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微信| fjndm888
诏安梅岭高坑村与武状元黄仁勇历史上的关系,就是黄仁勇在清嘉庆十四年(1810),辞职回家途中,本着江夏黄氏一家亲,敦亲睦族,宗亲联谊,来到高坑村认宗亲。高坑村族人为筹钱迎接款待黄仁勇及随从,将位于下寮村前南边的黄厝埭租买给沈姓人家管理。之后,高坑祖祠“祀先堂”悬挂一方黄仁勇的“武状元牌匾”,祠堂前南侧建竖一个“八角旗杆台”,北侧开挖一个“八角水井”,称“钟鼓齐鸣”。由此,历史以来高坑村就流传着许多有关黄仁勇的轶事传说,特别是把黄仁勇的祖籍地误传为高坑村,但乡里也有的人士持不同看法,以为黄仁勇祖籍不是高坑人。事实正是如此,高坑村与黄仁勇只是同一宗姓的关系。由此可见,高坑有关黄仁勇的许多传说故事都是虚构的、失实的,不可思议的。据笔者查阅资料获悉,闽粤两省许多乡村祠堂也都悬挂武状元黄仁勇的“状元牌匾”,如:东山县康美镇铜砵村“燕翼堂”、广东省饶平县钱东镇紫云村“炽昌堂”、广东省普宁市西社乡万塘公祠“报本堂”等。祠堂悬挂状元牌匾,是使祠堂增光添彩,也是炫耀黄氏宗族,提高壮大黄氏家声,又是增进黄氏宗亲的联谊,弘扬江夏传统文化交流,传播黄氏宗族精神。有关高坑对黄仁勇的传说,笔者以为有必要将黄仁勇的真实历史分享给大家。
黄仁勇其人其事
据孚中村《黄氏族谱》记载,十七世黄仁勇公(1762一1817),字良越,号致斋,谥庄敏。生于清乾隆廿七年壬午六月十三日未时,三十一岁考中武举人,三十五岁考中清嘉庆元年(1796)丙辰恩科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封武显将军,正三品官衔。卒于清嘉庆廿二年丁丑五月十七日戍时,享寿55岁。儿孙上书飞报朝廷,嘉庆皇帝赐谥“庄敏”。
黄仁勇出生在一个清贫农民家庭,直到十二岁才进私塾读书,他不但读书勤奋,又喜爱练习武艺。练武时用过的巨石,重达300多斤,另一块200多斤。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仁勇县试考中文科秀才。后来,仁勇岳父杨展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武师,在其家中开设武馆,他见女婿身体魁梧,膂力过人,便劝仁勇弃文习武,料他日后必有所成。
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黄仁勇与海阳县十六名秀才结伴赴省应武举乡试,行至龙川县城休息数日,等候惠州府官办木帆船下惠州。其时,结识惠州府和平县东水镇黄天绅,两人同样是黄氏十七世,年龄相当,称兄道弟。黄天绅慧眼识英才,根据黄仁勇的长相、学识和武艺,预测黄仁勇日后必成大器。得知黄仁勇赴试路费不足,即赠十两白银给黄仁勇赶考之用。赴试之后,黄仁勇考中广东省第三十七名武举人。黄仁勇因家庭清贫,时赴考费用只借到四十两白银半程路费。中举人后,不敢回家按风俗做三夜日大戏,办晏席请客。因明年赴京会试又要借钱银三百两,为节省路费开支,留住省城其二伯父所开的商铺里,家乡做大戏和设晏请客之事,由其父亲及叔伯兄弟从俭安排。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驻省城潮州同乡会和潮州商会珍惜人才,资助黄仁勇赴京会试三百两白银。黄仁勇上京参加会试两科不第,但他毫不气馁,留于京城中一佛寺,继续苦练武功三年,终于考取嘉庆元年(1796)丙辰恩科会试一甲第二名进士。在殿试中,黄仁勇武艺超群,最后在挥舞120斤大刀时,一时失手,大刀脱手而出,悬空而落,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黄仁勇急中生智,使了一个“魁星踢斗”架式,用后腿奋力一踢,同时又用个“鹞子翻身”转过身来,将金刀轻轻接住。此时满殿君臣齐声喝彩,赞不绝口。嘉庆皇帝当殿钦点黄仁勇为丙辰恩科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元,授头等侍卫(正三品官衔),后嘉封武显将军(正二品官衔),一家四代人为“四世将军”。
黄仁勇状元被封为御前带刀侍卫,在乾清宫担任警卫工作九年。嘉庆九年八月至十四年九月,奉旨出任福建省金门镇中军游击,任职五年多,忠于职守,以固海防,安民心为策略,协助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庚、邱良功剿灭蔡牵海盗集团后,黄仁勇回京述职,因身体不适,辞职告退回乡,在家乡(注:潮州市海阳县归仁都孚中乡)安度晚景五年后,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五岁。
