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蓝姓渊源名人

蓝姓渊源名人

蓝姓渊源名人蓝姓是如何起源的,以及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名人,这里有详尽描述,同时列出了蓝姓下的高分名字,与蓝姓历史名人对比,在选取蓝姓的优质名字时以供参考。

名人综述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蓝姓历代名人3 4名,占总名人数的0.0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九十一位;蓝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蓝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5%,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二位;蓝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五位。

先秦秦汉

蓝亹,春秋楚国人,官昭王大夫。

蓝诸君,战国时中山国相。

隋唐五代

蓝采和,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又说在青海出生,青海湖、昆仑山一带,诺木洪的黑风口是他的诞生地),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

蓝继宗(959年—1036年),字承祖,广东南海人。原为南汉皇帝刘鋹宫中的小宦官,12岁时随刘鋹降北宋,进入北宋皇宫任职。

宋元

蓝奎,广东省潮州程乡人,宋代著名学者,赴京会试,中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他过目成诵,尝奉诏校文福州,文章气节,朝野钦崇。晚年家居讲学,学者称之“蓝夫子”。

蓝智,蓝仁的弟弟,元末明初的诗人。元末与兄往武夷山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蓝子贞,号麟棷,生于元统甲戌年1334年,幼孤,鞠于祖母,洪武甲子朝1384年举明经,赴部考中第,特旨除都察院右副部御史,以病辞,左迁漳州府推官,次年征回,升左部都御史。

明清

蓝玉,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妻弟,江西余干县族谱记载1341年生。一说是安徽定远人。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他率军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1393年被杀,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80多年后,明孝宗皇帝为蓝玉昭雪,并追封为“开国勋臣”,肯定了蓝玉的丰功伟绩。

蓝章,字文绣,山东即墨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任婺源县和潜山县县令,后擢升贵州道监察御史,又巡按山西,屡迁右佥都御史,因忤刘瑾下狱,谪抚州通判。

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明南京刑部右侍郎蓝章之长子。生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享年79岁。 嘉靖三年,蓝田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嘉靖四年(1525年),蓝田受命巡按陕西。陕西乃明朝边防重地,其父蓝章曾于正德五年(1510年)任陕西巡抚达4年之久。蓝章巡抚陕西时,因政绩卓异,后升迁南京刑部右侍郎。

蓝瑞,河南省邓州人,明代学者。正德年间进士,官终陕西汉中知府,后辞官归里,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

蓝济卿,字用楫,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十四年中乙未科三甲进士,年方弱冠,赐归里娶亲。初授官内阁中书,前往册封徽府。不久,选四川道监察御史。因忤逆权贵,谪宿州通判,改弋阳县知县。历升户部员外郎、郎中。官至梧州府知府,以终养归乡。

蓝廷瑞,四川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又名蓝五。正德四年冬与鄢本恕、廖惠率众起义,称顺天王,拥众十万,下置四十八总管,后转战川、陕、湖广三省。次年,明廷派刑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洪钟进行镇压,他率众由陕西汉中入大巴山,正德六年,兵败,与鄢本恕等以假降寻求缓机,在四川东乡附近遇伏牺牲。

蓝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后漫游南北,风格变为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浙派殿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其孙蓝深、蓝涛俱为名画家,得其祖传而善画山水。

蓝正春,福建省上杭庐丰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待父母极孝,待老母93岁辞世,方出任安仁县令,在任有惠政,深得民心,告老回乡后,日以著述自娱,所著书目有《四书一得录》等,而今在城区大众巷内还有“进士牌坊”以示纪念,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

蓝理(1648—1719),清朝康熙年间的名将。表字义甫,号义山,福建漳州漳甫县赤岭人,自幼习武,精通各种兵器。历任 天津镇总兵、福建陆路提督 ,人称“破肚总兵”“菩萨将军” 。

蓝廷珍(1663—1729),清代福建水师提督。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福建漳浦县赤岭人。清代知名学者和经世之材。漳浦蓝氏家族先后出现了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蓝日宠、蓝瑶、蓝瑗等数十名以赫赫武功而身居要职的军事将领,其中蓝廷珍、蓝理、蓝元枚官居一品。蓝理、蓝廷珍和蓝鼎元,史称“蓝氏三杰”。

蓝元枚(1736—1787),字简侯,福建漳浦人,蓝廷珍孙。父蓝日宠,官福建铜山营水师参将。元枚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乾隆三十一年,命发广东,以外海水师参将用,补海门营参将,累迁总兵。乾隆四十九年,授江南提督。

蓝钦奎(1707—1785),梅城蓝屋巷人(西门蓝氏八世祖)。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上京中试第286名进士,殿试第三甲第三名。

近代以来

蓝建枢,字季北(季伯),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曾任北洋政府海军左司令。

蓝成春,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乙卯五年,授殿左十五检点。丙辰六年,升春官又副丞相,镇守合肥三河要塞。后隶英王陈玉成部下。 1861年冬,封祜王。1864年11月,在霍山黑石渡与僧格林沁部决战,溃败,被叛徒甘怀德缚送清营,牺牲。

蓝天蔚(1878—1921) ,民国军事将领, 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汉人。早年加入张之洞的新军,1902年,经张之洞推荐,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与同时期留学的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

蓝侨(1911—1998),湖北省武穴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长征。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动员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蓝庭辉,(1913—1983),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人,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9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蓝荣玉,(1914—1980),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兼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补中央委员等职。

