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让海南人骄傲整整一个时代的海南历史名人

让海南人骄傲整整一个时代的海南历史名人

让海南人骄傲整整一个时代的海南历史名人历史上的海南岛,孤悬海外,闭塞落后,中原文明视之为蛮荒之地。然而,经过唐宋两代大规模的贬官南下传播中原文化种

历史上的海南岛,孤悬海外,闭塞落后,中原文明视之为蛮荒之地。然而,经过唐宋两代大规模的贬官南下传播中原文化种子以后,到了明代,昔日的蛮荒之地突然变成地灵人杰、人文荟萃的琼台福地,邱浚、邢宥、海瑞、唐胄、钟芳、王映斗、王弘诲、王佐、张岳崧……这些海南籍的名宦巨儒,足以使海南人骄傲了整整一个时代,此外还有道教南宗的实际创立者白玉蟾等,成为海南发展史上一颗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一、白玉蟾:博览群经,著作等身

白玉蟾(1194年-1290年),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年)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其成就最高当属诗作。他的七言绝句:

《早春》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中。《老子注》被收入四库全书。其《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则流传至全国各处,影响了各地文人,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名气的名人。

二、“著绝”丘浚: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

丘浚(1421年~1495 年)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海南琼山人。明朝中叶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经济学家,著有《大学衍义补》等著作。他为官40年,历任编修、、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一位从边陲海南岛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一职,而后来的文渊阁大学士,有参与国家大政的权利,就相当于宰相之职。在海南的历史中,丘浚是唯一官至“宰相”的人才。其主要成果在经济理论方面,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劳动决定价值。他的这一理论,比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早了至少170多年,被现代经济理论界称为“15世纪卓越的经济思想家”。丘濬与海瑞并称为“海南双璧”,史书把丘浚与海瑞、张岳崧、王佐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四大才子”中的“著绝”。清代康熙四十年(1705年)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琼台书院,由于丘浚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

三、“忠绝”海瑞:有“南包公”“海青天”之誉

海瑞(1514年 ~1587年)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 海南海口人。明代名臣、政治家。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老百姓都管他叫“海青天”“南包公”。他72 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仍力惩贪官污吏,不久病逝于住所。海瑞逝世后,皇帝赦葬家乡,朝庭赐祭八坛,遣官员许子伟护灵柩归葬。出殡那天,南京城里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大众夹道送殡,哭奠者百里不绝。当海瑞灵柩抬回到海口的滨涯村时,抬棺的绳子忽然断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海瑞生前自选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海瑞安葬此地。海瑞与丘濬并称为“海南双璧”,史书把海瑞与丘浚、张岳崧、王佐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四大才子”中的“忠绝”。

四、“吟绝”王佐:博学多识,见道精审

王佐(1428年-1512年)字汝学,号桐乡,海南省临高人。少年时代就深受业师唐胄、丘浚的器重。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是明代的著名诗人。史书把丘浚、海瑞、张岳崧和王佐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他在“四大才子”中尤以诗词创作见长,被称为“吟绝”,著有《鸡肋集》、《经籍目略》、《琼台外纪》等书。其中《鸡肋集》最为著名,流传至今。王佐在诗词里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情怀,一直被人们称道,有“为官人称明仁司马,作诗堪比唐宋大家”之称。他的老师丘浚这样评价:“所有从者,尤以王桐乡为最。”王佐对海南最大的贡献是海南本土文人创作了第一部地方史志《琼台外纪》,可谓是海南地方志的先行者。明代琼州府提督副使胡堂曾评价说:“佐博学多识,见道精审,故诗词温厚和平,文气光明正大,当比唐宋诸大家”。为表彰这位才华横溢的国子生,景泰六年(1455年),代宗敕令监察御史彭烈,广东按察司检事陈廉、琼州府通判米盈,临高知县杨护等到透滩村为学冠“两监”才子王佐建竖“礼魁坊”以昭示后人。

五、“书绝”张岳崧:偏隅探花,何地无才

张岳崧,字子骏,又字瀚山,号觉庵、指山。海南定安人。据史料记载,张岳崧于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考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嘉庆皇帝为海南偏隅之地竟有人考得这样高的名次而高兴,特地手谕:“何地无才”。张岳崧博学多才,涉猎颇广,文章书画犹为称道,是清代知名书画家,尤以工书著称,清代《国朝画征略》将他封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现代出版的《中国画家大词典》、《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岭南画征略》等书都有专门介绍张岳崧的条文,称他“书法与郭兰石齐名,画宗无人,不多作,零缣残墨,人多宝之。”张岳崧的手迹遗物有不少留传后世,定安县博物馆目前还保存着张岳崧手书的条幅、对联、抄本、匾额以及各种印章等。张岳崧任官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三件事是:一是湖北治水。当时湖北水灾频年,百姓流离失所。道光皇帝任他为湖北布政使时,他到任后,制订措施,“抚恤灾黎”。深入灾区考察,确定治水方案。冒风抵雨,亲自上堤督修堤坝。“确保春汛无虞”,深受百姓拥戴。史称“居官勤慎廉明,悉心职事。”二是协助林则徐禁烟。他上疏《议奏查禁鸦片章程摺》,协助林则徐首先在湖北开展禁烟运动。张岳崧守制回琼州,接受林则徐委托,负责雷琼两地禁烟,以年近70的高龄,奔走于海南各县,督查收缴鸦片,在禁烟过程中,张岳崧和林则徐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是编纂道光《琼州府志》。张岳崧晚年受知府明谊之托,致力编纂道光《琼州府志》,他“采访必确,抉择必精,删其丛杂舛谬,阅岁而成书”。史书把丘浚、海瑞、王佐和张岳崧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四大才子”中的“书绝”。