黄仁勇是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孚中村黄氏族谱》《海阳县志》(卷十六)《潮州府志》《清仁宗皇帝实录》(第九卷)《清朝皇帝》《嘉庆皇帝》《嘉庆事典》等国史和地方志及族谱都有记载。
高坑有关黄仁勇的传说
高坑村自古以来,流传着黄仁勇得中“文武状元”,说他中武状元后,皇帝要派他去广东海阳县为文状元林大钦落葬(注:相传状元死状元去葬。据史料记载,林大钦是明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文状元,嘉靖二十四年病卒,终年三十四岁。距黄仁勇嘉庆元年中武状元,林大钦巳故250年了。且明万历三十五年,广东顺德出过文状元黄士俊。之后,广东先后又出过文武状元六人。为林大钦落葬,不需等到黄仁勇),仁勇表示他是武状元,皇帝曰:“卿呀,文武都一样。”这就是传说中仁勇中的“文武状元”。由此乡里称“文武世家”的美誉,实际上,“文武世家”并非黄仁勇一人中“文武状元”的缘故,而是黄仁勇、黄思永(祖籍高坑)、黄培松(祖籍安溪)等三位文武状元先后到高坑认宗亲的缘由。还有的传说,说黄仁勇是高坑村分支的后裔等等,许多种轶事传闻故事。于是乎,造成误传误导误信,导致一代人又一代人以讹传讹。致使把错误的传说,当作正确的历史,且撰写载入相关文史资料和刋物,归纳起来有以下错误的记载和说法。
1、《诏安文史资料》第26期,黄姓一文记载:“……(祠堂)门前还有外迁广东惠来的九世孙黄仁勇嘉庆丙辰科(1796)中状元后竖立的‘八角石旗杆’和开挖的‘八角水井’,称‘钟鼓齐鸣’。”
2、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学报》(2015年第1期)登载“诏安古村落一一梅岭镇高坑村”一文记载:“黄仁勇是高坑大房峰岐村三世祖到广东惠来开基考状元后回高坑村祖祠挂牌匾并立八角旗台。”
3、《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诏安县分卷》登载“高坑的建村”一文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叫黄仁勇(后迁海陆丰)的黄姓子孙中了“文武状元”(釆录时间: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三日)。
上述无论那一种说法和记载都是错误的。此外,乡里人还有许多不真实的口传和自欺欺人的轶事,不再列举。
经笔者查阅《广东文武状元名录》记载(注:广东省历史上出过文武状元十四名),并与惠来县华湖镇黄氏宗亲访谈获悉,历史上惠来和海陆丰并没有出过文武状元。据此,高坑村有关黄仁勇的轶事传说和相关刊物记载,毫无疑问都是错误的,而且各家刊物记载说法各不相同,可见都是误传误听误记的。
黄仁勇祖籍并非高坑
据《黄峭研究》(主编黄承坤)一文中“福建省漳浦县黄氏各宗支系源流”(注:作者漳浦高山黄玉盤)记载,宋(朝)理学大儒黄斡,字直卿,号勉斋,居闽县(注:今泉州),授安庆知府。孙黄洌井由泉州经漳州到潮州,居苏湾都南沙寨,分海邑、沙头、樟林。海阳县(注:今潮安区)孚中乡立为始祖。传十七世孙黄仁勇,清嘉庆元年武状元,授头等侍卫。《谱志》记载,黄斡祖上即汀州推官黄元昌。
《漳州姓氏》史志亦有记载,黄勉斋(黄斡)后裔黄洌井为潮州海阳县孚中乡黄姓始祖。
综上所述,黄仁勇的生平和高坑的关系一目了然。笔者再啰嗦归纳一下,黄仁勇的故乡是广东省潮州市海阳县归仁都孚中乡(今潮安区古巷镇孚中村),孚中乡的开基始祖是黄洌井,黄洌井的祖籍是闽县(今泉州),其祖父是黄斡(黄勉斋,系宋绍熙元年授漳州知州事朱熹女婿),孚中乡开基传衍至乾隆年间,黄仁勇已是十七世。由此可见,孚中乡应是宋代就开基的。高坑村是在明朝年间开基的,至今才传衍二十二世。黄仁勇祖籍虽然不是高坑开基的,但他与高坑还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曾到高坑认江夏黄氏宗亲。之后,高坑祖祠后厅梁悬挂“武状元牌匾”,祖祠前南边建一个“八角旗杆台”(相传,基建时地裂,族人称地理较薄,旗杆台1953年废),北边开挖一个“八角水井”(今仍保留)。但愿大家铭记武状元黄仁勇真实的历史并与高坑村的历史关系。
黄吉成撰写
2019年9月8日
注:本文参考相关史料
作者简介
黄吉成,13岁辍学,17岁参加工作,历任桥东公社、县政府通讯员;桥东团委副书记、书记,桥东纪委副书记、机关支部委员,副科级干部等职,2014年退休。2016一2017年为高坑村董事会副会长,现为诏安县黄氏研究会理事成员。已撰写10篇文章在“福建南大门官网”网上发表。其中,高坑“文武世家”与“文武状元”的由来,登载《诏安文史资料》第38期。
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