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名垂宇宙 | 初出茅庐第一功——博望坡

名垂宇宙 | 初出茅庐第一功——博望坡

名垂宇宙 | 初出茅庐第一功——博望坡博望坡博望坡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西南博望镇博望村。西汉时期,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西汉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为嘉奖其功,封“博望侯”于此,“

博望坡

博望坡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西南博望镇博望村。西汉时期,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西汉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为嘉奖其功,封“博望侯”于此,“博望”之地,由此得名。

三国时期,曹魏集团和刘备在此发生过战争,使其名声大噪,为人熟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说,刘备投靠刘表后,荆州许多豪杰投奔刘备。刘表心生怀疑,就派刘备前往博望,为自己抵御曹军将领夏侯惇、于禁等。刘备设下埋伏,烧毁营寨假装逃跑。夏侯惇前来追击,中了埋伏被打得大败。

博望坡之所以和诸葛亮发生关系,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性描绘。

书中说,这里是刘备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出山后第一战的地方:曹操派遣夏侯惇引兵来战,刘备把剑印交付给诸葛亮,全权指挥。诸葛亮安排关羽、张飞等将领,分别在博望坡周围进行埋伏,准备使用火攻对付夏侯惇。夏侯惇果然中计,只听得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又值风大,火势愈猛,四面八方全是火。曹家人马大惊,四处逃窜,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仓皇败走。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坡,火光中一将拦住。当先大将,乃关云长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烧毁,便投小路奔逃去了。直杀到天明,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博望坡一役,刘备大获成功。后人有诗句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辉煌战功使关羽、张飞等人心悦诚服,诸葛亮从此在刘备集团中取得了绝对话语权。

初出茅庐有关的历史人物_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_初出茅庐相关的历史人物

“火烧博望坡”连环画

但是,博望一战,指挥者究竟是刘备?还是诸葛亮?

明代杨时伟在《诸葛忠武书》中做了如下的考证:“按博望烧屯事,陈寿志原载建安十一年以前,而三顾隆中则十二年事也。”也就是说,博望坡一战发生时,诸葛亮还在隆中躬耕隐居,要一年之后才会出山,所以是不可能参与博望坡战事的。

杨时伟的考证是正确的。那么为何后人要把博望坡一战的功劳归于诸葛亮呢?

早在唐宋时期,民间多流传尊刘的思想,尤其是南宋时期,朱熹的理学强化“三纲五常”,加强封建王朝统治,民间多流传蜀汉人物的美化形象版本。

到了元代,在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和无名氏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中,开始将火烧博望之功归于诸葛亮。

明初,罗贯中以《三国志》为依托,参照《三国志平话》等民间传说,编撰成三分真七分假带有浓烈文学色彩的《三国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将此战演绎得更加具体、生动、精彩,增加了“火烧”情节,使之更加火爆;为了创造火烧的地理环境,又把博望县城,穿越成了博望山坡,真可谓煞费苦心。

可见,忠于历史真相的乃是《三国志》记载,而“火烧博望坡”的虚构性故事,则是民间百姓崇拜诸葛亮的文化产物。两者各有区别,却有源与流的衍生关系,于是在历史长河中,以不同形式保存下来。

小贴士 · 《三国志平话》

元代讲史平话,作者不明。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容多源于民间传说,承袭宋代褒刘的思想,以刘备为汉室正统,讲述魏蜀吴三国争雄的故事,侧重描写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蜀汉集团重要人物的英雄事迹。

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_初出茅庐相关的历史人物_初出茅庐有关的历史人物

火烧博望坡后仅存的古树

如今的博望村西,竖立的石刻记录了博望坡的故事。旁边有两株柘刺树,一株枝叶已枯,仿佛被火烧过一般,另一株枝繁叶茂,又预示着新的生命。它们相依相伴,静静伫立在滚滚麦田中,诉说着那些过去的事。

文章节选自

《名垂宇宙——诸葛亮文化遗存调查》

上一篇: 《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
下一篇: 家风故事汇⑧ | 有志有恒 心正文正——曾国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