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算与海南有缘,先后四次到海南。
第一次是2003年4月,到海南参加中国小说学会第7届年会。印象中,是海南师范大学毕光明教授等操办的,记得有汤吉夫教授、曹文轩教授、古远清教授,作家毕飞宇、陈冲等不少大腕参加。
第二次是2012年3月,参加在海南召开的“中国小小说南方论坛”。会上,我还当选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副会长。
第三次是2016年9月,老挝国常务副总理凌绪光应邀到海南文昌寻根访祖,我作为中华凌氏宗亲会的创会会长,特地飞到海南作陪。
第四次就是今年3月到海南来参加海南文化交流促进会、欧美影视协会、南海出版公司、世界华人周刊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暨“首届海南国际影视文学论坛”。
四次到海南,海南的大部分城市与景区先后都去过了,对海南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与感性认识。下笔不说如有神,至少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曾经,听到过有人说:海南嘛,没啥文化,一个古代发配、流放犯人的荒蛮之地、化外之地。其实不然,梳理历史,可以发现,历朝历代,有不少名人名流到过海南,留下遗迹,传下佳话。譬如马援将军、鉴真和尚、文豪苏东坡、纺织家黄道婆、戏剧家汤显祖,仅南宋被贬的重要官员就有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多位。
海南本土的名人也有南宋文人白玉蟾、明代学者邢宥、明代名人、学者丘睿、明代名臣、政治家海瑞等不少,近代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就是海南文昌人,宋耀如、宋庆龄的宋氏故居我还专门去寻访过。
鉴真
在三亚时,我注意到海边立有一尊石雕像,只见一个僧人身穿袈裟,手持锡杖,面向大海,远眺东方。有些游人觉得奇怪,竖个和尚像是怎么回事?我因前不久刚去过张家港的鉴真东渡苑,知道唐代大和尚鉴真到过海南,就判定应该是鉴真。一看文字,果然是鉴真,连忙拍照、合影。
鉴真东渡日本去弘扬佛法,传播华夏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是唐代载入史册的大事。可能有人会问:鉴真是江苏扬州人,去日本,怎么跑到了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岛?这真是说来话长。
鉴真在唐代系高僧大和尚,名声在外,日本学者、日本僧人多次邀请鉴真去东瀛开坛讲学,收取弟子。鉴真有感于他们的真诚,就应允了。中国古人讲究一诺千金,答应的事,绝不反悔。但天不助人,鉴真前四次东渡,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失败了,铩羽而归。但鉴真不气馁,不放弃,在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鉴真又筹备了第五次东渡日本,谁知途中遇到台风。而鉴真东渡系民间行为、个人行为,募集资金有限,打造的船只相对较小,抗风抗浪的能力也有限,到了海上,一只不够吨位的木船,在风浪中就微不足道了,如一片树叶、一朵莲花似的,随风而飘,随浪而行,完全无法随心所欲地驾驭,在风与浪的夹击下,鉴真一行九死一生,最后漂到了海南岛的振州,即如今的三亚,死里逃生,也算万幸。这次劫难,让鉴真大病一场,眼睛也瞎了。但鉴真随遇而安,到了海南,了解到海南较之中原,较之江南,显得偏僻、落后,他就带着弟子在海南住了下来,开始了在海岛的弘法。当时,随鉴真第五次东渡的有35位弟子,其中还有日本的学问僧荣睿、普照等。鉴真在海南岛逗留了一年多,作为南宗律派的传人,鉴真在此期间,与弟子们修缮了大云寺宝殿,在崖州重建了开元寺,在万宁市潮音寺讲经弘法,在著名的博鳌禅寺,鉴真也举办了重要的佛教活动,对海南的教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要知道,这是在1270多年前的唐代。
海南行之后,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本土,时年60岁,他在日本弘法十年,圆寂于奈良的唐招提寺。日本民众把鉴真誉为“律宗开祖”、“医药圣人”、“文化恩人”、“建筑之父”,对他顶礼膜拜。
而海南,是鉴真人生中极难忘的一页。海南三亚为鉴真塑像,就是对鉴真最好的纪念,也让海内外游客了解鉴真与海南的一段情缘。如果三亚海边没有鉴真的立像,如今的游客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鉴真到过海南,这个立像竖得好。
苏东坡
比较鉴真而言,苏东坡到过海南,知道的人就多了,都知道他曾经被贬到海南,虽然大部分游客说不清苏东坡到了海南哪里,待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事情。
苏东坡是个旷世奇才,但他生性耿直,素来直言,也就常常得罪皇上,被时人认为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幸好他生在宋朝,因为宋朝算是对文人最为宽松的一个朝代,苏东坡的多次犯上,也只是贬官而已。他本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当年偏僻之地黄州。黄州团练副使的俸禄极为可怜,吃饭成了问题,后黄州官员给了他城东一块有斜坡的荒地,让他耕种,维持生计。苏轼有感于这块地,就幽默地改名为苏东坡。此后,苏东坡再次被贬到惠州,第三次则因政见不合,涉及到“洛蜀党争”,在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到更荒蛮的海南儋州。在宋代,文官被发配到海南是最重的惩罚,而且那年苏东坡已是62岁的老人了。但性格豁达,看透官场,看透生死的苏东坡处变不惊,随遇而安,竟把儋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诗里写到“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不知是调侃,还是浪漫?说实话,当时当景,有这种胸襟,有这种气度,几个人能达到?!不能不令人佩服。