蓝文兆(1919—2001),福建省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防化学兵部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动员部部长,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蓝亦农(1919—2008),湖南省茶陵人。曾任冀察热辽军区团政治处主任,东北野战军团政委。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蓝锡芳(1914—1993),字百流。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龙岗村人。国民革命军空军中将。民国二十一年考入航空部,毕业后担任飞行员。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武汉、重庆等地多次与日本侵华飞机交战,击落日机多架。一次空战中,他身负重伤后仍驾机返回基地,因功擢升为飞行中队长。赴台湾后,晋升为空军中将。1993年,病逝于台湾,终年79岁。

蓝鸿震,人称“蓝爷”,香港政府前官员,早年曾在政府官立学校任教员,当中在1960年代初曾在长沙湾元洲街九龙工业学校担任老师,后来转进政务官职系,官至民政事务局局长(1997—2000)。现任香港政协委员。

蓝洁瑛(1963年4月27日—2018年10月31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主持人,有“靓绝五台山”的美誉。

蓝心湄,1965年11月16日出生,台湾知名艺人。

蓝心妍,原名蓝燕,出生于上海市,后移居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模特。

蓝盈莹,1990年4月16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08级表演系本科班,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蓝正龙,1979年3月1日出生于台湾宜兰县,中国台湾男演员。

古籍记载

《姓觿·二十八覃》:"《姓源》:'楚公族。食采蓝邑,因氏。《左传》楚大夫蓝尹亹是也。'《战国策》注:'中山大夫蓝诸,其先食采蓝田,因氏。'《姓考》:'秦子向为蓝君,因氏。'《千家姓》:'汝南族。'"

研究考证

谭其骧先生的《近代湖南人中之蛮族血统》云:"蓝氏 清道光十七年,新宁徭蓝正樽为乱。今武冈徭中以蓝为大姓之一。二县虽有蓝氏,但犹未开化。其已开化者,其东零陵、祁阳、宜章有之,其西城步、绥宁、麻阳有之,其北新化、茶陵……有之,而以城步为著。明初功臣凉国公蓝玉,据《县志》实为邑之扶城峒人。其先昌见,为杨再思之部族,玉,昌见之十四世孙也。祖某徙濠州,遂为定远人。其后玉既族诛,有妾匿西平侯沐春家,遗腹生子昌建。蓝氏之居扶城者,惧祸皆改姓秦氏。至成化初禁锢已解,沐氏乃使昌建率其眷族归原籍扶城。于是城步始复有蓝氏,至今蓝秦二氏不通婚。"

姓氏字体

“蓝”与“兰”、“篮”姓:在民间俗写中习惯把蓝姓、兰姓、篮姓混同为一个姓,把蓝简写为“兰”,把蓝混同于“篮”,把“兰”字作为“蓝”字的简化字使用,形成惯用,多姓混同。事实上,古“兰姓”与“蓝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来源一是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郑国穆公名兰,支庶以王父名为氏,郑穆公姬兰是得姓始祖。二是春秋时,楚有大夫食采于兰(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五十里),其后以邑为氏。三是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故在分析研究姓氏渊源时应按蓝姓写法,混同的兰、篮姓及人数应归入蓝姓一个姓,在漳州,写成蓝姓的有32000多人,写成兰姓的有2000多人,写成篮姓的有30多人。

如今,有不少地方的人把蓝氏与兰氏混为一谈,即把蓝字作为兰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蓝氏与兰氏在姓氏演绎历史上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姓氏,蓝姓出自姜姓、嬴姓和部分少数民族,而兰姓则仅出自姬姓,因此,千万不可“蓝”、“兰”不分。

但是,在历史上因避祸而将姓氏改“蓝”为“兰”者,例如因明朝初期的“蓝狱之灾”事件而改蓝氏为兰氏的众多回族同胞,则又另当另例别论。

蓝采和的父亲为何被尊为蓝氏江南始祖

从蓝昌奇开始,历经黄帝有熊氏、少吴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浩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以及夏、商、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世代相传,谱中均有记载,其中大部分只有蓝氏人名和配偶姓氏以及生殁时间、安葬地址,个别的有担任官职的记载。传至一百零八世为蓝明德,他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六月初五日午时,原居汝宁府汝阳县(汉名汝南),至唐天授元年(690年)时任扬州节度使。当武后临朝改唐为周,任用酷吏、残害忠良时,他举家南迁,后人尊他为蓝氏江南始祖,他就是蓝采和的父亲。

蓝采和的身世如何

记者发现,《蓝氏族谱》有新旧两个版本。旧谱修订于1925年(民国十四年),据说此本为总谱,只有一本,封面呈黄色,磨损较为严重,内容部分是手抄的,部分是印刷的,纸张也已泛黄。新谱于1994年重新修订,共有4本。

新旧两个族谱中均有关于蓝采和身世的记录:蓝采和是蓝氏109世,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时出生于江南江宁府句容县,唐开元年(713年)中进士,授左阙谏议大夫,因与奸相杨国忠不和,即退隐终南山,修炼成大罗仙翁,位列八仙之一。

新旧族谱中还记载有后人对蓝采和的赞诗:“解印辞朝学炼丹,功成白日上青天,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活五云端。”同时族谱中还附有蓝采和的画像,并录有蓝采和的《踏踏歌》:“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还,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此外,更令人称奇的是,族谱中还对蓝采和的出生记载着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描写:蓝明德的妻子陈氏,久未怀孕,夫妻求祷于嵩岳神人,夜梦神人馈药一丸,吞后觉异香袭体,于是怀上了蓝采和。而蓝采和出生的时候亦“红光满室,异香不散”。退隐终南山修炼成仙后,“夏服絮,冬卧冰,醉则持三尺大拍板行歌。"

上一篇: 百家姓大全
下一篇: 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