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於期因为何事被诛杀全族,与秦王结下深仇大恨?
《大秦赋》中虚构的冬儿,对嬴政意味着什么?
一、《大秦赋》中樊於期逃亡燕国的原因
《大秦赋》中的樊於期,本是吕不韦门客,后担任秦王身边保驾的郎中令,他按照吕不韦的指使,把李斯一步步推荐给秦王。又按李斯计谋,引诱嬴政弟弟成蛟叛变。在嬴政前去雍城加冠时,被委以重任,留守咸阳保护公子扶苏和冬儿。
秦王政把自己最珍爱的青梅竹马和最疼爱的尚在襁褓中的长子都托付给了樊於期,可见对其信赖之深。
嫪毐发动宫变,冬儿和樊於期等人拼命保护扶苏,但冬儿还是被嫪毐所杀,樊於期虽然拼死包全了扶苏,把他交到了嬴姓宗室手中,但他没有保住冬儿,心想自己犯了死罪,干脆逃亡燕国。
樊於期做的所有事都是忠于吕不韦和秦王政的,而且在多次大事件中都是关键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保护冬儿他是不遗余力的,至于因为冬儿之死就把秦王得罪得那么狠吗?
有人说,因为冬儿是嬴政挚爱,所以失了冬儿,樊於期必死无疑,这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人物心理。
二、《大秦赋》中虚构的冬儿,对嬴政意味着什么?
历史上根本没有冬儿这个人,在《大秦赋》中虚构这么一个人,也并不明说嬴政多么爱她,冬儿出身赵国贫民,在嬴政母子被人追杀时掩护过他们,算是救命恩人,后来与嬴政母子一起归秦,但赵姬一直让冬儿当一名宫中女侍,穿着和寺人一样难看的衣服。
赵姬还时不时提醒冬儿以色侍奉嬴政,总是说:“政儿心里是有你的!”,真想骂这母子俩,如果心中有冬儿,想娶冬儿,以监国太后和秦王的权力,何至于让冬儿一个宫女去积极主动?
更何况那少年老成的嬴政看冬儿的眼神也没有见到过啥火花啊,总是冬姐冬姐地叫着。他第一次见芈华可不是这样,再见芈华还说出芈华唱歌好听的情话,那么难听的歌唱得嬴政魂不守舍也太可笑了。
当然,嬴政一遇芈华就喜欢上,一听芈华唱歌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一见离秋就决定同时娶了芈华和离秋,这其中有很多政治考量,但他对宫女冬儿的确是没有任何火花,若有,早该临幸于她,这对一个王来说太简单了。成蛟还临幸了宫女呢。
嬴政离开咸阳前去雍城时,和冬儿的对话有点莫名其妙,她若真是他心头最看重的女人,不该让她留在最险恶的处境。
他若为了诛杀嫪毐,并试探宗室和吕不韦,既然都肯舍弃婴儿扶苏,冬儿更不足为道。冬儿的死,最大的责任人不是嫪毐,更不是樊於期,而是嬴政自己。
三、樊於期与嬴政的仇恨根源
因此,因为保护冬儿不力害怕被嬴政处罚而逃走不合情理。更不合理的是,樊於期应该清楚,他叛逃出去,按照秦律连坐的下场,他的家人亲戚朋友邻居都会被牵连,一个将生死看透的武将,他该坦然面对还是会置这么多亲眷于死地?
那么樊於期为啥要逃到燕国?还对秦王政有如此刻骨仇恨?
历史本身比《大秦赋》精彩合理得多,不明白《大秦赋》为何要强加根本不存在的人物冬儿?为何要将本来存在的成蛟兵变性质改变?为何把樊於期和成蛟的性格行为彻底颠覆?
成蛟的的确确在对外作战中反戈一击,叛变了。这次叛变,樊於期是重要策划和参与者,成蛟死于战地,樊於期落荒而逃。
这次叛变的目标,自然是推翻秦王,取而代之,成蛟也是嬴异人的儿子,他的母亲出身更加高贵,成蛟也是有勇有谋的公子,并不像《大秦赋》中那样空有力气,幼稚无脑。
这样的叛变,当然会让秦王政刻骨仇恨,犯上是最大的罪行,樊於期全族老少,亲戚朋友近邻等都被诛杀,符合商鞅定下的《秦律》。
亡命天涯的樊於期,对杀光自己全家的嬴政,是更加刻骨铭心的仇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