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脚步太匆匆,我们谁也不能阻止它前进的步伐。只能任由它肆意前进!就连古人对此发出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类都被亘久留存的岁月长河所折倒!在这不断流动的时光眼里,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历史不会记住那么多的细节,它只会记得胜利者!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去书写历史!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足迹,串联起来就变成了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个勇气去回顾历史。接下来就由小编带着大家来通读一下历史古诗,唐太宗曾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所以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在历史长河中耀耀生辉的小故事品味出属于自己的体会,领悟自己的生活!
提起八宝山,人们就会想起八宝山革命公墓,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对于八宝山公墓,我们第一印象就是里面的墓都是革命先烈的墓地。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葬在八宝山呢?八宝山原先不过是北京西山平原上的一座孤立残丘,原来叫黑山,相传是因为在那山脚下藏着八件宝贝,金牛、金马、金鸡、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箕和金笸箩八件宝贝,所以便叫它八宝山。
八宝山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早在元代就为灵福寺旧址,明代改称褒忠护国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寇为纪念死难的日军于山上建忠灵塔。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年改建为忠烈祠,以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1950年改建为革命公墓,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八宝山 是专门安葬革命中牺牲的战友与同志们的。
后来这个公墓陵园开始主要用于安葬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著名学者、国际友人和革命烈士等等。因而这个陵园带着浓郁的政治光环。邓小平对待这个现象有过如此评价“很多人想挤进八宝山,高高在上,却无形中与群众拉开了差距”。其实这话也是很有道理,很多人把能安葬在八宝山当做身份的象征。
后来中央屡次提高八宝山的价格,却依旧改变不了八宝山墓地的热度,1951年《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规定,牺牲或积劳病故的革命军人和革命工作人员,要经过批准,才能够安葬在八宝山,干部级别的需要是“县级以上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1992年,这个门槛就提高到了“司局(师)级以上干部”。其实八宝山还安葬着很多重要的历史认人物,如末代皇帝溥仪。
八宝山的墓地对不同的干部有着严格的规划,那么谁的墓地才是八宝山最大墓地,他到底又是什么身份呢?八宝山墓地最大的是任弼时,就是素有“中国人民骆驼”之称的任弼时同志。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去世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他的墓占地三百多平方米,在公墓中面积最大,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也是最早进入八宝山安葬的人员之一。
即使安葬在八宝山有很高的门槛,价格也越涨越高八宝山每年也会收到近1000份的骨灰存入申请,其实小编觉得,无论任何身份安葬在八宝山,都是一种荣誉而不是身份的象征,只要是对国家有过贡献的人,无论安葬在什么地方,都是值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
看完了这么多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到什么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