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周逸群 - 简介

周逸群 - 简介

周逸群 - 简介周逸群的简历、简介,周逸群个人资料: 周逸群(18961931),字立凤,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赴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逸群 - 简介

周逸群,原籍湖北蒲圻,生于贵州铜仁。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周逸群在黄埔军校期间,任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参与组织和领导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任常务委员。周逸群参与组织和编辑《青年军人》、《中国军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等。

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从此与时任师长的贺龙并肩战斗,成为亲密战友。

1927年8月和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与贺龙往湘西开展工农武装斗争。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领导创建洪湖革命根据地,指挥洪湖红军战胜敌人多次“清剿”。

1930年7月任红二军团政委兼中共前委书记,是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者。

1931年5月,在岳阳贾家凉亭附近的战斗中牺牲。

周逸群 - 生平

周逸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字立凤,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赴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北伐战争时,率宣传队到贺龙部队,经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师长。

1928年1月,奉命与贺龙一起来湘鄂本西地区创建工农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红军第六军政治委员,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等职。领导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敌伏击,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三岁。

周逸群于1898年出生在铜仁,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博览群书,尤其喜爱中国历史,格外崇拜著名历史人物。他的作文《诸葛亮辅汉于蜀论》被评为全校优秀文章,刊于《南明杂志》。周逸群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

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经济学。不久,国内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以周逸群为首的留日学生纷纷组织起来,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声援国内反帝反封建斗争。他致力于马列主义的学习与研究,努力寻求一条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1924年初,周逸群回到上海与恽代英一起,以笔作武器,在上海《新建设》上发表《革命与统一》等文,歌颂党的统一战线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同年5月,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唤起青年向上,受到团中央的重视和肖楚女的推崇。是年10月,周逸群投笔从戎,进入文稿黄埔军校第二期,并受到孙中山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11月,周逸群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宣传委员,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次年初,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州正式成立,周逸群是该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9月党派他专门领导“青军会”,使“青军会”成为全国青年军人的革命中心。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周逸群受命在长沙组织北伐军在翼宣传队。8月,他率宣传队到常德贺龙部,担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

1927年贺龙部先后改编为独立15师和扩编为20军,周逸群继任师和军的政治部主任。在“八一”南昌起义中,周逸群参加了前委重要会议,坚决抵制张国焘的错误,支持前委举行南昌暴动的决定,他与刘伯承一起协助贺龙制定起义作战计划,亲临火线指挥战斗。南下途中,周逸群就任20军第三师师长,担负保卫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安全的重任。注重党务活动,介绍贺龙入党,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为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他与朱德等共同指挥会昌战役,他奉命留守潮州担任卫戍司令并组织指挥了潮州保卫战。

1928年1月,周逸群受党中央派遣,与贺龙等一起前往湘鄂边组织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并担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领导了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重新点燃了江汉平原的革命烈火。接着,在桑植发动了湘鄂边武装起义,打开了湘鄂西革命的大好局面。同年5月,周逸群转赴湖北沙市,重组遭敌破坏的中共鄂西特委,担任特委书记,领导广大群众在洪湖、白露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创建并领导了驰名中外的洪湖赤卫队。周逸群还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政委、鄂西联县政府主席。

1930年7月,红二军建立后,周逸群任军团政委和党的前委书记,从此,洪湖苏区与湘鄂边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9月,周逸群改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1年5月,周逸群在视察华容县的工作时,途经策阳县贾家凉亭,遭敌伏击,不幸壮烈牺牲。

周逸群 - 重要贡献

1919 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活动。192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10月在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宣传队到国民革命军贺龙部,先后任师、军政治部主任,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发展中共组织。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下后任起义军第20军第3师师长,率部参加瑞金、会昌等战斗。1928年1月,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参与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3 月上旬组织工农革命军,发动湘鄂边武装起义,占领桑植县城。后转往石首, 重建中共鄂西特委 ,任书记,统一鄂西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在洪湖、白露湖和华容东山一带开辟了若干小块游击根据地。

1929年春,把江陵、监利等县游击武装编成鄂西游击大队 ,后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兼总队长。领导鄂西地区军民,运用“敌来我飞,敌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 ” 等游击战术 ,挫败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的多次“清剿”.

1930 年2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兼政治委员,与军长邝继勋率部连克潜江、郝穴和调弦口等城镇,4月主持召开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创建洪湖苏区。同年7月,第六军与第四军组成第二军团,他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9月,调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

1930年9月,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在二军团主力南下、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组建江左、江右军和独立团,与段德昌指挥部队相继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革命根据地,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

周逸群 - 烈士故居

故居概貌

周逸群烈士故居在贵州省铜仁市共同路12号,原街名大公馆。

周逸群,字立凤,1898年7月23日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城关,周逸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

周逸群故居坐落在铜仁城区共同路18号,占地总面积为1160平方米,初建于清末。房屋皆木质结构,呈四合大院。1876年,周逸群的祖父周贵渠始建后楼两幢,左楼上下各三间,上三间为周逸群结婚时住房;右楼上三间为书房,楼下两间仓库,另一间为客室,面积46平方米。周逸群的父亲周自本建正房三间,面积为109平方米,正房前为石板铺墁院坝,两旁辟有花圃。后周逸群的亲属又建临街店铺三间,面积为246平方米。整个帮居院落错落有致,洁净清爽、古朴幽雅,周逸群的童年、青少年埋藏皆在这里度过。

故居保护

1982年2月2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明确规定周逸群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年,中共铜仁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组织人务搜集整理烈士生前革命活动资料,对故居进行维修,并在院内种植花草。

名人题字

1984年7月9日,徐向前元帅用正楷题写的“周逸群烈士故居”黑底金字匾额安放在临街的店屋上。进入烈士故居大门,过道上有一木质屏风,屏风上装裱着萧克将军1984年8月1日的题词:“发扬周逸群烈士的奋斗精神,开创梵净山老区的崭新面貌。”正房檐下悬挂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1984年8月1日楷书题写的“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室”红底白字的匾额。正房的中间设烈士半身塑像一尊。塑像后上方有众亲友赠送的木质巨匾,文曰:“克迪前光”。正房右间为第一展室:展出周逸群烈士的生平简介和各个时期的业绩,包括青少年时期,东渡日本,创办《贵州青年》,黄埔时期,北伐时期,南昌起义,开辟湘鄂西苏区。正房左间为第二展室,由两部分组成:洪湖赤子,人民的怀念。

1988年3月,铜仁市人民政府在市中心的河滨公园内建立了周逸群烈士塑像。塑像基座正前方刻有聂荣臻元帅于1987年9月5日题写的“周逸群烈士“5个大字。塑像旁树立镌刻着《周逸群塑像说明》的石碑。烈士塑像为半身汉白玉石塑像,高2米,灰绿岩基座高1.7米,由贵州省城市雕塑工作室设计。是年4月4日清明节,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周逸群烈士塑像落成典礼,从此以后瞻仰者络绎不绝。

周逸群 - 评价

周逸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

周逸群烈士的战友、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认为周逸群是湘鄂西“正确路线的代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克将军称周逸群为“革命的英雄,党的楷模”。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上一篇: 什么是架空小说?写历史小说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 孩子读历史人物故事没感觉,怎么破?用这三种方法,走进人物的内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