那时苏东坡年岁已高,对于大赦,对于官复原职,他已无所谓了,对于能不能叶落归根,回到故乡,他也不抱希望了,甚至做好了客死异乡的心理准备。于是,苏东坡在儋州安贫乐道,办起学堂,教化乡民,后来他名声在外,吸引了海南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中年人慕名前来求学,用时下术语,就是吸粉无数,桃李遍海南。有记载,宋代一百多年来,海南还没有人进士及第,因了苏东坡的讲学,因了苏东坡的培育,后来终于有人举乡贡。所以,海南人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据说儋州至今有东坡田、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桥,以及东坡帽。甚至还有“东坡话”,可以算是苏东坡在海南的文化遗产,也表达了海南人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意、缅怀之情。
苏东坡是个超脱之人,他在海南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却不忘吟诗作赋,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在百度上应该能查到,我就不做文抄公了。读苏东坡的海南诗,我印象最深的那首关于吃生蚝的诗,因为是年轻时读的,原诗句早已记不得了,但大概意思历久难忘。依稀记得有当地乡民送了生蚝给他品尝,苏东坡是有名的吃货,大美食家,流传甚广的“拼死吃河豚”,就是他在江苏常州吃河豚后说的由衷之言。尝遍天下美食的苏东坡,先把生蚝加酒煮了吃,大呼“味道好极了!”又说用火烤生蚝,鲜香之味更是刺激味蕾、刺激食欲,在他笔下,在他诗里,那生蚝简直成了人间美味之极品,让人喉咙里爬出馋虫。最后,他还特别告诫他儿子,切勿与外人道,免得他人知道后,馋这美味,也要求贬到海南,来与我父子争食这美味——最后,这句当然是说说而已,但透露了苏东坡骨子里的幽默,那种坚强、洒脱、乐观的心态跃然纸上。真所谓只要心态好,处处有美食,处处是家乡,口福享不尽,诗句传四方。
平心而论,在所有的外来文人中,苏东坡是对海南贡献最大的一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古人云“逆境出诗人”,诚不虚也。
黄道婆
第三位来说说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我知道黄道婆到过海南,是因为我在小说创作之余,还兼带我家乡太仓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我从地方史料中知道:明清时太仓建有多座黄道婆祠。另有一说:说黄道婆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人,但13岁那年她成了太仓某大户人家的童养媳,后来因不堪婆家的虐待,15岁时出逃。太仓位于长江入海口,浏河镇被称之为“江尾海头”第一镇,出长江就是东海。黄道婆为了逃避婆家追寻,她躲在一艘海船上,最后阴差阳错被带到了遥远的海南岛。她在人生地陌的崖州落户下来,虽然生活苦些,却不受家暴,不受虐待,可以活出自我,且淳朴、善良的海南黎族人对她照顾有加,她也就安心住下,异乡当故乡。黄道婆有着江南女孩的聪明好学,她很快学会了黎族纺织技术。黄道婆在海南一住30多年,大约在她50岁左右的时候,机缘巧合,她搭船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家乡松江,她把在海南学到的纺织技艺也带到了江南。
黄道婆去海南的时候,还在宋末,回家乡时已是元初,朝代更迭,物是人非。元朝是蒙古人统治,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为了统治汉人,不得不发展农业,开始了推广种植棉花。因了这契机,黄道婆就把从海南黎族人那儿学来的纺织技术无私地教给了家乡人,她在黎族人原有纺织工具的基础上,改制成捍、弹、纺、织等多用织机,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方便了操作,大大提高了纺织技艺,她又把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技术传授给愿意学的乡民,经不断改进,她能织成折枝、团凤、棋局等多种图案的棉织品,使松江、太仓附近的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了有名的棉花种植区,黄道婆的纺织技术也在各地得到广泛推广,改变了江南人、中原人的衣着,从穿麻布衣服到穿棉布衣服,功莫大焉,因而她被尊为布业始祖。她过世后,乡民感恩于她,立祠祭祀,代代不绝。
从黄道婆的经历,从黄道婆的成长来说,是海南成就了她,换句话说,海南对内地也是有大贡献的。
汤显祖
前面三位分别是唐代的鉴真,宋代的苏东坡,与元代的黄道婆,第四位就讲一下明代的汤显祖。
汤显祖名头也不小,不少人知道他写过临川四梦,最有名的就是《牡丹亭》。因为汤显祖是太仓王锡爵的门生,王锡爵是明万历年间大学士首辅,也是汤显祖的座师,因师生关系,《牡丹亭》是在昆山写的,在太仓首演的。我专门写过这段文史,对汤显祖稍有研究,故知道他到过海南。只不过,他到海南与苏东坡被贬不同,他是到海南旅游的,就像徐霞客游山玩水一样,只是汤显祖的知名度在戏剧,大家关注的是他的戏剧作品,而对他到过海南就知之甚少,不像徐霞客写过《徐霞客游记》,他去过哪儿,读书人都了解。
汤显祖到海南,起因是他的上司王弘诲,王弘诲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教育部、旅游部、外交部等,属部长级大官,王弘诲系海南定安人,是个家乡观念极重的人,时常在下属汤显祖面前聊起海南的种种,自然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当年的汤显祖是礼部祠祭司主事,与王弘诲朝夕相处,听得多了,对海南心生向往,但海南毕竟有点遥远,也就想想而已,最多神游而已。
汤显祖到海南,是万历年间,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惹恼了皇上,与苏东坡一样的待遇,也被贬了,但没有贬到海南,而是贬到徐闻县,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南端,即今广东省的湛江市,与海南仅一海之隔,一般人被贬,可能心灰意冷,但汤显祖另类,他想这不是瞌睡送枕头的好事,正好了却夙愿吗?就来了次说走就走的旅游。明代没有旅行社,只能私人订制,他打造了一个木筏,花钱请了当地的向导,开始了一个月的环岛游。他要实地看看他老上司念叨的海南到底啥样子,到底美不美?四百多年前的海南,妥妥的原生态,在戏剧家汤显祖的眼里,那真是山美、水美、地美、树美、花美、人美,他接触了黎族女子,见识了黎族女子的织锦,瞧见了黎族人的纹身,第一次吃到了槟榔,品尝到了海南的螃蟹等海鲜……于是,他诗兴大发,海南的风土人情,海南的好山好水尽在他的笔下在他诗里展现,后来都收到《汤显祖诗文集》里。
