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分享】中国白氏之古今名人

【分享】中国白氏之古今名人

【分享】中国白氏之古今名人《白氏风采》精装珍藏本收藏联系:白静 13759934426 白文汇 15319799350 投稿邮箱:baishishangwu@163.com

白氏风采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白;请点击上面“白氏风采”关注,拥抱白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白氏文化,共建繁荣白氏,传播白氏正能量。欢迎世界各地宗亲投稿!邮箱:baishishangwu@163.com

《白氏风采》精装珍藏本爱心捐助200元收藏 !

白阜,5000年前,炎帝大臣,为神农通水脉。

白乙丙,春秋时,为秦国秦穆公的大将。后积功升为大夫。

白公胜,春秋时期楚国国王楚平王的孙子,本来以熊为氏,取名胜,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后裔。因其被封于白邑,人们称之为白公胜。为人勇敢,诚信,礼贤下士。为报杀父之仇,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月余。被叶公子高打败,在荆山自杀。其子白乙、白丙、白巳、白降(hōng音烘)逃至秦国,以白为氏。白公胜遂为白氏得姓始祖。

白善,春秋时楚人,白公胜之族人。家澧阳,是楚国的大将。

白公胜发动政变之前,想请他参与。他说:“我若跟你干,对国君不义;不跟你干而告发你,对你又不仁。”白善遂弃官治圃,开菜园去了,以灌园自适。(见《中国人名大辞典》)

①白圭,战国时周(洛阳)人。网络资料说他是白公胜长孙白澍之子。(白公胜→白乙→白澍→白圭)

魏文侯时,魏相李悝(kuī音亏。一作李克)主张多开荒地,增加收入。而白圭却另辟蹊径,主张通过商品交换增加收入。他乐观时变,善抓商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太史公司马迁赞扬他能够富国(《史记•货殖列传》:“白圭富国”)。所以,后人尊他为“商圣”。

下边是《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白圭的文字,录此以备诸君

研究。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ránɡ,丰收);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上文意译为白话,大概是如下意思:白圭是战国时人,他不属于哪个诸侯国,而是东周国都洛阳的人。当时,魏国著名的改革家李克主张垦荒致富,而白圭更欣赏抓住天气或农时的变化来致富。所以,白圭能做到人弃我取(别人不太需要的,我拿来),人取我与(别人急需的,我给他)。农人粮丰收,我购买他的粮食,卖给他丝织品和漆;等他的蚕丝出来了,我购买他的丝织品,卖给他粮食。当太阴星在卯位时,粮食会大丰收,但明年就糟糕。太阴星在午位时,天旱,明年好收成。在酉位时,大丰收;但明年又糟糕。在子位时,天大旱;但明年丰收,水量充足。太阴又到卯位,粮食更丰收,一年顶两年。要想赚钱,收购廉价的下等谷物;种庄稼想丰收,要选取上等谷留作种子。白圭能节衣缩食,克制自己的欲望。与他手下的仆人同甘共苦。他瞅准商机,迅疾行动,好象猛兽鸷鸟发现了猎物一般,绝不犹豫。所以他说:“我治理产业,就象伊尹和吕尚(即姜子牙)治国用谋略,孙武和吴起打仗用韬略,商鞅施行政令坚决彻底一样。所以,一个人不能随机应变,不能当机立断,该施舍时不能施舍,该收取的不去收取,该坚守的不能坚守——这种人虽然很想学习我的法术,我永远也不会告诉他的。”

所以,天下人一谈起经商致富,都尊白圭为鼻祖。白圭不是只有理论,而是经过了实际试验的。经过实际检验,他确实非同一般,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②白圭,名丹,战国时魏国人。圭是他的字。与上边的周人白圭不是一人。魏文侯用他为相,很有政绩。他重视水利建设,曾自许“治水愈于禹”,孟子说他疏通水路、让水向低处流去是以临为壑。成语“以临为壑”即来源于此。不知让孟子治水,他老人家叫水往哪里流?白圭同情人民,准备把赋税大大降低。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向种田人收取十分之一的赋税,而白圭打算只收二十分之一。并求教于孟子。孟子站在维护旧势力的守旧的立场上,批评他,认为会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白圭到底施行了怎样的赋税制度,古籍中未记载。

③白圭(1419~1475),字宗玉,河北南宫人。明英宗正统七年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作为成国公朱勇的监军,抗击蒙古的兀良哈有功,又命他巡按山西。他在山西辨疑狱百余。正统十四年,随从明英宗北征,抗拒蒙古军的侵扰,与皇帝一起,兵陷土木堡。逃脱回京后,明景帝命他去山西泽州募兵。不久,晋升为陕西按察副使,后又任浙江右布政使。

