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大神们的“套路”
01
人物通讯的定义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
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
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
02
人物通讯的关键
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
通讯稿中既要见事,又要见人;
既见性格风骨,更见精神情怀。
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时代特征、扣紧与时代脉搏的共振点。先进人物如同鲜明旗帜,可以展现当下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达到侧面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03
人物通讯的类型
基于文章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
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问答式:
人物的现场采访问答实录。
04
撰写的步骤及技巧
事前调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打无准备的仗”
①确定为什么要写这个人,明确撰稿目的与重点
最近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感人的事件?
取得了什么优异的成果?
他身上有什么动人的,值得大家学习的品质?
②了解人物相关背景知识
该人物从事职业的特点与岗位特征?
基本的入职经历、获得荣誉?
以往是否有被宣传的经历?
③基于事前调查设计采访提纲
将自己摆在读者角度提出困惑
提纲涉及范围可以广泛但要有基本的脉络,有针对性的细化问题
人物采访
“采访也许不止一次,采访结束也不意味了真的结束”
①首次采访最好使用线下面对面的方式
尽量到对方舒适区进行采访
除了可以获得充足的访谈素材,近距离的直接接触,更可以从人物的身形样貌、谈吐反应、熟悉的环境中观察体会到细节特点与线索
②提前将题纲发给采访对象
便于采访对象提前回忆相关素材
③采访时把握访谈方向
鼓励人物展示自己有自信的一面,引导其多提供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性素材
但注意不要过分发散,作为访问者要明确主题
④在后期环节也要注重与人物本身的沟通
采访技巧
“写好通讯稿不仅仅在于文笔哦”
①巧妙切入主题
切入点是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大到被采访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情感性格,小到乡土乡音、饮食、服饰习惯,乃至一句话等等。
②善用提问方法
抛砖引玉:
有时采访对象本身材料很多,只是每天的工作生活已经成了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的。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可以讲一些类似的事例,引起对方的联想,从而让对方谈出更多有价值的话。但切忌不可诱使对方说假话,也要防止对方为迎合记者的口味顺着竿子爬,讲一些捕风捉影的东西,失去他自己原有的价值。
粗细结合:
在问过广泛开放性的问题后,为了防止泛泛而谈,要接上严密的提问,多问几个“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 “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
③善于倾听观察
倾听:听全面介绍;听突出问题;听典型事例;听细节过程;听分歧意见。
观察:要观察和人物有关的基本事实;要抓住能够充分反映事件本质的细节。
④善于挖掘人物身边事
这些“身边事儿”得是“真事”“新事”“大事”或“以小见大的事”。
当你下决心要把手中的一两个“身边事儿”变成新闻稿件时,还要做一点征求意见的工作,和身边的人聊聊看有没有新的碰撞,使“身边事”的新闻价值升华,力求使正能量满满,副作用趋零。
整理素材
“在梳理整合中挖掘亮点”
①每个人物都与众不同
大致罗列采访对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人物身上有什么特质是值得读者了解并从中获益的?
②梳理素材
从每段素材中分析提炼人物特点,筛选符合与文章预想主题的事迹素材,有借鉴意义的素材将让文章具备教育影响的功能。
③询问采访对象身边的人,获取更立体的视角
撰写稿件
“每个人物都是真实、独特而鲜活的”
①标题与开头
充分引发读者想要了解人物的兴趣,明确的主题将让读者一开始就对人物特点有初步了解,明白为什么要写他,文章开头可以将读者拉入情景。
②用文字提高人物的真实性
提防“高、大、全”,读者更爱言之有物。使用过多的修辞不如在描写中加入真实的细节,描写情景时,不只聚光于人物,还可以通过周遭环境来烘托,写出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来。
③让字面的人物生动而有趣
适当的口语化,回忆如何面对困难能让人物与读者共同成长,在事件中描写人物的情绪反应引发读者共情,描写人物外貌、姿态、语气、习惯,爱好或者经历让人物具备“烟火气”。
05
好文章的要素
真实:
人物稿的真实,是指你呈现的人物的个性必须真实可信。
冲突式设计,矛盾调动情绪
冲突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冲突往往因矛盾而生,能够引人入戏。矛盾共生,冲突迭起,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展现主人公品格与魅力的过程。
细节:
人物通讯稿想要鲜活起来,前提是你要“入戏”,研究和挖掘你的采访对象。
片段式呈现,放大微观镜头
把故事的重要片断写具体、写丰实,用活生生的微观镜头,消解读者对典型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的刻板印象。
语感:
人物稿对文本的要求可能会更高;提倡风格化表达,但无一定之规;表达的高级境界是——熨帖和自然。
文学式表达,增强审美意趣
文学作品拥有很多新闻没有做到的叙事抒情策略,能够更加打动人,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对文章加以润色提升。
END
文案|徐迟(客运一中心)、张琦(党群工作部)
编辑|陈昭健(机电中心)
审核|李丹
投稿邮箱:yyqnzs@qq.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