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丁亚菲
在当代中国百家姓的排行榜上,范姓排名第59。这个姓氏的来源,相传与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尧有关。士会(范武子)作为天下范姓公认的始祖,是春秋时晋国中军元帅,辅佐过多位国君。他的子孙以其封邑为姓,从此有了范氏。此外,士会还是刘姓的先祖之一,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人。
姓氏渊源
作为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范仲淹35世孙,范祥科每年都去老范庄,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寻根问祖的范姓人。这儿,有范姓公认始祖士会的陵墓。
士会,出生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一带,他的先祖在晋国担任士师一职。
重耳在任晋国国君之前,曾在外流亡多年,他能返回晋国,也有士会的一份功劳。晋文公重耳继承帝位四年后,为巩固政权,与南方强国楚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城濮之战。
对范姓有研究的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常务理事范道德说,士会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在战争中担任晋文公的车右,相当于贴身侍卫兼秘书。
最终,城濮之战以晋国的胜利告终,士会在城濮之战中立下军功,声名鹊起。
此后,楚庄王挥兵北上攻打晋国的盟国郑国时,弱小的郑国向晋国求援,士会奉命前往解围,一举瓦解了楚军的凌厉攻势,楚庄王黯然退出中原。颍北之役,让士会成为春秋时期重要的军事领导人之一。
公元前593年,因晋国要平定北方,士会带领的军队,消除了北方赤狄的骚扰,他被任命为中军元帅并加太傅之号,获封地范邑。
士会的子孙以其封邑为姓,范姓就此产生。公元前593年,也被公认为范姓的立姓之年。
刘范共祖
士会还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先
对范姓深有研究的范祥科说,士会不仅是范姓的得姓始祖,也是刘姓的先祖之一。
晋襄公去世后,上卿赵盾派士会与先蔑出使秦国,迎公子雍继位。但第二年,赵盾又立公子夷皋为君(晋灵公),出兵在令狐打败了秦国护送公子雍回国继位的卫队。如此一来,士会逃亡到了秦国。
后来,晋国因为担心秦国任用士会,派人将“为人低调、做事圆滑、才智突出”的他接回了晋国。
士会在返回晋国时,由于怕受到迫害,将其中一个儿子留在了秦国。这个儿子后来取“留”之意,改姓为刘。
战国末年,这支刘姓后裔中,有一家人移民到开封,不久又迁移到沛县。再后来,老刘家的儿子当了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
至今,士会作为刘姓重要一支的先祖,还受到世界刘姓人的祭拜。范祥科说,世界刘氏宗亲大会召开时,他在位于平顶山鲁山县的世界刘氏宗亲博物馆里,还见到了士会的像。
范氏祖茔
范武子的墓地,在范县老范庄
士会的去世时间,史书并无确切记载。范祥科说,范武子去世后,自范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城门同时出殡。如今的高码头乡老范庄,即是他的四处墓葬地之一。
老范庄是范姓后人的聚居地之一,周围十几个村庄聚居了数万的范姓宗亲,附近就算有其他姓,也多是范姓人的亲戚或者上门的女婿。
老范庄村支部书记范继林说,从范姓得姓起,老范庄的人就在此居住,只不过那时候村名叫范老庄。因为黄河发水的缘故,村里的范姓人搬走过几次,最终又搬了回来,因为祖先的墓在这里。
“文革”时期,各地都要平坟,范氏族人想办法留下了祖坟的一个坟头。这个坟头是不是范武子的陵墓,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只是口耳相传而已。但由于老范庄周围区域聚居着大批范姓族人,此处的古墓冢长期以来得到很好的保护,很多研究范姓的学者及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首任会长、香港文化名人范止安先生,就把这里认定为范武子陵墓。
当初留下的坟头经过重修、扩建,成了如今的范武子陵园。陵园坐落在村头一片麦田中,一尊汉白玉的范武子公塑像高高屹立于墓冢前。在陵园东南,有4块明朝御赐的奉天诰命碑,仅有雕琢精细的碑首露出地面,显现着当年范氏墓园的荣耀与辉煌。
如今,范武子陵园已经成为全球范姓后人祭奠祖先的场所。在村子的另一头,与陵园相对应的,就是范止安先生捐建的范武子纪念学校。
参与建校一事的范祥科说,范止安捐建这所学校,也是因为范姓的起源地在范县。当时,范止安来河南参加活动,受到当时主政河南的李克强的接见,受省领导之邀捐建了该学校。
姓甚名谁
你的家族有没有特别的族规、祖训?有流传下来的族谱和姓氏符号吗?关于姓氏,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加入河南商报姓氏交流群,群号159548390,也可拨打河南商报新闻热线0371-86088666,或通过新浪微博@河南商报,或者给河南商报发送微信(微信号:hnshangbao)。