明英宗天顺二年,贵州苗民造反,攻劫都匀诸处。皇帝封白圭为右副都御史,协助南和侯方英前往征讨。镇压了苗民起义后,皇帝马上命白圭巡抚湖广,赈济湖广灾民。

天顺三年,蒙古又派孛来进犯今甘肃庄浪。白圭与都御史王竑赞都督冯宗军务,分兵巡边。在陕西固原州,大败孛来的蒙古兵。白圭是一个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胜的民族英雄。

明英宗天顺七年,白圭晋升为工部尚书,去领导、监督北京天安门的修造工作。

二年后,也就是明宪宗成化元年,湖北荆、襄地区流浪失所的农民,生活无着,还屡被明廷驱赶、杀害,忍无可忍,在西华好汉刘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反对明廷的残暴统治。明廷派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都督喜信、鲍政为左右参将,中官唐慎、林贵奉为监军,以颇具文韬武略的白圭为督师,发京军及诸道兵前往荆、襄征剿。刘通,绰号刘千斤,河南西华人。县衙门前的石狮子,重约千斤,刘通能单手举起,因此,人们都叫他刘千斤。他的村庄刘庄也改称千斤刘了,直至今天。不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千斤刘已经划归商水县管辖了。

早在刘通起义前十年,荆襄一带人民就因天灾人祸而民不聊生,朝不保夕。明廷又恐惧流民闹事,于是下令不准在荆襄一带聚集。明朝从朱元璋起,就把这一带的人民外迁,宁肯让方圆几百里的地面空置起来,也不准人民在那里居住。所以,又逃到那里的农民就被称为“流民”。刘通看到人民走投无路,就率众起义,建国号为“汉”,年号为德胜。流民从者四万人。

白圭到了荆襄,会合明廷军队四面进攻,白圭往来督战,兵士奋力攀登,刘通战败被擒。官军俘获起义军兵士3500多人,还有起义军的子女11000多人。他们把流民们修建的房舍统统焚毁。刘通的部下石龙与刘长子逃进四川,连连攻陷巫山、大昌。白圭等分兵追赶,并诱降刘长子。叛徒刘长子用计捆绑石龙,投降官军。刘通起义彻底失败了。

白圭得胜还朝,朝廷论功行赏。加封白圭为太子少保,增俸一级。遭父忧(即父亲去世),葬毕,视事。

成化三年正月,加太子太保。四月,由工部尚书改为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十二团营即明朝京都内的军队。当时白圭的权力比现在的国防部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还要大)。

成化六年,蒙古阿罗出侵入河套地区放牧,并驻扎下来,陕西多次受其洗掠。白圭责备陕西的镇官、巡官不尽职责,应予惩治。延绥巡抚王悦、镇守太监秦刚、总兵官房能,俱获罪罢去。白圭主张大举进兵河套,于是,发京兵及他镇兵十万,屯于延绥。而又切责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速速输送粮饷。粮饷仍不足,就预征明年赋税。于是内地骚然。而前后所遣三大将朱永、赵辅、刘聚皆畏缩不前。兴师动众,最后也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成化十年,卒于官。年五十六。赠少傅,谥恭敏。

白圭性简重。退朝以后,就关上房门,静卧休息,不与外界交通。不论是请他,还是拜谒他,统统不与相见。在贵州时,有人愤恨宦官,前去行刺,结果误入白圭的住所。白圭在床上披着被子问行刺人为何行刺,那人一见大惊道:“怎么竟是您呀?”于是抽刀自杀,但未死,倒在了地上。白圭呼从人为那人敷上药,包扎后让那人走了。从此,人们叹服白圭气度宽宏。

附录:《明史•白圭传》

白圭,字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进士。除御史,监朱勇军,讨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脱还,景帝命往泽州募兵。寻迁陕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贼郑怀冒流剽处州,协诸将平之。

天顺二年,贵州东苗干把猪等僭号,攻劫都匀诸处。诏进右副都御史,赞南和侯方英往讨。圭以谷种诸苗为东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遂会兵青崖,复破四百七十余寨,乘胜攻六美山。干把猪就擒,诸苗震慑。湖广灾,就命圭巡抚。四年,招为兵部右侍郎。明年,孛来寇庄浪。圭与都御史王竑(hónɡ音宏)赞都督冯宗军务,分兵巡边。圭败之固原州。七年,进工部尚书。

