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者:司国庆;记谱者:张国刚
谜语的雏形是歌谣,最早的谜语可追溯至上古黄帝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谣是不用乐器伴奏的清唱,接近说和吟。民间谜语最初多为顺口溜,就是一种“谣”,它的创作来自于底层,源于生活,口传民间,是原生态的文化载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1
宿松谜语歌谣
宿松民歌是流传在安庆宿松境内民间歌曲的总称。据宿松县志记载,元代诗人余阙(曾中榜眼)形容宿松“风俗清美,韵调动人”。由此可见,至少在元代,宿松民歌传唱就已盛行。2014年,宿松民歌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宿松地区的民歌种类齐全,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谜语歌谣或对歌,是宿松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并流传至今的。
宿松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位于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因此歌谣既与周边文化交流融合,也有自己的地域特点。以全国各地普遍流行的民间歌谣“小放牛”为例,小放牛通常是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有着浓郁的田园风格。与其他省的小放牛歌词比较,会明显发现宿松的小放牛歌词自第二段开始就与省外的完全不同,由历史人物的盘歌转变为一般的谜语问答,体现着宿松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习俗,而且有方言土语入词,语言生动,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
02
宿松民间采风
下面的“小放牛”歌谣由宿松民歌非遗传承人司国庆演唱,合肥谜协理事张国刚记谱整理。
此外,由于宿松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4年刘邦设松兹侯国开始,迄今已有2000多年;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交流,使得宿松流传的民间谜语数量远远高于周边各县,仅宿松的民间文学爱好者张盛唐(非民协、作协、谜协会员)一人收集就达600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