厉氏据《坦川厉氏宗谱》,又说南宋宝?年间兴行1003厉觉,字苍峰,由吴宁迁居五云代石访溪,至厉仁永,约在元延?年间(1314~1320)从五云代石访溪迁此。道坦属舟山镇。始祖为厉仁永,约于元延?年间从缙云迁此。
1993年末全村人口798人。海曲厉氏,在今山东日照一带约有人口几十万,海曲厉始祖厉胜、远祖应该是从北宋年间迁移到南方后有在明洪武年间迁移到山东的堂号应该是《孝和堂》,族谱《海曲厉氏族谱》。1、厉娜:从浙江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厉娜在北京电影学院学过一段时间的表演,其间曾担任过多个品牌的广告模特和形象代言人。2006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长沙赛区50进20比赛中,一曲《消失》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成为2006年最具人气选秀新星之一。2、厉玲:1984年获杭州大学遗传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2月,历任杭州市工业经营公司办公室主任、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办公室主任、杭州大厦公关部经理,1993年3月至1999年9月任杭州大厦副总经理兼购物中心总经理。1999年9月至2004年9月,任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简介: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ZheJiang Intime Department StoreCo.,Ltd.)是由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民营百货企业,位于杭州市的黄金地段--武林广场南侧。商场于1998年11月16日开业,建筑面积达45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百货、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百货商场。
2003年,公司实现销售13亿元,利润8700万元,位居长三角百货店(单店)前列。职业经历:1993年3月1日,厉玲出任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的总经理,当时,购物中心排名杭州十大商场第九位。上任伊始,厉玲提出了服务"中高档"顾客定位思想,销售额直线攀升。1998年,杭州大厦率杭州商界兼并之先,成功收购新天龙商厦,使营业面积大大增加。一年之后,厉玲跳槽到银泰前,购物中心销售额已经跃居杭州大型商场首位,利润挤进"三甲"之列。1999年9月27日到2004年11月1日,厉玲在浙江最大民营零售企业的一把手岗位上度过了五年。身为中国银泰百货集团副总裁、浙江银泰百货总经理,浙江银泰从厉玲进入的第一年1000多万元的利润,做到了现在的年利润1亿多,创造了商业界的奇迹……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她无疑登上了浙江职场、商界的顶端。3、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市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许。文才子厉济侍御史,孙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乾耀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孙厉元太和二年(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
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厉休,后唐同光元年(923)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嘉定元年(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淳祐十年(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蠲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厉文翁登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40年,宋史有载。4、厉氏四杰,就是曾在康乾盛世期间,先后供职于翰林院的静海县北五里村的励杜讷、励廷仪、励宗万、励守谦祖孙四人。厉氏四代皆通书画,书以厉杜讷为精,画以厉宗万为佳。厉杜讷,本姓厉名讷,祖籍浙江绍兴。
15岁时父母俱殁,在京以卖字为生,被时任京官的静海人杜依中收养,过继给其弟为子,遂依杜姓,名杜讷,入静海籍。康熙年间曾历任翰林院编修、通政司右参议、左副督御史、刑部右侍郎等,康熙帝对他的学问、品行、做事深加赏识,还特赐一“力”字附于“厉”右而成励姓,名励杜讷,是为励姓之始,并在整个清朝时期凡写自家姓氏时都把右边的“力”字用朱砂写成红色,以示御赐。他为康熙讲学30年,“深受上知”,并协助康熙完成《御批通鉴纲目》59卷、《御选古文渊鉴》64卷,自撰诗文集《乔松堂集》3卷。励廷仪,励杜讷独子,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他入值南书房,为康熙、雍正讲学20余年,在其他方面建树也很多,如奏请加强盘查各地仓储,到年终册报;奏请考察学校优劣、禁贩私盐、禁赌博等,“皆关民生大计,进奏悉见施行。”励宗万,励廷仪长子,曾任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光禄寺卿等职。先后为雍正、乾隆讲学30余年,参加编辑《子史精华》160卷,《秘殿珠林》24卷,对研究古代书画、目录学和宗教文化很有价值,还参加了殿版《汉书》的考证工作。励守谦,励宗万长子,乾隆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司经局洗马。参加编辑《四库全书》,是39名《永乐大典》纂修分校官之一。
励氏四代先后为康熙、雍正、乾隆讲学80多年,“扬历清要,在官皆有名绩,海内荣之。”还为编辑《四库全书》进献藏书174种,不乏珍本、善本,甚至还有海内孤本。所献书籍被录入《四库全书》的有30种,共采用80多种。……行辈:江苏仪征厉氏字辈:景文士锦廷,兆朝昌洁官,青存鼎以德,延宗传家猷。山东日照厉氏字辈:正排字:保复建彦,承宗茂善,存公怀秀,嘉贞乃传。副排字:端明宣进,希策启信,聿敷衍庆,续择膺慎。浙江乐清厉氏字辈:连清景洪奇,嘉星如日月。河南南阳厉氏字辈:永文成炳,志相三星,忠义观敬。湖北孝昌厉氏字辈:大学明德,圣泽天长。河南信阳厉氏字辈:金有富国心,明全启自成(泽洪万代全)。厉氏族谱系海曲厉氏之族谱:创修: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十月六日),五世祖别驾公汝行祖创修至今已近460年.二修:1589年(万历十七年)六世祖愿(高士公)三修:1667年(康熙六年)八世祖睿四修: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八世祖睿,九世祖正谊 五修:1524--1527(雍正二年-五年)九世祖敬祖并创写凡例. 六修:1858年(咸丰八年)十四世祖焉七修: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焉、炘、焜、捷庵、麟阁、虞廷、德臣、松龄、纯一、金锜、相臣、校方、鹤嘌、世震、书田、殿甲、殿佐、佃魁、效颜。
八修:1937年(民国26年)和恂、守道、纯一、培铸、金槛、宝禄、复震、建昆。九修: 1962年守田、守来、敬贤、饨昉、宝占、宝琛、宝佐、宝沧、宝湘、复荣、复平、彦文、承华。 十修:2006年--2007年守慈、敬友、富龄、宝占、宝悦、宝盟、复迁、复诗、复兰、复军、建宏、建进、建山、彦春、凯昭一族人星居各处相见多不认识行辈自难寻问兹合族共议自十六世始没一世排一字曰;宝 复 建 彦 , 承 宗 茂 善 , 存 公 怀秀, 嘉 贞 乃传,庶几行辈犁然后有他徙者亦易查入一辈字最为善法但各支有重复之嫌兹更排十六字以副之曰: 端 明宣 进 , 希策 启 信 , 聿 敷衍 庆 , 续 择应慎,前排字重复者以便更代
二
厉姓 - 姓氏源流厉(Lì 厉)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源于西周,以谥号为氏。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
《厉姓渊源》
2、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
3、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
4、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诏令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
厉姓 - 得姓始祖
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世代相传。汉代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而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的所在地在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人民以国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厉氏的发源之地,正是在厉乡。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