成化元年,荆襄贼刘千斤等作乱。敕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都督喜信、鲍政为左右参将,中官唐慎、林贵奉监之。而以圭提督军务,发京军及诸道兵会讨。

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县门石狻猊(suānní音酸泥)重千斤,通只手举之,因以为号。正统中,流民聚荆、襄间,通窜人为妖言,潜谋倡乱。石龙者,号石和尚,聚众剽掠。通与共起兵,伪称汉王,建元德胜。流民从者四万人。

圭等至南漳,贼迎战,败之,乘胜逼其巢。通奔寿阳,谋走陕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官兵又破之雁坪,斩通子聪及其党苗虎等。贼退保后岩山,据险下木石如雨。诸军四面攻,圭往来督战。士皆蚁附登。贼大败。擒通及其众3500人,获子女万一千有余。焚其庐舍,夷险阻而还。

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连陷巫山、大昌。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

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遭父忧,葬毕,视事。

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

六年,阿罗出等驻牧河套,陕西数被寇。圭言镇巡官偷肆宜治。延绥(今延安一带)巡抚王锐、镇守太监秦刚、总兵官房能,俱获罪去。圭乃议大举搜河套,发京兵及他镇兵十万,屯延绥。而以输饷责河南、山西、陕西民。不给,则预征明年赋。于是,内地骚然。而前后所遣三大将朱永、赵辅、刘聚皆畏怯不任战,卒以无功。

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赠少傅,谥恭敏。

圭性简重。公退即闭阁卧,请谒皆不得通。在贵州时,有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误入圭所。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则自刎,不殊,仆于地。圭呼烛起视,傅以善药,遣之。人服其量。

次子钺,字秉德,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习典故,以词翰称。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裕。

据江苏省丰县文联主席白光华编写的《尚书世家》说,白圭的祖父叫白进忠,白进忠生二子,长子叫白友谅,次子白友直。白友谅生5子7女,5子分别为钦、瑢、圭、瑄、珍。白圭生5子,分别为镔、钺、铨、鈁、锐(少殇)。此说来自家谱,可信程度最高。

次子白钺,《白圭传》中已经粗略提及,笔者还搜到一些相关材料,也汇集在这里,供诸君参考。

下面资料来自互联网,键入“白钺”,再左击“百度一下”,即可看到。作者署名:剑倚芙蓉

白钺何其人也?

据史料记载,白钺(1454~1510),字秉德,南宫县前紫冢乡南白塔村人(现更名为南宫市前紫冢镇)。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充经筵并东宫讲官,升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充日讲官、教授庶吉士、掌翰林院事,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进左侍郎。正德三年(1508)十月迁礼部尚书,正德五年(1510)九月兼翰林学士专管内阁敕诰掌詹事府事,加太子少保,十月二十九日卒,年五十七。赠太子太保,谥文裕。

白钺乃白圭之次子。白圭(1419~1474),字宗玉,明英宗、戴宗、宪宗三朝元老。明正统七年(1442)三月赐进士及第,是年授江西道监察御史。正统九年(1444)正月,奉命征讨入侵广宁(今辽宁省)等地的兀良哈,因讨伐兀良哈有功,受英宗嘉奖,后授钦差巡按山西,一路上审辩疑难冤狱百余案,深受百姓爱戴。后历任湖广巡抚、工部尚书、兵部尚书、资政大夫、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并领太子太保衔。在任期间,先后平定贵州东部苗夷干把猪、河南刘通叛乱,并受命督造裕陵(英宗的陵墓)和修建承天门(即今天安门)。成化十年(1474)白圭卒于官位,皇帝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赐荣禄大夫,谥号恭敏。

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白圭、白钺父子是南宫历史名人,埋葬在南白塔村的白圭、白钺二尚书墓被列为河北省名胜。最近,南宫市西白塔村白氏编写的《尚书世家》,是一部较为完备的新式家乘。该书详尽记述南宫白氏的历史渊源和白氏三进士(白圭、白钺、白杲ɡǎo音搞)、一朝四尚书(白进忠、白友谅、白圭、白钺)的丰功伟绩。其楹联有:“父承子继两世六朝少保,兄前弟后一门四代尚书”;“位列工部、兵部、礼部;爵位一品、二品、三品”。

