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闽人智慧丨为什么说福建千年侯官最“风流”?

闽人智慧丨为什么说福建千年侯官最“风流”?

闽人智慧丨为什么说福建千年侯官最“风流”?晚清风流属侯官“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这些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是侯官人侯官,由来何处?为什么会走出许多历史文化名人?

晚清风流属侯官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

“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

……

这些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都是侯官人

图片

侯官,由来何处?

为什么会走出许多历史文化名人?

又何以成为闽人智商高地?

带着这些“为什么”

我们寻觅关于侯官的一切

把问号一一拉直

01 晚清风流数侯官

当中华大地的天边绽开现代化的曙光,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在其间格外闪耀。

翻阅严复曾留下的文章书笺,时常可见“侯官严复”的落款。

侯官,对严复有着怎样的意义?

图片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及赫胥黎的原著。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不返阳岐廿载强”,在北洋水师学堂当了20年校长后,严复以诗寄怀。

诗中的“阳岐”(今属福州市盖山镇)就位于古侯官县,严复经常将“侯官”——这个令他20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署在自己的名字之前。

图片

阳岐严复故居。图源福州晚报

侯官,是福州的古称。

民族英雄林则徐,其名字也常常和侯官联系在一起——“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图片

林则徐。图源央视网

林则徐的父亲是清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少年的林则徐就积累了一定的学识。

在他考上功名,即将进京就职时,父亲又交代他“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这,也成就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人生品格。

图片

林则徐用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这一创举也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民族不屈的决心。图源央视网

后来,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启发了洋务运动。因此才有了马尾船政局的诞生,培养出了包括严复在内的一大批军事、科技、思想、外交人才。

图片

船政学堂资料图片。图源福建日报

1866年,福建侯官人——首任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了马尾船政学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侯官辖下的马尾,也因着船政局的创立,成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造船业发祥地。

图片

由马尾船政制造的中国第一艘自行制造蒸汽舰船“万年清”号。图源船政文化博物馆

不仅严复,马尾船政学堂还培养了刘步蟾、林泰曾、叶祖圭、萨镇冰……

他们生于侯官,又一生向海,终身为了国家的“海防自强”而赴汤蹈火、奉献自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

02 千年文脉育栋梁

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介绍,历史上的侯官县建治距今已有2000多年。

最早,由秦国设置了闽中郡并冶县,又称东冶。

到了汉朝,在冶县设置东部侯官都尉,侯官作为军事机构和职官称谓,初现于历史。

一直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侯官才作为县治的名称,治今天的福州市。

那么,侯官何以能走出这么多的名人志士?

这和该地兴文重教的传统、千年文脉的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

1600多年前,阮弥之建房20多座,作为办学施教场所。《三山志》载,因他的教化,闽地从“俗未知学”做到“家有诗书,市无斗嚣”,教化成效影响全闽,闽中读书之风由此兴起。

图片

福州市晋安阮公祠,纪念阮弥之的地方。福州市政协文史委陈常飞供图

两宋时期,随着全国政治中心南移,侯官文风在宋代盛极一时,一直是八闽地区的科举大县之一。

诗曰:“城里人家半读书”“学校未尝虚里巷”“十万人家半封侯”,用于形容当时侯官的教育与科举盛况,再恰当不过。

明清时期,侯官学风更是浓厚,有鳌峰书院、泉山书院、养心书院、望云书院等。

其中鳌峰书院是全省首屈一指的著名书院,倡行经世致用,培养出林则徐、梁章钜等一批杰出人才。

图片

鳌峰书院。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 在旧时科举制度下,侯官考取进士的人数就达2656人,在福建占比达24.5%,其中状元有11人、武状元8人。

侯官学子们尚文的风气,既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也是为了家国民族的使命。

因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和面江向海的地理位置,令侯官人勇于向外开拓,较早地接触到了外来的西方文化,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也因侯官地处边陲,他们亲历了外夷的入侵,由此催生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

图片

马尾入海口。图源福建船政

也因此有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书写出最真挚的报国情怀;

严复等出洋留学的毕业生“生等愿尽所能为国效劳”的爱国誓言表现出忠贞不渝的爱国志向……

正如福建开放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教授何绵山所总结的:

“近代侯官文化(即福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渴望通过变革使祖国强大等。”

03 院士“双子星”

