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旧称普定,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古代黔中文化的发祥地,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遗址,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安顺历史上出过许多历史名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陈法(1692年—1766年),字世垂,一字圣泉,晚号定斋,清朝贵州安平(今平坝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治水专家。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河南司郎中,顺德和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江南庐凤道、淮扬道,大名道。为官清廉,悉心研究治河方略,以亲身体验著成《河干问答》一书,总结了历代治河经验,对后世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有重要参考价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河道总督白钟山被弹劾,陈为之辩解,被革职发配新疆。到新疆后,他见当地无水井,乃亲自踏勘,掘地得泉,人民感其恩,取名"陈公井"。后遇赦归里,潜心治学。主讲贵山书院廿余年。
陈法一生著述颇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水利、诗文、教育等诸多方面。著有《易笺》、《内心斋诗稿》、《河干问答》、《塞外纪程》、《明辩录》、《犹存集》。所著《易笺》共八卷,为世人所称道,也是贵州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学术专著。
王若飞(1896年10月11日—1946年4月8日),原名运生,字继任,贵州安顺人,革命烈士。
青年时代,王若飞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50岁。
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黄齐生(1879年12月18日—1946年4月8日),原名黄禄祥,又名黄鲁连,字齐生,号青石,晚号石公,贵州安顺人(祖籍江西抚州),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
早年热心开展业余教育工作,主持兴办贵州达德学校。积极倡办勤工局、农事试验场、商品陈列所和妇女习艺所等实业场所。参加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率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后又组织赴欧洲勤工俭学,结识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等人,接触马克思主义,支持共产主义革命主张和留欧学生革命活动。回国后任贵州省视学等职。1926年任贵州省立第三中学校长。任内延请名师执教,倡导白话文,宣传新文化,开新学风尚,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1929年在上海与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1931年经黄炎培介绍先后往江苏昆山、山东邹平、河北定县开展乡村教育。后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任职。
“七·七”事变后组织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后任四川歇马乡村建设育才学院文史教授,壁山正则艺专文史教授;多方奔走,从狱中营救出我党领导人王若飞(黄齐生是其舅父),并随赴解放区考察,在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毛泽东称赞他是“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候,党外人士同情爱护党的第一人”。1946年4月8日,与叶挺、王若飞、秦邦宪返回延安时,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失事中不幸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陈曾固(1907年—1988年),原名陈文光,字俊明,曾名陈镜明、曾一峰、曾固,贵州省安顺县轿子山小园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陈曾固自幼刻苦学习,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不断追求进步。读书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陈曾固积极参加组织安顺中学学生救国联合会,上街宣传演讲,激发群众爱国热忱,开展反帝救国斗争。他还与9名进步同学组织“晨光学社”,研习诗文,评论时事,以诗言志。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共中央财经部秘书长。1946年担任中共辽西、辽北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1950年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兼贵州省人民政府代主席。1954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1958年改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1960年任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1988年2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谷正伦(1889年—1953年),字纪常,贵州安顺人,中华民国国军军事将领。
1906年毕业于贵州陆军小学,保送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1909年再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深造,并于其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随黄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炮兵,学成归国后参加护法战争。1926年率部北伐。1928年兼任南京上将戒严司令、首都中将卫戍副司令。1932年任首都上将卫戍司令、宪兵中将司令、代理南京市市长,被誉为“现代中国宪兵之父”,并揭示:“不说谎,不作假,守本分,尽职责。”为中华民国宪兵的座右铭。
