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过关检测人民版选修4(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奥地利检察官曾这样指控第一国际:“国际就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政府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这表明()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第一国际在欧洲各国都建立了工人阶级的政府第一国际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仇视第一国际的发展解析:“发展成为……第二政府”表明工人阶级已形成了伟大的力量,但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C2.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导学号52680069)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D.帝国主义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解析:“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脱离了当时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引起了政治、经济的动荡。
答案:B3.****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国共产党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占领中心城市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做法,而此种做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答案:B4.****在回忆进军大别山的往事时说:“我们打电报给军委,说趁势还能够在晋冀鲁豫地区继续歼灭一些敌人,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敌人,形势很好啊。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我们,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实际上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对材料中“甚为困难”意图理解正确的是()A.“甚为困难”时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早已开始B.“甚为困难”是因为敌人的全面进攻造成的C.“甚为困难”是因为****没有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D.“甚为困难”说明****希望刘邓打到外线去吸引更多的敌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战略反攻的开始,依据解放战争的阶段性特点与时间信息,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答案:D5.读右图“小平您好”,它()表达了群众对领导者亲切的敬意体现了对改革开放道路的认可是对伟大领袖的盲目的个人崇拜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解析:“小平您好”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最朴实的问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故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6.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卡尔马克思名列第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是“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材料二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马克思名列第一的原因是什么?对“伟大人物”的出现马克思是怎样认识的?(6分)(2)用史实说明为什么考茨基说恩格斯的逝世让他们感到更悲痛?(4分)(3)归纳上述观点体现的共同原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6分)(4)结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伟大人物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问,“原因”事实上是考查马克思的伟大历史贡献,“认识”应从材料信息“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没有……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中提炼出“时势造英雄”。第(2)问,旨在考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工作的史实。第(3)问,分析材料二可知是如何看待、正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综合****、****的话可以归纳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实践”是指****和****开创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第(4)问,是开放式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切合主题即可。参考答案:(1)原因:创立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或“时势造英雄”)。
(2)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推动成立了第二国际;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出版了《资本论》二、三卷。(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或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伟大人物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伟大人物可以影响历史的进程(或“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势”)。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世界历史》杂志材料三****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文选》请回答:(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8分)(2)从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6分)(3)****的社会主义建设观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6分)解析:本题考查准确阅读理解处理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提炼得出;第二、三小问可根据教材内容组织答案。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组织答案,可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用简练语句组织答案。第(3)问实际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前两问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1)列宁的话表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功,使苏联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 (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权力高度集中。 (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训。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接受实践检验,他们时时处处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材料三 图1是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画面对****和****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 图2是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标题是“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及其关系。(6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思想路线?在当时有什么历史意义?****对这一路线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图1封面上的“CHINA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4分) (4)根据图2分析,****去世后,继任者为“下一个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解析:本题图文结合,主要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问主要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进行分析,第(3)(4)问主要是对我国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材料一提出不以某一个伟人的思想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任何理论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材料二明确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意义: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用:****发挥了领导作用。 (3)不符合实际。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党的十五大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9.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的中国及后****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文选》 (导学号52680070)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如何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6分) 解析:本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相结合考查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第(2)问要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归纳。第(3)问回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1)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