下期看点
河南省是范姓第一大省,约占范姓总人口的10.6%。范姓人是因为什么开始迁徙的?范姓名人辈出,范蠡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和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请继续关注《河南商报》大型系列报道《我从哪里来》。
豪门争权 范氏播迁
河南商报记者 丁亚菲
天下的范姓人,除源自士会外,还有几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比如,晋时南蛮有林邑王(今越南中南部)范文,是越南支系范姓人的祖先。这几年,有不少越南范姓人偷偷来范县祭拜。
每年清明节前后,全国各地的范姓人都会到范县寻根问祖。他们的祖上是怎么从范县迁徙至全国各地的?这得从豪门恩怨说起。
宗族迁徙
豪门争权夺利,后人无奈迁徙
士会去世后,范氏家族世袭上卿,占据了多个军政要职,成为晋国的六大豪门之一。
晋定公时期,六大豪门争权夺利发生内战。范氏被韩、赵、魏、智四大家族联军打败,家族首领范吉射等被迫退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几年后,范氏家族再次被打败后退到了齐国。
世界范姓宗亲联谊会常务理事范道德说,在这次家族剧变的过程中,范氏族人开始散落到各地,北至今天的河北、内蒙古,东至山东,南及楚越。
到了秦汉时期,范姓已经迁徙到如今的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但直到魏晋时期,范氏才再度成为显贵巨族。这其中,南阳顺阳范氏是最显赫的一支,有多达29人名载史籍,包括国子监祭酒范泰、《后汉书》作者范晔、著名思想家范缜等。
范道德说,西晋末年,因为“永嘉之乱”,京师王公大族纷纷南迁。顺阳范氏第一代、西晋左将军范晷的儿子范广、范坚等人也带着子孙族人渡江南迁,后来还跟王、谢等世家联姻。也是从那时开始,范姓踏上了最具规模的南迁之路。
到了唐朝末年,历时十年的农民战争再度促成大规模的迁徙运动,如今的福建、广东等地成为逃难者的乐土。散布于大江南北的中原范氏,也加入了南下的大军。在族中政治地位最高的河内人范坤,也就此成为福建、广东的范姓始祖。如今,范姓族人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
范氏后人
祖上从苏州到河北,跟文天祥有关
今年63岁的范祥科,是河北省南宫市宋都水村人,范仲淹的35世孙。他这一支的范姓支脉,是范仲淹长子范纯佑嫡传。
范祥科说,他曾仔细研究过族谱。宋朝将要灭亡时,范仲淹的第9世孙范国兴任平江府团练副使,武艺高强,还当过文天祥的警卫员。
后来,文天祥代表宋朝出使元大都时被杀,范国兴护送文天祥的遗体往宋朝国都杭州走。走到南宫宋都水村村头时,范国兴突患重病,护卫队留下300两银子给地方官员,为范国兴治病。最终,地方官员用了10两银子就把范国兴的病治好了。
病好后,范国兴悄悄将剩下的钱埋在村里,只身上路。他到了杭州时,宋朝已经不复存在,改为元朝了。
回到苏州老家,范国兴惦记着埋在宋都水村的银子,就带着妻儿来到了宋都水村定居,至今已有700多年。从范祥科记事时起,父亲就告诉他,他们是范仲淹的子孙,范家也跟别的人家不一样,都是好人,“你看看,犯罪的范姓人还真不多。”
寻根谒祖
泰国、越南的范姓后人,也来范县祭过祖
如今,范祥科每年都会去范县几次。除了自己祭祖,更多的是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范姓族人。
他说,上世纪90年代末,就有范姓人到老范庄范武子墓祭拜。很多人是从台湾来的,还有些人并不姓范,而是受范姓人的委托而来,走时带回一抔土。
2005年,世界首次范氏宗亲大会在范县召开。之后,不断有泰国、越南的范氏宗亲慕名前来。范姓在越南是个大家族,但因为某些历史缘故,越南的范姓人都是悄悄前来祭拜,不敢让政府知道。
在范祥科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宗族、寻根超越了政治。
郡望堂号
范姓的郡望有南阳和高平,堂号有后乐、鸡黍等。
后乐堂号典出范仲淹。范仲淹年轻时就把“治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鸡黍堂号典出东汉的范式。范式在太学读书时,和张劭是好朋友。张劭提出,两年后去看望他的母亲。那天,范母认为张劭不会来,范式说张劭最讲信义。说着,张劭就到了。范母立刻杀鸡、煮小米粥招待张劭。
范蠡西施 其实没能在一起
河南商报记者 丁亚菲
范蠡,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时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围绕着他,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和谜团,其中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他与绝世美人西施的爱情。
只是,这爱情究竟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范蠡和西施到底是什么关系?