这还不算,可能海南留给他的印象太深刻、太难忘了,他索性在其创作的剧本《邯郸记》里,将主人公卢生“贬”到了海南,其中的情节还借鉴了唐代被贬到崖州的宰相李德裕的经历,真真假假,大大增加了可看性。可见汤显祖对海南的感情之深。这也印证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也佐证了作家写自己熟悉的人与事,更得心应手。
到过海南的名人当然还有不少,因篇幅关系,,就此打住吧。
最后,写首打油诗作结。
昔日荒蛮贬谪地,满目黎族原生态。
往事悠悠越千年,日新月异大步迈。
且看博鳌有论坛,吸引五洲宾客来。
若是东坡故地游,惊诧海岛新时代。
2024年4月8日于先飞斋
作者简介:
凌鼎年,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苏州健雄学院娄东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苏州市政府特聘校外专家,中国微型小说校园行组委会主席、讲师团团长,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特聘副总编,香港《华人月刊》特聘副总编,美国小小说总会小小说函授学院首任院长。
曾任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终评委,香港“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总顾问、终审评委,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委会副主任,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文小说终评委,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终评委等。
在《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人民文学》《香港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过6000多篇作品,1200多万字,出版过英译本、日译本、韩译本等个人作品集65部,主编过242部作品集。作品译成英、日、韩、法、德、俄、泰、土耳其、西班牙、维吾尔文、波斯文、菲律宾文、马来文、越南文、缅甸文等15种文字,16篇收入日、韩、美、加拿大、土耳其、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大学、中学教材,另有作品收入海内外600多种选集。小小说集进入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鲁迅奖作品集公示,荣获《小说选刊》“茅台杯”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紫金山文学奖、首届叶圣陶文学奖、首届吴承恩文学奖、首届蔡文姬文学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香港陈赞一博士微型小说创作奖、国际东方散文奖、小小说金麻雀奖、小小说事业推动奖、7次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一等奖等340多个奖项,在以色列获“第32届世界诗人大会主席奖”,在日本获“日中文化艺术交流大奖”,在泰国获泰国文化部、亚洲文化教育基金会颁发的“泰中国际微电影展”奖,被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UNITAR周论坛组委会授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新发展领军人物金奖”,2011年被美国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授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师”奖;2023年被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授予“为中美文学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奖”。2024年3月被加拿大《世界华人周刊》授予“世界华文文学微型小说功勋奖”。
应邀去过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文学活动与其他活动,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化工作坊、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金山图书馆、悉尼、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新疆、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讲课。有数十本作品集入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密执安大学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文图书馆等。
央视国际频道、10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台、上海东方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以及美国蓝海电视台、美国中文电视台、加拿大广播电视台、澳洲sbs国家电台、澳亚民族电视台,《中华英才》《世界英才》《中外名流》《华人月刊》杂志等多家海外媒体采访报道过。
在太仓百年老校---市一中建有凌鼎年文学馆(贾平凹题写馆名),在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建有凌鼎年作文指导馆(曹文轩教授题写馆名)。
地址:江苏太仓市政府4号楼(凌鼎年文学工作室)邮编:215400
手机:13862292817(可加微信)邮箱:ldn8848@126.com
往期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