观西长固白钺墓碑记上所写,“白钺字秉德,明正统贡生,,甲子科举人,明成化进士,历任尉氏县知县,累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习典故,以词翰称,卒谥文裕。钺父圭,明永乐贡生,任刑部员外郎……”等,此白钺与南宫白钺应是一人。但是该碑是1995年所立,当地没有旧碑。查内黄县志上亦无有关白钺的记载。西长固村民说,现在西长固白村已经没有白姓。所以白钺墓碑记上写的,“故后归宗葬内黄县南白村(今西长固村)西金堤遗址东,故有坟茔在焉。悠悠数百年,历经沧桑,族人尽绝,年久失修,无人保护,堌冢颓废,枣荆丛生,獾狐打洞,还因刨药材、平坟取土,在坟墓上乱挖乱刨,其原貌早已全非。”除“族人尽绝”外,其余尽是传说。试想,白钺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这样的朝廷重臣葬在此地,墓前怎么连一块墓碑都没有呢?何况白钺之死到现在还不到500年。

但是,既然这里有白钺墓,有“白村”的村名,又有传说,白钺肯定要与该村有渊源关系。白村的白姓很可能是河北南宫县白塔村的一支。根据西长固白村早已经没有白姓的事实,似乎白村的白姓人士要早于南宫的白姓。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内黄县人民政府的碑文中写成白钺墓“为考察内黄名人提供了可证资料”,而没有作肯定结论留有余地的原因。

白钺与金堤何关系之有?

从金堤的来历与白钺其人的历史,白钺与金堤是风马牛毫不相关的两码事。明代时没有修过金堤,即使维修过也与白钺无关,白钺没有在内黄做过官。白钺也没有治理过黄河水患。有关系的就是白钺“故后葬金堤东,今故冢在焉”(内黄县人民政府说);和“故后归宗葬内黄县南白村(今西长固村)西金堤遗址东,故有坟茔在焉”(西长固村民说)。

金堤留存,当然是文物,有白钺墓留存,亦是文物。金堤“为考察黄河在内黄的历史提供了可信资料”;白钺墓“为考察内黄名人提供了可证资料”。看来二者相得益彰。

但是若把一个在当地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人物,只因有传说而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失慎重。内黄县把“金堤遗址白钺墓”连在一起做为文物保护单位也许是万全之策。

白钺墓给西长固带来什么实惠?

从1995年的碑记中看到,“自1992年起村民自发形成保护小组,组织群众捐款捐物,修祠建庙,植树固沙。在县文化局及文物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经内黄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95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自发起保护以来,白钺其人不仅受到本村广大群众的尊奉,并得到远近村民的敬重,为修复保护其遗址,捐资者与日俱增,收入逐年增多。近些年来,除修建祠庙开支之外,又为关心下一代、支持希望工程建设出资4000余元,为本村小学添置了高档双人课桌凳子32套,修缮教室数十间,改善办学条件,方便了子女就学;又为支持本村水利建设打井出资3000余元;架设动力线路出资5500元;还为本村修路桥出资500元;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定于村闲时节2月14日唱戏六天,列为常事。”1992年至1995年5月三年多的时间,白钺庙收到周边群众的捐资,除修了祠庙外,还捐出12000元用于办学、兴修水利、架设电线、修路修桥。可见这里为西长固村带来了可观的利益。从1995年起,每年“2月14日唱戏六天”,其香火钱该是多少啊?更何况近年来一传十,十传百,都说白钺庙怎么灵验,尤其是对于“升学”、“生孩子”这样的“热点”问题,有求必应。来这里进香的人们又该是如何鼎盛啊!笔者在庙前看到一大堆炮仗皮子,足见来这里祈祷的人员之盛。

白钺庙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聚宝盆,这对减轻该村的农民负担是有可为的。西长固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了,就会有人的负担增加了。如果捐款、捐物能得到良好的报应,心遂事成,也就把“负担”变成投资了。

源自:白保迎先生

名人历史白姓有哪些_白姓的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白姓排名

温馨提示:

各位白氏宗亲,由中国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白氏风采》,记录了从白姓起源到2019年跨越千年的白姓发展历程,是继白凤毛老先生《中华白氏》之后又一部白氏宗亲值得收藏的白氏全书,全彩印精装珍藏本,除赠送预订宗亲外,剩余200册珍藏本,有意愿的宗亲积极捐赠收藏。

《白氏风采》精装珍藏本爱心赞助200元收藏一本

上一篇: 中华历史名人大全杨姓(历史名人姓杨的有哪些)
下一篇: 【乡镇风采】迎端午,兴文诗社邀请丽江文化名人打卡“蝴蝶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