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韶阳,本名杨洋,90后文史与古典名著爱好者,现居广州。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结交更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乱炖三国水浒之——曹营二猛的水浒情缘
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营猛将,您首先会想到谁?是拔矢啖睛的夏侯惇,还是威震合肥的张辽?《三国演义》中曹操帐下猛将如云,这些猛将虽然在质量上略逊蜀汉五虎上将一筹,但在数量上却占了上风。其中最不容忽视、战斗力最强的两位,正是曹操身边的两任保镖队长——许褚与典韦。这两位人物的历史与文学形象又能与《水浒传》中的哪些好汉产生有趣的联系呢?笔者以史书及文学原著为本,与大家共同探寻曹营二猛的水浒情缘。
一.“虎痴”许褚与“恶来”典韦:
许褚与典韦在《三国演义》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绰号。许褚的绰号“虎痴”最早出现于小说第五十八回潼关大战。作者借韩遂之口说出许褚名号,提前为许褚造势[1]。而接下来的第五十九回便是许褚在小说中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惊心动魄、最脍炙人口的斗将桥段之一——许褚裸衣斗马超。小说家通过描写“裸衣”这一细节,让许褚勇猛无畏,舍命恶战的“虎痴”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借许褚的表现反衬出马超武艺之高强。
历史上马超与许褚虽有碰面,但两人并未动手;许褚“虎痴”的绰号倒是确有其事,而且这些事迹也同样出现于潼关大战之时[2]。小说家正是吸纳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虎痴”绰号,同时又发挥想象虚构出“许褚裸衣斗马超”的精彩情节,让文学的浪漫与历史的真实相辅相成,才能牢牢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小说中典韦出场时,因一手擎住在狂风摇摇欲坠的中军大纛(音“到”),展现出惊人的膂力,而被曹操惊呼为“古之恶来”[3]。典韦擎旗亦有历史原型,只是当时典韦还未跟随曹操,而是在张邈的司马赵宠手下当兵[4],可见小说家在这里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写法。曹操将典韦呼为“古之恶来”则于史无稽,应当是小说家的灵光乍现。
二.“没羽箭”许褚与“立地太岁”典韦:
说起“三国人物水浒绰号”这类游戏的开山鼻祖,一定要提到毛宗岗父子。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版《三国演义》就是去掉毛氏父子批注后的版本,简称“毛本”。
毛宗岗在小说第十回曹操称典韦为“古之恶来”一段后,发弹幕揶揄道:“恶来助纣,果然。”恶来是商纣王的大臣,以勇力闻名,所以才引来毛宗岗这样一句吐槽。
接下来的第十一回与第十二回分别描写了典韦濮阳飞戟以及许褚飞石击贼[5],毛宗岗在许褚飞石情节之后批注道:“典韦飞戟,许褚飞石,俱可称‘没羽箭’。”
典韦飞戟与许褚飞石的情节都来源于史书记载[6]。与《三国志》的描写相比,小说中典韦飞戟的情节并无太大改动,但许褚所用石块的大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史书中许褚用的是斗大的石块,而到了小说中却变成了石子。也许是小说家觉得斗大的石块过于夸张,所以在写作时进行了改动。
如果与《水浒》中的“没羽箭”张清做个对比,“没羽箭”这个绰号显然更适合许褚,毕竟文学作品中的张清与许褚用的都是石子。那么还有哪个绰号适合典韦呢?笔者认为“立地太岁”这个绰号是绝佳之选。
太岁是中国道教及民间的一种天文、宗教信仰。中国人对太岁常怀敬畏,认为太岁神是不可侵犯的,“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老话就有不自量力、不知死活之意。“立地太岁”阮小二在《水浒》中出场时,赞词写道:“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气力,眼睛射几万道寒光。人称立地太岁,果然混世魔王。”阮小二长得如此凶神恶煞,一看就不好惹,也让人不敢惹,所以得了个“立地太岁”的诨名。
典韦身上恰恰也有一种令人慑服的气质。史书与小说中都记述了典韦闹市杀人,无人敢近身阻拦的事迹[7]。而典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宛城大战,典韦拼尽全力,死守寨门,掩护曹操撤退。他的杀气震慑敌胆,令敌人不敢近前[8],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典韦是当之无愧的“立地太岁”。
三.折冲左右VS步军双雄
