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史说清廉】(三)​秉公守法、公私分明的何武

【史说清廉】(三)​秉公守法、公私分明的何武

【史说清廉】(三)​秉公守法、公私分明的何武史 说 清 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朝历代涌现出一批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朝历代涌现出一批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著名人物,留下了深远的廉政思想和世代传颂的廉政事迹。即日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史说清廉》专栏,通过挖掘淮北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淮北清官廉吏故事,引导党员干部从先贤事迹中汲取历史智慧和清廉力量,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坚强保障。

秉公守法、公私分明的何武

何武,字君公,西汉时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人,曾在沛郡(治所相县,今安徽淮北市)为官。历任扬州刺史、兖州刺史、清河太守、沛郡太守、司隶校尉、廷尉等职,官至御史大夫,后改称“大司空”,封氾水侯,谥“刺侯”。

秉公执法的历史人物_历史秉公执法的人物_人物执法历史秉公事迹

何武画像

何武少年时代跟随宫廷博士学习《易经》,并以射策甲科的优异成绩担任郎官。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何武得到光禄勋的举荐,正式走上仕途。何武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但其为人仁慈厚道、贤良方正,为官秉公守法,公私分明,深得治地百姓拥护和爱戴。

何武带头守法,不徇私情。何武的弟弟何显有商贾的户籍,他仗着郡吏的身份和家族的影响,常常不纳租税,致使县里总是不能完成税赋征收任务。于是,有位名叫求商的乡县掌管租税的小官就追着催要,何显觉得颜面尽失,打算找机会整治求商。何武知道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弟弟的做法,他说:“我们家的租赋徭役不能在众人之前完成,交税不带头,奉公守法的官吏是不会这样做的。”何武还把这件事情专门向太守作了说明,并举荐了求商,对求商的无私无畏秉公执法大加赞赏,太守便擢升求商为州郡卒吏。求商奉行公事、不畏强势的做法,不但没有遭到报复,反而得到何武的大力支持,继而得以重用。州里人听说此事后,都非常敬服何武这种公正的做法。

何武担任扬州刺史期间,开露章奏劾先河,教化惩戒并重,以德服人。对于将要弹劾的不法官员,故意公开奏章纠举内容,使被弹劾的人知戒惧,有收敛,存底线。对于那些真心服法者,视情况给予悔改的机会;对于屡教不改,无视民意国法者,甚至弄虚作假的,坚决一查到底,从严处罚。颇有现代法治之风。

汉书记载,九江太守戴圣是位有名的学者。可惜这位饱学之士,却在治政方面不循法规,何武的前任因其大儒身份而对其格外宽容。何武接任刺史以后,却不惧权贵,坚持秉公执法。何武在职期间,巡视部属,考察刑政,审察并记录囚犯的罪状,发现许多犯罪的责任最终要追究到郡国,矛头直指戴圣。戴圣非常生气,私下里对别人说:“何武这后生小子知道什么,只是想扰乱别人的工作,弄得乱上加乱罢了!”很快,何武派随从查明了他的罪行。戴圣害怕,主动辞职,此后不久,却又凭借其名人效应,在朝廷做了博士,但他对此事却耿耿于怀,经常在朝廷里诋毁何武。何武听说这件事后,顾念其儒生的身份,并没有揭穿他的罪行和谎言。不承想世事无常,没多久,戴圣的儿子因门客聚合成群盗,被官吏捕获,恰巧案发之地在何武管辖之内。戴圣闻之,料想得罪何武至深,儿子必死。身为主官的何武并没有挟私报复,而是依法公正地判决了这件事。戴圣内心惭愧而敬服何武。后来,何武每次到京城奏事,戴圣都会登门拜访,感谢何武的公正无私和宽容大度。

人物执法历史秉公事迹_秉公执法的历史人物_历史秉公执法的人物

何武断剑(简笔画)

在古代法制典故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份遗嘱继承的记载,便是著名的汉代“何武断剑”。西汉时期,沛郡有位少年,幼年丧母,父亲是郡里的大富翁,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但很不贤惠,女婿又十分贪财吝啬。父亲临终前,担心大女儿为了争夺财产而伤害儿子的性命,就召集族人在场,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都交给女儿,只留下一把宝剑,等儿子长到十五岁时再给他。可等少年长到十五岁,贪婪的姐姐、姐夫仍然不肯给他宝剑,于是,少年将二人告到了官府。担任沛郡太守的何武派人传来少年的姐姐、姐夫,并要求他们把遗嘱和宝剑一同带来。何武说:“剑,意味着决断。儿子长到十五岁,智商和能力都完全足够决断,可以掌理家族了。而女儿和女婿已经温饱了十五年,已经很庆幸了。”一旁听审的众人齐声称是。何武明察秋毫,机智断剑,在沛郡传为佳话。

《汉书·何武传》赞何武“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可见后人对其德政和功绩的肯定。是所谓“民意闲谈中,政声人去后”。

上一篇: 梁姓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下一篇: 秉公执法的英雄人物是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