1937年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2月,任鄂湘川黔绥靖主任兼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任上清查户口,建全保甲,巩固抗战后方。1942年兼甘新公路督办。任职期间重视建设、民生,发展农林牧业,修筑天兰铁路;整顿行政,改善粮政,除弊便民。1953年11月因病在台北逝世。两位胞弟谷正纲、谷正鼎,皆为中国国民党党员,也被称为“一门三立委”。
任可澄(1879年1月14日—1946年3月16日),原名文鑅,字志清,号匏叟,贵州安顺人,政治家、教育家、学者。
1903年中举人,1904年受聘为贵州学务处参议,1909年与唐尔镛、华之鸿等组织宪政预备会,并继唐尔镛之后,为宪政派首领,任贵州教育总会会长,与自治学社对立。辛亥革命后,任贵州军政府枢密院副院长。唐继尧入黔后,任都督府右参赞。1915年12月任可澄与蔡锷、唐继尧、刘显世、戴戡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继而又发表讨袁檄文,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任都督府右参赞。1916年6月6日任云南省长(未就职),1917年7月护法之役,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长。1920年被推为贵州代省长。1936年任云贵监察区监察使。1946年在昆明病逝。
任可澄曾参与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贵州优级师范选科学堂,宪群法政学堂,开办新学,为贵州近代中学教育之始。任可澄任贵州省长时间短促,加之时局混乱,无政绩可言,然由其主持的续修《贵州通志》110卷700余万字,及所编印的《黔南丛书》7集,每集10册,则为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
陈蕴瑜(1900年—1938年), 贵州省平坝县(今平坝区)天龙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
陈蕴瑜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学堂第二期,七七事变后,任102师607团团长,率部队赴抗日前线,投入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屡立战功。1938年5月充任102师304团团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在砀山韩道口之役,与敌恶战两日,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团伤亡惨重,陈蕴瑜不幸中弹牺牲,以身殉国,时年38岁。
陈蕴瑜牺牲后,国民政府为旌表其功,授予烈士称号,追赠其为陆军少将。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蒋介石、林森、冯玉祥、何应钦、李宗仁等四十二人赠悼词和挽联。1941年国民政府在烈士家乡天龙镇修建陈蕴瑜烈士“衣冠冢”,“纪念祠”和“纪念塔”。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陈蕴瑜为革命烈士并颁发“革命烈士证书”。2015年,陈蕴瑜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柳树人(1905年—1942年),贵州安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
1926年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5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任第5军200师戴安澜部599团团长,率部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昆仑关大战等著名战斗。1941年,200师驻防贵州安顺时,在戴安澜师长的率领下,柳树人带领部队帮助家乡人民整顿贯城河,修筑公路,挖井取水,还捐款创办保民学校,免费为地方百姓中缺医少药者治病,帮助家乡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盛得老百姓的称赞。
1942年随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柳树人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同古会战,会战期间,后援不至,孤军与四倍于己的日寇激战12天,使日军受到重创,而后在营救师长戴安澜时,与日军激战中,柳树人身先士卒,壮烈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追赠柳树人为陆军少将。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韩文焕(1906年—1959年),字方伯,别号云安,贵州安顺人,民国陆军中将。
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曾任宪兵学校教育处处长,宪兵司令部警务处处长,1939年6月任贵州省保安处处长,1943年8月任少将,1945年1月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同年8月任内政部首都警察厅厅长,1949年转任贵州全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后任由贵州保安部队改编的第一O一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由缅甸赴台湾定居,1956年退休,1959年去世。
韩文焕是一典型旧军人,为蒋介石之政权工作一生,一向工作认真,生活较为严谨,生活作风整肃,不喝酒,不赌钱。且好学不倦,虽仅读过初中,由于公余孜孜自学,其古汉语水平远在学历之上。
袁晓岑(1915年8月8日—2008年),贵州普定人,中国雕塑家、国画家。
1938年入云南大学学习,曾参与组织谷风画社。1941年后以卖画、教书为生。建国后,历会云南文联创作研究部副主席,云南艺术学院系主任、副院长,云南省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和云南分会主席。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袁晓岑画辑》《袁晓岑雕塑选集》。
袁晓岑先生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成为蜚声艺坛的大师,他感谢生他养他的大地,感谢磨练他的生活,感谢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正由于这样,在先生的艺术追求中,把雕塑与绘画、诗情与画意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创作中体现。
安顺人文地图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欢迎网友们补充、建言献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