民间传说
范蠡西施,携手泛舟江湖
在许多人心中,范蠡与西施是英雄配美女的典型。关于他们的电视剧、戏曲、小说,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决定使用大臣提出的“美人计”——献美女给吴王夫差,麻痹他的斗志。
越国大夫范蠡接了这个任务。他走遍越国,最终在古苎萝村找到了浣纱女西施。但同时,他对她一见钟情。
范蠡毕竟是做大事的男人。国难当头,即使爱上了西施,他还是把她送给了夫差。对这个能歌善舞、风华绝代的美女,夫差也深深喜爱,从此君王不早朝,吴国逐渐衰弱。
与此同时,越王勾践可没闲着。他卧薪尝胆,暗中做着复仇的各种准备。
到了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了吴国,夫差挥剑自刎。立了大功的范蠡却急流勇退,毅然带着西施离开了越国。
从此,范蠡与西施,如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与公主,过上了泛舟江湖的幸福生活。
历史考证
西施确有其人,是个漂亮的“柴火妞”
西施与范蠡的结局,无疑使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中清楚地记载着,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身边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经商,也没带着西施。
综合有关史料,西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认为,西施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卖柴女子,长得很漂亮。她正好赶上越国挑美女,随后被送给夫差。她在吴宫待了10年,吴王被杀后,她离开了。
孙立群说,西施所起的作用没那么大。正是因为影响不大,所以没有被春秋战国时期的正史所记载。
尽管关于西施的史料不多,但老百姓同情这个美女的命运,于是围绕她的故事越传越多、越传越神奇。
有此一说
范蠡暗恋西施,他的妻子是黄氏
既然确实有西施这个人,那她跟范蠡到底是什么关系?真是一见钟情,最终携手泛舟于江湖吗?
范蠡和西施的一见钟情,有很多不可信的地方。
范蠡第一次见到西施,他已经50岁出头了。当时,西施不过十六七岁。两人的年龄相差太大。范蠡退隐时已60多岁,在那个时期,“老少恋”的可能性不大。且不说两人怎么想,越国曾名文规定禁止“姐弟恋”,年轻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年老的男人同样不能娶年轻妻子。姑娘到了17岁不出嫁,男子到了20岁不娶妻,他们的父母就要被判刑。
孙立群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关于他们俩的感情纠葛,最有可能的事实是范蠡同情西施,甚至暗恋西施。
史书记载,范蠡到了齐国后,改名叫“鸱夷子皮”,就是大皮囊的意思。为什么要改一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因为有一种说法是,西施被装入大皮囊沉入湖中。范蠡太想念西施了,又不好直说,就改名吧,用改名字的办法来怀念西施,永远记住西施。
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范祥科也认为,西施没跟范蠡归隐,更不可能是范蠡的妻子。他家从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家谱上,清楚写着范蠡的妻子是黄氏。
西施之死
鲁迅为她叫冤:吴亡跟她无关
西施并没跟范蠡在一起。学界普遍认为,如《墨子》中所说,她被沉江而死。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西施还是死了。她死后,依然被很多人认为是红颜祸水,是吴国灭亡的祸根。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政治家为取得胜利,请客送礼送女人是很常见的。这些女人在被利用完后,无论利用她的一方是胜是负,极少数能有好归宿。
至于西施,王安石、鲁迅等人就曾为她鸣不平。王安石说,大臣才是国家安危的承担者,女子不可能是国家的祸根。
鲁迅也对“女人亡国”论予以辛辣的讽刺,他认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不会有那么大力量,兴亡的责任应该由男人来负。
所幸,民间对西施一直是宽容的。也因此,传说比史实更温暖动人——人们宁愿相信美丽善良的她,最终和范蠡这样的英雄一起退隐江湖,有了一个最圆满的结局。
至于你我,是相信传说还是史实,已经不重要了。
姓甚名谁
你的家族有没有特别的族规、祖训?有流传下来的族谱和姓氏符号吗?关于姓氏,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加入河南商报姓氏交流群,群号159548390,也可拨打河南商报新闻热线0371-86088666,或通过新浪微博@河南商报,或者给河南商报发送微信(微信号:hnshangbao)。
下期看点
范蠡,曾经少不得志,“被发佯狂”。这么一个出身农家的“南阳娃儿”,是怎么成为千古奇才的?是什么让他在功成名就之时,毅然“炒”了君主?弃官从商的他,最终生意做得怎么样?请继续关注《河南商报》大型系列报道《我从哪里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