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名人故居
一座故居,一处古迹
一砖一瓦铭刻着
时代英雄生命的痕迹
仿佛能听到他们在讲述峥嵘岁月的故事
01
戈公振故居
在东台城区兰香巷,有一处清代建筑,青砖黛瓦,穿堂三进,门前照壁上镌刻着沈钧儒先生亲笔题写的"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这里便是戈公振先生的故居,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戈公振,1890年出生在东台的一个书香之家,是我国二、三十年代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他博学多才,著作等身,终身奉献于新闻事业,其卓越的贡献,永远镶嵌在我国新闻史册。
故居内以"我是中国人——中国报学巨擘戈公振"为展览主题,从六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戈公振光辉的一生。
故居内还展出了戈公振先生出国考察、参加各种国际活动的历史照片150余张,与孙中山、蔡元培、黄炎培、胡适等人的往来书信,出国访问时的衣物、印章、考察证件等遗物,以及编译的《新闻学撮要》、撰写的《中国报学史》等书籍。
02
黄逸峰故居
黄逸峰故居位于东台市区明清街北首,由黄逸峰父亲黄仰塘先生所建,系清末建筑,砖木结构,是黄逸峰诞生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所在地,至今基本保持原貌。该故居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和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逸峰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著名社会科学家,东台第一位共产党员,历任新四军"联抗"部队司令员、苏北临时参政议长、苏中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等职,为开辟苏中根据地,发展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
从书生到将军,黄逸峰一生坎坷多难,但信仰坚定,初心不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信念和追求。
逸峰园前有一座石碑坊,牌坊上雕"将军门"石匾,牌坊的两侧刻着"逸才不伪大名鼎鼎书生体 峰性难移铁骨铮铮革命家",堪称黄逸峰一生的真实写照。
故居展厅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热血青年、播火东台、营救周恩来、联抗司令、铁道元勋、理论尖兵、英名不朽。通过大量实物、图片、雕塑等记录了黄逸峰将军传奇的一生。
03
冯道立故居
冯道立宅位于东台市时堰镇北堂巷,是清代著名水利学家冯道立的出生地和长期生活之处,务本堂水龙会所于清道光十六年创办,现归并于冯道立故居,是当时江苏省唯一民间消防设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道立一生追求科学文明,清廉秉直,爱国爱民。当时,江淮一带连年水灾,人民深受其害,冯道立绝意仕途,发愤专攻水利,为民治理水患,百姓赞扬他有"大禹之风"。
追溯到道光初年,范公堤以东一带开辟了不少盐场,当时装盐均用蒲包,用量较大,时堰集镇处处皆是蒲堆。蒲燃点低,时常引起火灾,祸及草房、蒲堆,百姓遭受损失很大。鉴于此情,冯道立关心民众,以本人为主体,自捐二千,同时发起倡议,向各地来时堰采购蒲包的商贾劝募助资,兴办起务本堂水龙会所。务本堂水龙会所的兴办,遏制了时堰一带的火灾隐患,稳定了蒲包编织业,支持了盐业生产,对繁荣和振兴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应用,冯道立宅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历史。然而,当年赴汤蹈火的几架水龙虽历尽人间沧桑,肢体锈迹斑斑,至今仍雄风依旧,冯道立的治水理论在如今的水利学界也依然熠熠生辉。
像珍珠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名人故居
已是城市里一首凝固的诗
它们无声地告诉东台人
在这座城市漫长的演化过程中
曾经有过哪些人
大致居住在哪里
他们以怎样有滋有味的人生故事
为东台留下珍贵的回忆
审核:姜 晨
审稿:卞 瑶
发布:孙 晴
拟稿:臧 莉整理
▼
往期精彩回顾
▼
·END·
文旅东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