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开 合 阳
周燕芬
人活到一定岁数的时候才悟出,一生有什么没什么多是命定,去到哪里遇过何人更凭缘分。百度一查,中国共有1636个县,包括了陕西的74县,这里不想考究百度给出的统计是否准确,而是用这些数字来铺垫我遇见合阳的惊喜。在这个距离西安180公里的小县城,享三天难得的悠闲时光,迎新鲜日出,度绚烂黄昏,留下生命里一抹美好的印痕,那是需要多少兜兜转转才能化成的缘分呢。
在西安城里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多年,自然会结交不少的同道好友,由于职业的关系,这些朋友以文化人居多,这都不足为奇,但足以称奇的是我发现这个文化人圈圈里,合阳人的比例明显胜出,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或者写画全能者,且不说那些自带光环的名人雅士,就是平日藏在人堆里不太显山露水的,比文斗墨的场子一旦拉开,随便露两手都是令人叫绝的。我知道他们当中有勤勤恳恳的政府公务员写散文得了冰心奖的,有开大饭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写小说得了柳青奖的,还有书画才华都横溢了居然长得很有领袖气派、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不由得人要想,合阳是怎样的一方灵秀之地,能养育出如此众多的才俊人杰?
初见合阳颇为惊艳,问一遍同行者,大家竟都有同感。搜遍词库没找到比“处女泉”更贴切的形容,来告知世人这里有一汪多么美妙的泉水。合阳地处陕西中部,黄河西岸,拥有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湖泊型湿地,美名洽川。处女泉掩映于洽川广袤的芦苇荡中,恰似洽川的精灵。相传周武王的母亲太姒出嫁前曾到这里洗浴净身,太姒嫁文王生武王,为妻为母占尽荣华富贵,引得十里八乡的待嫁女子纷纷前来效仿,处女泉由此得名,处女泉洗浴也渐成风俗。女儿与水的典故古人写过不少,然洽川流传的故事在我看来既富艺术神韵,也更有人间气息。
此次采风正值初冬,入泉洗浴是十分地不宜了,但此时的处女泉正褪去春夏秋季的绿肥红瘦,呈现出毫无修饰的天然静态之美,吸引着我们久久不愿离开。湖水深而开阔,无声地向前涌动,丛丛芦苇像美人的秀发,在晨风中不经意地摆动着。美人自招摇,无需添颜色,天然美景处女泉一直在这里,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才等到了发现她的眼睛,处女泉的美终于惊现于世人面前,而且得到越来越好的保护和开发,这对合阳对游人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更令人惊喜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中国诗歌的源头,浩浩荡荡的中国文学大河,以上古诗歌总集《诗经》为开端,其中有30多篇诗作出自或描写了眼前的洽川,
《诗经》首篇《关雎》中的男女恋情传说正是周文王与洽川美女太姒爱情的真实写照,不知学界对此等故事考据情况如何,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和喜闻乐见及其口口相传,已经赋予了自然洽川以爱情的人文意涵,想一想《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情此景,不是洽川,又能是何方呢。那些年我们上大学读《诗经》,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课讲的就是它,觉得古人的爱情和历史一样遥远啊,朦胧虚幻中一遍遍背诵,何曾想到有一天能化为眼前的实景,找到诗的形象承载呢。如果今天中文系的大学生来到洽川,乘船蜿蜒穿行于处女泉的芦苇荡中,然后展开《诗经》诵读,在美丽的山水意象中体味古诗的艺术笔致,不但会解决读者和文本的古今相隔问题,而且会带来多少穿越古今的美妙体验。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以合阳为中文系古典诗词的教育基地,不失为一个新时代开门办学的好创意。
对合阳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了解,随着走进重建的莘国古城,观赏合阳独有的社火锣鼓、跳戏和提线木偶等非遗艺术演出,逐渐丰富和饱满起来。一种民间地方戏剧,它也许永远不会流布到之外更广阔的世界里,然而极可能就在这一方土地上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如不熄的火种,以世世代代的民间自演为独存的艺术通道,并且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远古的艺术形式。在合阳看到的几场演出就是这样,给我们这些外来者非常大的艺术震撼。上锣鼓一开场,一股浓郁的远古氏族部落舞蹈气息扑面而来, 那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奔放,那种无拘无束、自娱自乐的喧闹场面瞬间感染了观众。你细看擂鼓者的眉眼,不再是被生活劳作重压下的忍耐和木讷,此刻他神采飞扬激情豪迈,他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擂着大鼓地动山摇,像是擂着大地的胸膛,像是擂出了底层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一年哪怕只有一天,这世上最劳苦的人,能活得如此天性释放,如此自由欢畅,将生命的野性和灵性如此完美地表现出来。我想,这是民间艺术存在的最大理由。
记得作家贾平凹曾在早年题为《秦腔》的散文中,描述了秦腔艺术与陕西地域人群的深层心理联系。合阳的上锣鼓、跳戏和提线木偶等民间艺术也是,对于合阳百姓的生活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除了宗教性的祭祀功能,世俗化的娱乐功能,这种艺术活动其实是与老百姓的生命同在的东西,或者如贾平凹说的,是生命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中就包含了一方的艺术传统养育了一方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质。戏剧等民间艺术,往往起着奠定人们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常常承担着农村孩子最早的人生启蒙教育课。很多伟大的作家,早年都得益于故乡民间戏剧艺术的熏陶,比如莫言一直热心推广他的家乡戏,正是少小时期不经意中家乡戏的耳濡目染,馈赠了他一生创作的源头活水。而对于劳苦大众来说,相生相伴的民间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朴素和智慧的人生态度,会在无意识之中成为伦理道德的样本,被当作为人处世的参照,发生着人格塑形的积极作用,而越是在偏远贫困和教育匮乏的地方,民间艺术的审美教化功能就越是强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视,说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文明源头和传承久远的文化艺术,既展示出前人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凝聚着人类走向文明以来最基准最普遍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给予我们永恒的教益和启示。