在笔者看来,许褚与典韦的历史、文学形象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陈寿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在各版本的《三国演义》武将排名中,曹营猛将的前两名也常被许褚、典韦占据。小说中两人还曾打了一整个白天未分胜负,可见二人实力难分伯仲。而《水浒》中的鲁智深和武松是梁山步军头领中的前两名,两人也是小说中唯二天生神力的强人。武力方面,不少读者都认为花和尚与行者不相上下,所以水浒人物武力排名一直存在“鲁武之争”。最有趣的是,许褚与鲁智深、典韦与武松还存在着诸多的对映关系。
先来看鲁智深与许褚。
鲁智深出场时,《水浒》如此描写史进眼中的鲁智深:“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豸喿】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三国演义》嘉靖本对于许褚的描写,与《三国志》基本一致:“身长八尺(陈志作‘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伟(陈志作‘雄毅’),勇力绝伦(陈志作‘绝人’)”,毛本则删去了后两句。由此,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鲁大师与许壮士的第一个相似点:外貌相近。都是高大威猛,膀大腰圆的壮汉。
虽然外表五大三粗,但这两位壮汉性格中却都有粗中有细的一面。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之前,先保护金翠莲父女离开;后来为救林冲,一路跟随到野猪林,又一直护送到沧州,寸步不离。这些都体现了鲁智深耐心、细致的一面。
表现许褚粗中有细的情节,史书中共有三处:一处是官渡之战时,曹操帐下的徐他等人谋逆,想要刺杀曹操。本来在休假的许褚突然感到心惊肉跳,于是提前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人进帐刺杀曹操时看到许褚居然还在,大惊失色。许褚看到这些人神色不对,知道他们心怀鬼胎,于是干脆利落地杀掉了这伙叛徒。第二处是潼关之战时,曹操被马超袭击,许褚随身保护,左手举着马鞍作盾牌为曹操抵挡马超军队射来的箭雨,右手撑船,帮助曹操顺利渡河逃脱。第三处是曹仁因军务从荆州来邺城拜谒曹操。曹操正在睡觉,曹仁看到在门口守卫的许褚,想邀请他一起说会儿悄悄话,却被许褚直接回绝。曹操得知后问许褚原因,许褚说:“他是外藩,我是内臣,同事之间聊天当着大家的面光明正大聊就好了,干嘛要偷偷摸摸咬耳朵呢?”陈寿先生在此段之前评价许褚“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此言不差。小说则撷取了后两条记载,且在对最后一处故事的改动较大[9]。
对比两人的事迹可以看出,鲁智深数次仗义出手,惩恶扬善、锄强扶弱,许褚则多次解救曹操于危难之中。许褚护卫曹操时一如鲁智深护送林冲、保护弱小时的表现,可谓细致入微,滴水不漏。究其原因,鲁智深是出于对兄弟深重的义气以及对弱者同情、关爱,许褚则是出于对曹操的赤胆忠心。
除去外貌及性格,两人在事迹方面也颇有相似之处:两人同样天生神力,鲁智深有倒拔垂杨柳的神迹,许褚则有倒拖双牛百步的壮举;两人也同样勇猛绝伦,鲁智深曾在饿着肚皮的情况下,独斗生铁佛、飞天夜叉,《演义》许褚则在对东吴兵势下风之时,独斗韩当、周泰二将三十回合[10]。
再来看典韦和武松。
武松是天生神力,能够单手将三五百斤的石墩抛离地面一丈多高;典韦则是膂力过人,可以将一群人都稳不住的大纛牢牢擎住,岿然不动。《水浒传》中武松有景阳冈醉打猛虎的壮举,《三国演义》中典韦同样有逐虎过涧的奇闻。
武松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是为兄长报仇,是闹市杀人,无人敢拦;典韦只身刺杀李永夫妇是为朋友报仇,同样是闹市杀人,无人可挡。从性格上也体现出两人都有任侠,即快意恩仇的一面。
武松的兵器是雪花镔铁双戒刀,典韦的兵器则是重达八十斤的双铁戟,都是一对铁家伙。
从结局来看,武松似乎要比典韦好很多。典韦死得很悲壮,武松虽然身体残疾,但好歹活到了八十岁寿终正寝。韦的牺牲是因为老大曹操乱搞男女关系,武松的残疾则是因为战场上被敌人暗算。
《水浒》中武松自上二龙山之后就时常与鲁智深一起出现,后来上了梁山就干脆组成CP,尤其是上阵杀敌时,两人总是形影不离。《三国演义》中的许褚投靠曹操后,几乎一直与典韦同时出现,是曹营中战斗力最强的二人组。小说家这样写,也许是化用了史书中“折冲左右”的评价。只可惜典韦早早殒命沙场,让两人少了更多合作的机会,这着实是一大缺憾。
当然,相似并不代表完全相同。上述相似之处说明,三国与水浒可能存在某些内容上的相互借鉴,但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所以即使笔者煞费苦心地找出了不少相似点,读者也不会觉得鲁智深和许褚、或者武松和典韦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千人千面,这才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注解:
[1]:却说马超回见韩遂,说:“几乎捉住曹操!有一将奋勇负操下船去了,不知何人。”遂曰:“吾闻曹操选极精壮之人,为帐前侍卫,名曰虎卫军,以骁将典韦、许褚领之。典韦已死,今救曹操者,必许褚也。此人勇力过人,人皆称为虎痴;如遇之。不可轻敌。”