厉姓 - 迁徙分布
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记载,周代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
厉姓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12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的厉公秉政于前824—前816年。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齐厉公被尊为厉姓始祖。“威弭郡盗,名重文坛。”厉氏中曾有唐代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清代的厉鸮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20余年的先贤。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河北省临漳西南)太守义阳侯厉温,温公的儿子名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温公的孙子有次宗和次元两个,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至宋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为丹阳厉姓始祖。厉氏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后于明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年间,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姓始迁之祖。国华的曾孙有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辟为4个分支。至清道光十七年(1827年),共历16世(余略)。
厉姓 - 历史名人
厉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代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代诗人厉玄(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代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
厉鹗:字太鸿(1692-1752),又曾字雄飞,号樊榭,又自号花隐。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原籍慈溪。幼孤贫,至寄居沙门。性颖悟,初学为诗,便惊长老。稍长,于书无所不窥。康熙庚子举于乡,需次县令将入都,道天津,留滞查氏水西庄数月,竟不谒选而归。乾隆初,举博学鸿词报罢,闻扬州马氏藏书最富,因客之,尽探其秘牒,往来大江南北,主盟坛坫者凡数十年。尝病《辽史》太简,阅四百余年无有为之增益者,乃仿裴世期注《三国志》列,而不就书作注,位摘史文为纲,历引郡书于下,间作案语以断之,成《辽史拾遗》十卷。于辽一代二百年事凡有可考见者,粲然具备。盖亦正史外所不可少之书。又仿计敏夫《唐诗纪事》例,成《宋诗纪事》一百卷。并号赅博。才清逸,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余有《秋林琴雅》六卷,《南宋院思录》八卷,《东城杂记》二卷,《增修云林寺志》八卷,《湖船录》一卷,均梓行。
厉志:字骇谷(1804-1861),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捉管疾扫,全以神行,故无不妙。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厉骇谷先生,实则籍居现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著有《白华山人诗抄》。
厉仲芳:宋朝将官,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
厉以宁,1930年11月22日生,江苏省仪征市人,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
厉姓 - 郡望堂号
1、郡望
范阳郡:三国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将涿郡改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南阳郡:秦代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 会的面貌。
2、堂号
半树堂:宋朝厉元吉,号“半树”,做乌程尉,后回家隐居。元朝访问宋朝旧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头才回家,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
此外,厉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佛子堂”、“南阳堂”等。
【厉姓宗祠通用对联】
〖厉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西周;
望出南阳。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厉姓的源流和郡望。(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威弭郡盗;
名重文坛。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东阳人厉文才,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省钱塘人,康熙年间举人,能诗善词,为浙西词派的重要作家,主大江南北文坛二十余年。著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等。
勋铭带砺;
绩茂循良。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宋东阳人厉汪,字万顷,隆兴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县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
〖厉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相见亦无事;
不来忽忆君。
——清·厉鹗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厉鹗赠友人联。厉鹗,字太鸿,钱塘人,有《宋诗纪事》。
拂竹鸾惊侣;
经松鹤对群。
——唐·厉玄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厉玄《猴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句联。厉玄,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侍御史。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在旧时封建社会宗族认为: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下贱,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下贱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等等。
〖厉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指画巨松称冠;
武学诸子第一。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厉志,字骇谷,定海人。工诗善画。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见者惊为奇迹。下联典指宋代举人厉仲方,东阳人,以武学诸生举第一名,有将才。曾造战车九车弩,后人用以败金兵。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
〖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二百载青毡,蝉联八世;
两三间白屋,鹤隐千秋。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省扬州市厉氏宗祠联。全联典指该族的悠久历史。“青毡”,代称士人故家旧物。语出《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夜里在斋中睡觉,有几个小偷进到屋里偷东西。王献之不慌不忙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的旧物,把它放下吧!”群偷惊走。“白屋”,指用茅草盖的房子,也指穷士的住宅。
山水怡情,容州动故乡之恋;
廉明作宰,青田兴去后之怀。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代官吏厉文才,东阳人。贞观初为道州刺史,时贼寇猖狂,文才临郡期月,群盗悉平,甚著威爱,后改容州刺史。下联典指明代青田知县厉升,字文振,无锡人。公廉爱民,致仕归,民立祠祀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