民国二年(1913年)时,闽县与侯官两县撤并,改称闽侯府,次年改名闽侯县。

建置后,闽侯县为福建省府所在地,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35年(1946年)1月,闽侯县划出部分区域(现福州城区)设置福州市。

1970年,闽侯县城自螺洲镇迁至甘蔗镇,此后县域基本保持不变,且隶属于福州市。

图片

闽侯县。林双伟 摄

虽然古侯官已不复存在,但侯官文化的精神,依然在闽侯这片土地上传承。

从晚清越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新时代,从闽侯走出的有识之士不计其数,家国天下的爱国精神又成为激励他们立志报国的强大力量。

侯德榜就是从闽侯走出的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工专家,他是“侯氏制碱法”创始人、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被誉为“科技泰斗,士子楷模”。

图片

侯德榜。图源《中国科学报》

1890年,侯德榜生于闽侯上街青洲。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21年,年仅31岁的侯德榜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10月回国。

1932年,侯德榜用英文撰写《纯碱制造》一书,第一次将制碱技术公布于世,打破了帝国主义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为中外化工学者所共仰。

图片

1955年,侯德榜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和华罗庚、竺可桢、茅以升等人一样,成为我国的第一批院士。

侯德榜的侄子侯虞钧,1947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工硕士。1956年,侯虞钧回国后长期从事化工工程、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与科研,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

1948年6月,侯虞钧在美国纽约侯德榜办公室与伯父侯德榜(前)合影。图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此外,闽侯还走出了庄巧生、庄文颖父女双院士;天文学家张钰哲院士、化学家虞宏正院士、物理化学家傅鹰院士、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严恺院士等……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庄巧生是中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麦田里守望了近70年,先后主持育成20多个高产抗病早熟冬小麦新品种,指导育成中麦175和中麦895等10个优质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为国人吃饱、吃好操劳大半生。

图片

庄巧生院士(左二)和女儿一起看五都村宣传视频。图源福州高新区

他的女儿庄文颖是我国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一心一意投身于真菌学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院士“双子星”,成就了闽侯的一段佳话。新中国成立以来,闽侯先后走出17位院士,这也成为古侯官在闽侯这片土地上学风兴盛不绝的有力证明。

图片

从闽侯走出的“父女双院士” 唐仲璋和唐崇惕。图源《中国科学报》

04 千年侯官新姿态

古侯官虽早已不复存在,但在闽侯,侯官这一地名仍在沿用,现在更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闽侯上街镇侯官村,1000多年前,曾是侯官县县治所在地。侯官县随着建治的更迭成为历史,但在闽江之畔的上街镇侯官村,依然存留着当年千帆掠影的辉煌。

图片

侯官村地处闽江南岸,是一处千年古渡村。陈木易 摄

旧时,但凡往福州西行的轮船都要在古码头靠泊运载货物和旅客,当时商业十分繁荣。

侯官渡口不远处的镇国宝塔和城隍庙,正是昔日繁华的亲历者。

时光绵延千年,在镇国宝塔的见证下,作为“八闽首邑”的闽侯依然科教正兴。

图片

侯官镇国宝塔。吴心钰 摄

22所省市属大中专院校落地在闽侯县域的福州大学城内,20多万青年学生齐聚于此,汇聚着青春的磅礴力量。

为了激发大学城的智慧,闽侯县不断提升大学城的相关配套,“一校一案”助力大学城用电升级;创业南路、高新二路等多条道路竣工,大学城内路网进一步完善;开展文化艺术演出、体育运动赛事、人才招聘活动等,不断拓展空间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造出“服务师生、服务群众”的共建共享大平台。

图片

福州地区大学城路网的“门面担当”,旗山大道经过一轮轮绿化提升后颜值迷人,绿意葱茏。邹家骅 摄

借助大学城的智慧,闽侯县深入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与社会资本、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中试车间、实训基地,并打造“科创总部”,整合大数据科学园、侯官均和智能小镇等科创载体,“一片多点”建设科创走廊。

图片

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中心。林双伟 摄

目前,科创中心全面建成,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整体入驻。闽侯还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共建研发平台,已经进驻福大紫金氢能、鹭燕医药等团队和企业34家。

高校汇聚成城,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福州大学城在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城中拔节生长。

图片

位于旗山湖畔的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林双伟 摄

一旁的闽江川流不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古老的“侯官”,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一个璀璨的未来。

上一篇: 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20字以上
下一篇: 小学五年级描写人物神态精美句子精选80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