——《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2]: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三国志·魏书十八·许褚传》
[3]: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
——《三国演义》第十回
[4]: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
——《三国志·魏书十八·典韦传》
[5]: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5]:壮士曰:“我乃谯国谯县人也,姓许,名褚,字仲康。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一日寇至,吾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吾亲自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又一日寇至,坞中无粮,遂与贼和,约以耕牛换米。米已送到,贼驱牛至坞外,牛皆奔走回还,被我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贼大惊,不敢取牛而走。因此保守此处无事。”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6]: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三国志·魏书十八·典韦传》
[6]: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三国志·魏书十八·许褚传》
[7]: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去。永居近巿,一巿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三国志·魏书十八·典韦传》
[7]:惇曰:“他(典韦)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
——《三国演义》第十回
[8]:后十馀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於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三国志·魏书十八·典韦传》
[8]: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掣步卒腰刀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挺长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马军方退,步军又到,两边枪如苇列。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怎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9]:只听得人喊马嘶,蜂拥而来,船上一将跃身上岸,呼曰:“贼至矣!请丞相下船!”操视之,乃许褚也。操口内犹言:“贼至何妨?”回头视之,马超已离不得百余步,许褚拖操下船时,船已离岸一丈有余,褚负操一跃上船。随行将士尽皆下水,扳住船边,争欲上船逃命。船小将翻,褚掣刀乱砍,傍船手尽折,倒于水中。急将船望下水棹去。许褚立于梢上。忙用木篙撑之。操伏在许褚脚边。马超赶到河岸,见船已流在半河,遂拈弓搭箭,喝令骁将绕河射之。矢如雨急。褚恐伤曹操,以左手举马鞍遮之。马超箭不虚发,船上驾舟之人,应弦落水;船中数十人皆被射倒。其船反撑不定,于急水中旋转。许褚独奋神威,将两腿夹舵摇撼,一手使篙撑船,一手举鞍遮护曹操。
——《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9]:此时曹操威势日甚。会大臣商议收吴灭蜀之事。贾诩曰:“须召夏侯惇、曹仁二人回,商议此事。”操即时发使,星夜唤回。夏侯惇未至,曹仁先到,连夜便入府中见操。操方被酒而卧,许褚仗剑立于堂门之内,曹仁欲入,被许褚当住。曹仁大怒曰:“吾乃曹氏宗族,汝何敢阻当耶?”许褚曰:“将军虽亲,乃外藩镇守之官;许褚虽疏,现充内侍。主公醉卧堂上,不敢放入。”仁乃不敢入。曹操闻之,叹曰:“许褚真忠臣也!”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10]:忽一声响动,南船一齐飞奔过来。濡须坞内又一军出,冲动曹兵。曹操军马退后便走,止喝不住。忽有千百骑赶到山边,为首马上一人碧眼紫髯,众人认得正是孙权。权自引一队马军来击曹操。操大惊,急回马时,东吴大将韩当、周泰,两骑马直冲将上来。操背后许褚纵马舞刀,敌住二将,曹操得脱归寨。许褚与二将战三十合方回。
——《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