人杰地灵这词说多了,但说合阳依然无法免俗地要用到这词。合阳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不出人才反成了怪事。听讲解员如数家珍地介绍与合阳有关的历史名人:最早有帝嚳,三皇五帝之一,属于中华文明的始祖级人物。再有莘国人伊尹,以擅长烹饪声名远扬而成为商朝宰相,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正体现了伊尹超群的政治智慧。太姒既为有莘国之女,因为生得好又嫁得好,便使得文武两代周王与合阳有了因缘,合阳北端有梁山西峰以武帝山命名,作家贾平凹在1999年游过武帝山后,写了《游武帝山记》:“以帝王之名而名山者,为武帝山也。百里山草木不生,而唯此苍翠者,为武帝山也。” 美文佳句与武帝山一起不胫而走,广为人知。
合阳另一座苍翠神山叫“福山”,有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法师守持,修得满山福音缭绕,是百姓最爱烧香问卦的去处。我对佛教知识所知甚少,但对“有深大的心灵,有兼备文采与乐才”(丰子恺语)的李叔同即弘一大师一直倾心崇拜,听同行专家说,弘一大师曾拜印光为师,顿时惭愧自己的无知,赶紧在印光堂内拜了三拜,又上祈福楼转运椅上连转三圈,自觉福气满满走下山来。民国以降,无论政界商界还是文化艺术领域,合阳都是人才辈出。我们走到此地几个著名的古村落,看到了明清至民国社会生活的大量历史遗存,那些古朴的庙宇和民宅建筑,经历了几百年历史风雨的冲刷毁坏而亟待抢救和修复,但我们依然能从那些保留下来的城墙、院落、门头以及精致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中,感受到这里曾经文商并茂的繁荣景象。
印象最深的是灵泉村,党氏家族为村中望族大姓,出了不少扬名远近的商贾富豪,但我们更注意到崇文重教、诗礼传家乃是这一家族迁延至今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在党氏家族纪念馆,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馆内醒目位置上的一辆名为“党晴梵先生坐过的轿车”,我颇为兴奋,因为党晴梵先生不仅是民国著名学者,而且他从1949年进入西北大学充任教授至1966年去世,是西北大学校史上熠熠有光彩的杰出人物。党先生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4年回家乡合阳,创办合阳县立中学并自任校长,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一路走来,以追随革命为毕生信念,但党晴梵先生人生更伟大的贡献,是他作为学问家和艺术家留给后人的丰富著述和创作遗产。他集革命家、教育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从他身上最可看出何为通才绝学。不知如此卓越的学问和艺术禀赋,果真是得自合阳这方沃土和灵泉的滋养?当你置身于合阳的天地山水间再来提问时,答案不用说是肯定的。
合阳是一本大书,打开来不仅看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更从中体味到其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元和博大气象,是突破了一般区县地域给人的寻常感受的。处女泉给我的感觉是灵秀妙曼的女儿气,而太姒的形象确乎多代表母性的情怀气度,至于从帝嚳到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传说,则给这座小城平添了一种王者气派。从“高池小场曲子”和“提线木偶戏”中类似丝竹管弦的委婉动人,到了东雷上锣鼓的粗犷古朴震天动地,给人的艺术感受完全不同。单从美学上说,合阳的文化艺术是极具融合性的,这样丰富多元的文化母体,对于学问家和艺术家的培育和成长不待说是极其重要乃至甚为关键的。而且所有这一切,又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民间自在方式互融和共存着,正所谓民间艺术的包罗万象和博大精深,在合阳是一定可以体会到的。包括合阳人的见识,不来合阳我这辈子会少了多少见识?我们一队所谓文化人马,从走来合阳的大巴上开始学习合阳的“合”字的历史变迁,几番知识考古之后逐一扫清几个生僻古怪的字词拦路虎,方才小心翼翼走进合阳,张口探问合阳。不惟文言古语,还有不少在我看来太过高冷的知识学问,是在随行聊天或饭桌谈笑间获得,那些自在生长的智慧和思想,是在合阳人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遍地生辉的,这就是民间的魅力,这也是民间的伟大。在合阳,真的读书人一定是放低了身段,如我这样直接低到尘埃里的,无非是岁月更早教会我山外有山天外天的道理罢了。
合阳是一扇窗,打开来看到的不仅是地域性的合阳,而是根植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的五彩华章。不夸张地说,当你站在黄河西岸洽川水滨,吟咏着《诗经》中的“关雎”或“蒹葭”,难道不觉得自己已经回到了诗意中的“文化原乡”吗?如此而言,合阳不只属于合阳,她是中国的合阳,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合阳了。
作者简介
周燕芬,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近期作品展示
喜欢文章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好友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