六、邢宥:一鼎三足,影响深远

邢宥(1416年—1481年),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小时候就聪敏异常,五岁读《三字经》,日记数十言;10岁作《勉学诗》,初露他已具治国齐家之志。入乡校时,每次月试季考均名列前茅。十四岁补文昌弟子员,26岁乡试中举,正统十三年(1448年)年,登二甲进士第。邢宥一生为国为民,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在学问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站定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他一生中非常喜欢读书写作,对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著作有《湄丘集》传世,对于海南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邢宥与丘浚、海瑞齐名,他与丘濬、海瑞并称“奇甸三名贤”、合称海南“一鼎三足”。其思想影响和文化意义都不容小觑。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对于邢宥就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论者谓公(邢宥)与丘、海二公,为奇甸三名贤,他人之贤弗及……而其德功言三者,俱得先文庄、忠介而合称为一鼎之三足,此决非偶然矣。”

七、唐胄:被《明史》誉为岭南人士之冠

唐胄(1471年~1539年)字平侯,号西洲。海南海口人。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二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会试夺魁,中进士,历任户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云南按察司副使、云南右参政、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户部右侍郎等职,后调任北京户部右侍郎,又转为右侍郎。唐胄“耿介孝友”,他考中进士之后,因遭逢父丧,同时不满于明代正德时期的黑暗政治,加之母亲又年迈多病,回故乡隐居了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淡泊自守,侍亲至孝,和睦亲族,对乡人的孝行义举也大加揄扬。还创建养优书院,教育后学。唐胄“好学多著述”。他博览群书,注意向岭南先贤学习,整理出版过岭南人崔与之、余靖、白玉蟾、王佐等人的诗文别集,修纂过正德《琼台志》等多部地方志,文章力求经世致用,不务浮华。唐胄“立朝有执持”。嘉靖元年(1522年),唐胄应召复起,在各地为官期间,政绩卓著。在京期间,屡屡上疏纵论天下大事,显示出卓越不凡的器识。同时,唐胄还很注意进行政治斗争的方式、方法,平时不为矫激之举,但在原则问题上却也毫不退让。《明史》有传,称其“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耿介孝友”是立德,“好学多著述”是立言,“立朝有执持”是立功。儒家有“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之说,唐胄在各方面都堪称典范、楷模。

八、钟芳:文学大家,才华出众

钟芳(1476年—1544年)字仲实、中实,号筠溪,原籍琼山县,出生于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濬),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广东通志》一书中尊称其为“岭南巨儒”。他自幼好学,在小时候就展示了过人的聪慧,10岁入崖州州学,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乡试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年)殿试赐二甲进士第三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被人惊呼“奇才”。他涉猎众多领域:经济、文化、医学、政治、军事等领域。其哲学著作《春秋集要》、《学易疑义》两书,提出“知行本自合一,知以利行,行以践知”的哲学观点,是当时考生的辅导书籍。且在文学和史学都有名著,《筠溪先生诗文集》获得了其他专家学者“雄、浑、精、深、气随理昌”的美誉,其文学著作是海南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标志。史学著作《皇极经世图》修正许多错误、纰漏的历史事件。其他著作共有20卷,影响了众多后世专家学者。晚年,钟芳辞官回家,期间有人拜托他、贿赂他,均被拒绝。“我守志,犹如寡妇守身,岂可晚而失节!”这句话出自他之口,也是流传至今的一句佳话,教政治场上的人不忘初心,保持信念。

九、王映斗:父子进士,诲人不倦

王映斗(1797年—1878年),字运中,号汉桥、瀚峤。海南定安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府廪善生员选为拔贡,朝考第一名,历任户部江西司任职、部额外主事。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留任户部。后任陕西司主事、司员外郎、四川司郎中、鸿胪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同治二年(1863年)调任奉天府(今辽宁省沈阳市)丞、提督学政。六年(1867年)调回京城,历任太仆寺卿、大理寺卿(二品)。与其次子同朝进士,时人称之“父子进士”,为宋代至清代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培养出状元、探花之才。藏有许多书籍作品,但遗世至今却寥寥无几。他长任京官,为国为民,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十、王弘诲:心系教育,奏考回琼

王弘诲(1541年—1617年),字绍传,号忠铭。海南定安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试第一名(解元)。四十四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时海瑞系狱,身体孱弱,他不畏狱吏恫吓,早晚探望,尽力帮助调理,关怀备至。不久,升翰林院编修,任会试同考官,秉公取士。是时张居正当权,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刺。王弘诲最出名的事件是“奏考回琼”。他看到故乡中努力求学的考生,他们每次参加考试都需要通过琼州海峡,古代交通没那么发达。乘船过海往往需要考量气候,遇上大风大雨的日子,船不得不停靠几日才能继续出发。而且,途中还会遇到劫匪,轻者丢失钱财,重者丧失性命,一趟考试,竟要付出这么多。在翰林院任实录馆工作时就曾向皇帝递交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提案,皇帝没有理会。于是,朝廷招考贡士时,他作为主持人,逮到了机会,再次递交《奏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疏》,请求皇帝允许海南考生在当地考试。这一次,皇帝准许了他的请奏。在这之后,海南考生考试时就不用到遥远的内陆了。

上一篇: 海南10座著名古庙,每一座都有上百年历史!你了解多少?
下一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重要简答题汇总,月考必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